視頻標簽:艾青詩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湖南省 - 湘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名著導讀《艾青詩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詩人的愛國者形象。
2.指導學生閱讀《艾青詩選》,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3.能用抓意象,賞畫面的方法初步品讀艾青的詩歌,感悟艾青詩歌魅力。 4.提高閱讀現代詩的興趣,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能簡單點評《艾青詩選》中作品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閱讀艾青詩作,能用析意象,賞畫面等方法把握詩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閱讀,閱讀艾青和艾青的詩。
【師生交流】你們對這位詩人有哪些了解?
【預設】艾青(1910年—1996年)現代文學家、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
被稱為詩壇“泰斗”; 著名的愛國詩人;抗戰時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很有感召力,影響深遠; 曾因錯劃分為“右派”,創作中斷20年,之后又重新執筆,出現另一個寫作高潮……
(設計意圖:談話法導入,從學生的積累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詩人與作品, 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土地的歌者——讀意象
【師生交流】同學們,學過艾青的作品嗎? 【預設】學過《我愛這土地》。 (學生深情朗讀《我愛這土地》)
【師生交流】同學門讀得很認真,很深情,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預設】對土地的熱愛; 對祖國的深情;
【師生齊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老師過渡】課前給同學們布置預習教材第14頁到18頁,推薦閱讀了一組詩,《我
愛這土地》《復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讀讀你最喜歡的或印象最深的詩句。
(生深情朗讀詩句,師表認同并表揚鼓勵) (師:老師也分享一組詩句,我們一起讀一讀。)
【屏顯】
(生齊讀)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愛這土地》)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嗎?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男生齊讀)
不錯,北方是悲哀的 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 與時日的光輝。
(《北方》) (生齊讀)
因為
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復活。
(《復活的土地》)
【師生交流】讀了這組詩,讀完這組句子,同學們發現這四首詩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教師明確】都以土地為主要的意象,都抒發了對土地的深情。
【教師小結】詩人一生都在為土地歌唱,被稱為“土地的歌者”,土地遭遇暴風雨
時,為她執著吶喊; 黑暗籠罩在土地上時,為她呼喚光明。他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明驅逐黑暗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 詩人因此被稱為“太陽與火把”的歌手。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分享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多種方式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情感;組詩閱讀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讀典型意象的方法,感悟詩人艾青愛國詩人形象。)
三、偉大的“畫家”,讀畫面
【教師提示】 抗戰時期,詩人摯愛土地,土地卻因暴風雨而蒙塵,土地的痛苦,詩
人感同身受。
【屏顯】詩人經歷: 艾青18歲考入藝術學院繪畫系,在法國學畫兩年,因參加“左
翼美術家聯盟”被捕入獄,獄中失去繪畫的條件,開始詩歌創作。詩人曾說:繪畫是彩色的詩,詩是文學的繪畫。
【教師引導】這樣的藝術追求與古代王維有相似之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
調動感官,感悟“土地的憂郁”,一起賞讀詩人的經典作品《手推車》,用一兩個詞談談你的感受。
【師生交流】(學生談感受:深沉、苦難、悲哀、貧窮、落后等)老師表同感,追問:
這種感受從哪些文字獲得的呢?
(學生如果談到意象,教師點撥:詩畫中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呢?他有怎樣的特點?)
【教師點撥明確】:
(1)唯一的輪子 孤獨的輪子:落后、遲緩、笨拙、孤獨。
(2)悲哀的尖音:在《智取生辰綱》中吳用等七人劫得生辰綱也是用手推車運下山的。這一路上吱吱呀呀地發出尖音,也是悲哀的嗎?(歡快的)這里手推車的尖音為什么是悲哀的呢?(北國人民的生活是苦難的)
【師生交流】 學生若談到自然背景,則追問還有哪些是背景呢?哪一個背景因素令你印
象深刻?
【預設】“枯干了的河底”、“陰暗的天穹”、“貧窮的小村”、“灰黃的土層”、“冰
雪凝凍”: 渲染了凝重的氛圍,構成凄涼的色調,象征了災難深重貧窮落后的北國。
【教師點撥】(灰黃的土層。抗戰時期,詩人經常用土黃,灰黃,淺黃,土色等表示憂郁,
貧苦與荒涼,表現了那個時代“土地的憂郁”)。 縱觀艾青的全部詩歌創作,有一個大致的規律:憂郁沉重的情感一般用灰黃、黑、土色,紫來形容; 而明朗積極的情感則用紅、藍、綠、白來對應。這是解讀詩人詩歌畫面美的密碼,我們平時賞詩歌,寫文章也可以參照這個規律。
【教師追問】這種悲哀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動態的)
【師生交流】于這樣的背景之中,在這么落后,貧窮,沉重的北國畫面之中,讀著讀著,
你的眼前還會浮現怎樣的畫面?
(學生發揮想象,深情表達:看到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筋疲力盡的推車人;看到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傷痕累累的土地;看到饑寒交迫,無家可歸,不堪重負的老人;看到頭發蓬亂,抱著孩子哭泣的婦人;看到飄飛的蓬草;看到飛雪;看到枯黃的落葉;看到破敗的房屋,成群的烏鴉……)
學生齊讀,感悟畫面,讀出情感
【教師小結】這樣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比起同時代的有些過于口號化概念化的作
品有更強的感染力,所以被廣為傳誦影響深遠。建議同學們在賞讀詩歌的時候,多多體悟畫面美,記得一定發揮想象力。
(設計意圖:艾青的大部分詩歌特別注重畫面美,色彩鮮明,這與詩人的經歷與氣質有
關。讀艾青的詩作能關注到這一層是重點和難點。賞讀一首,習得方法,觸類旁通。聽讀詩歌,初步感知感染力;讀意象,讀畫面的色調背景,深刻領會情感;發揮想象,大膽添畫筆,學生對詩人,對詩歌,對時代認識更加全面而深刻。)
四、觸摸赤子的心跳,讀詩人 【教師引導】
1957年詩人被錯劃分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20年。1978年重返詩壇,繼續歌頌光明的主旋律,寫下了《光的贊歌》等著名詩篇,延續著光明追求的主旋律。詩人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胸腔里跳動的始終是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老師希望通過你的朗讀,你的解讀觸摸赤子的心跳,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小組探究活動,賞讀艾青詩作,秀出你的精彩。
【學生活動】
活動一:小組探究活動
(1)每組以一首艾青的詩為研讀對象展開討論,從一個角度賞析。
(2)各組派2名代表上臺展示研讀成果。可一讀一評,可一問一答。 (3)臺下同學也可以提出疑問。
任務一:從賞析意象的角度,賞讀《礁石》;
礁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任務二:從賞析畫面的角度的角度,賞析《風陵渡》;
風陵渡
風吹著黃土層上的黃色的泥沙
風吹著黃河的污濁的水 風吹著無數古舊的渡船
風吹著無數渡船上的古舊的布帆
黃色的泥沙
使我們看不見遠方黃河的水
激起險惡的浪 古舊的渡船 載著我們的命運
古舊的布帆
突破了風,要把我們
帶到彼岸 風陵渡是險惡的 黃河的浪是險惡的
聽呵 那野性的叫喊
它沒有一刻不想扯碎我們的渡船
和鯨吞我們的生命 而那潼關啊 潼關在黃河的彼岸
它莊嚴的 守衛著祖國的平安
一九三八年初
任務三:從你喜歡的角度賞析《啟明星》;
啟明星 屬于你的是 光明與黑暗的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蹤而至的時刻
群星已經退隱 你依然站在那兒 期待著太陽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誰也看不見你
一九五六年八月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研讀詩歌,老師到學習小組點撥賞析角度,任務分工,一起解讀,突破難點)
附學生活動時老師的引導:
任務一:《礁石》
①中心意象“礁石”有哪些特點? “像刀砍過的一樣 歷經滄桑 傷痕累累 “依然站在那里” 巋然不動 堅強
“含著微笑” 樂觀自信 也是對殘酷的敵人的蔑視 ②一塊礁石有什么值得贊美的呢?
礁石象征了不畏強暴、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對前途充滿希望的人,乃至中華民族。 任務二:從賞析畫面的角度,賞析《風陵渡》; ①詩歌一開始以四個排比句勾勒出一幅怎樣的圖畫? (險惡悲涼的渡河圖)
②結合時代背景,你會想到哪些與之相關的畫面?
(暴虐的敵人,陰暗的天空,滾滾的烏云,枯黃的落葉 ) ② 潼關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祖國的守衛者)
任務三:從你喜歡的角度賞析《啟明星》;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從旁引導點撥)
【教師引導】哪一組先舉手就先展示,期待同學們的精彩。 【小組展示】(附展示實錄)
任務三:從你喜歡的角度賞析《啟明星》; 分工:一女生讀,一男生解讀。
男生解讀要點:啟明星象征著詩人自己,黑夜時執著發出光明,就像抗日救亡時期詩人詩作中對土地的歌頌,對光明的渴望; 黑夜消逝之后光明來到時,啟明星又愿意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誰也看不見他,正如詩人一樣,即將被錯劃分為右派,也許早已被人誤解卻沒有怨言,不做辯解,默默進行自己的創作。
教師點評:這一組運用一讀一點評的方式,解讀了詩歌。他們認為啟明星象征詩人自己,把詩人的遭遇與遭遇過后依然心向光明這一層讀出來了,這一組的同學們你們還有怎樣的見解呢?
學生補充:啟明星代表的是一類人,黑暗時尋找光明,光明來臨時又不會去計較名利得失的一類人。
【教師點撥】
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前者讀出了自己的見解,后者讀出了一類人的精神。你們都是優秀的讀詩人。掌聲鼓勵!
任務二:從賞析畫面的角度,賞析《風陵渡》;
【小組展示】
分工:一生讀開頭,一生讀結尾; 前者再解讀 一生解讀要點:
前四句“黃色的泥沙”“污濁的水”“古舊的渡船”“古舊的布帆”都在遭受狂風的考驗,可以看出環境是非常惡劣的,條件是十分困難的。想象畫面中人的命運是十分艱難的,是一幅險惡悲涼的渡河圖。潼關指的是北方的根據地,也指人們心中的信念.無論環境有多險惡,心中始終有信念。
大組內一學生補充:從研畫面的角度進行總結,色調都是暗的,黃色、昏、黑,給人凄涼的感覺,多次出現的“古舊”也渲染了一種沉重的氛圍,動詞“扯碎” “鯨吞”也增添
了這種危機感。
【教師點撥】
你們從老師提問的角度,仔細賞了詩歌的畫面,畫面的色調,還品了詩歌的動詞的表現力,非常可貴。的確,讀詩歌就應該好好讀詩的語言。 任務一:從意象的角度賞讀《礁石》
【小組展示】
分工:一問一答,女生問男生答
女問:請問一個浪一個浪象征著什么呢? 男答:象征著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一個個困難。 女問:請問像刀砍過一樣,這個刀象征著什么? 男答:指困難的沉重
女問:如何理解最后那句“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男答:對未來的憧憬,必勝的信念,戰勝困難的決心。
【教師點撥】這一組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讀意象,品手法,具體而深刻地解讀了詩歌,為
他們點贊。
學生再補充:“礁石”象征著新生階段的祖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指我們的祖國母親不懼風雨,微笑自信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老師小結:面對困難與挑戰,我們就是要有這種姿態與信心。還有很多同學有自己的想法,老師建議同學們用寫批注的方法把自己的解讀寫在詩歌的旁邊,讀完詩選后我們一起來分享心得,交流體會。
【教師小結】同學們讀詩很有熱情,知人論世,掌握方法,識得密碼,讀艾青的詩不是難
事,是雅事,是樂事。
【屏幕顯示】
活動二:小組探究活動:牛漢對詩人艾青的評價:“在中國新詩發展的歷史中,艾
青是個大形象。”讀了這些作品,談談你對大形象的理解。 (小組討論,暢所欲言)
【師生交流】(附課堂實錄)
(詩人一直關注祖國熱土,擔憂國家命運,前期作品《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都是這種情感的表達;新中國成立后,不管將要面對怎樣的內憂外患,詩人對祖國熱情贊頌,充滿信心,從《礁石》中我們就能感悟到這份深情,大形象體現在情感的偉大;
“大形象”體現在詩人對新詩發展的貢獻之上,特別體現在獨特的意象選擇:嘶啞著喉嚨的鳥,手推車等,還體現在語言的力量很大;
“大形象”體現在詩人關注了廣大農民的命運,跟詩人的經歷有關;
“大形象”是一類愛國詩人的代表,歷史課上老師曾說“鄧小平是東方巨人”; “大形象”是指有大愛有擔當的人;
“大形象”我是這么理解的,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稱為“詩圣”所寫的作品大多反映民生疾苦,艾青也是如此,抗戰時期為民族抗戰而歌,為打破黑暗而歌;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始終相信明天會更好; 創作中斷20年重新執筆后,詩風更加深沉,詩意更加警策。詩人的作品反映歷史,是把握時代脈搏的大形象。)
【教師小結】讀了詩歌,讀了詩人,同學們對“大形象”的理解有深度有高度也有溫度,
你們都是優秀的朗讀者。
(設計意圖:打開《艾青詩選》,讀作品,品意象,賞畫面,悟情感,悟時代;讀詩人,悟情懷,悟 “大形象”,激發閱讀興趣,訓練讀詩方法,觸摸赤子的心跳。)
【教師總結】
艾青說過:詩永遠是生活的牧歌。一首好詩有創作者的智慧,也有閱讀者的智慧,希望我們把兩者的智慧融合在這共同的“土地”上。
板書設計
《艾青詩選》名著導讀
土地的歌者 讀意象 偉大“畫家” 賞畫面 ……
教學反思
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活動單元。本課的設計以“激趣”“導向”“導法”為
出發點與目的地,了解詩人艾青的藝術追求與成就,學習讀意象,賞畫面的方法,結合時代背景,感悟“大形象”魅力。從學生的學習積累與基礎入手,以《我愛這土地》為切入口,推薦組詩閱讀,學生分享讀詩體會,老師點撥指導,學生有興趣,有收獲,有發現:詩人一生為土地而歌,是土地的歌者(太陽與火把的“歌手”)。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激發興趣,學習導向。
詩人作品影響深遠,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與詩人對詩歌畫面美的執著追求有關。結合詩人的經歷,從中心意象的選擇,背景的營造,色調的選擇等方面著手,教給學生賞讀畫面的方法。
再用學得的方法回到作品,解讀詩歌,賞析意象,用心添畫筆,讀創結合,理解了作品,了解了時代,增強了興趣,加強了信心;小組合作探究“大形象”環節,學生的表現非常精彩,很有想法與見地,這本身就是“激趣”“導向”“導法”目標達成的表現。
當然,一節課所能做的事總是有限的。對詩歌的語言可以有更多的賞析,也可以建議同學們列一個閱讀計劃,今后的閱讀課中我會不斷跟進,不斷努力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