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禮記,雖有嘉肴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22《禮記》二則雖有嘉肴-石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22《禮記》二則雖有嘉肴-石河
《雖有佳肴》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如“雖”“弗”“教學相長”等。 2.誦讀課文,疏通文意,體會“教學相長”的道理。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中重視實踐,付諸行動,教學相長。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介紹作者: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后世稱其為“小戴”。著作有《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 三、作品介紹: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國晚期,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關系。 四、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ǎng)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yuè)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五、翻譯課文,注意重點字詞的解釋
六、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 本文論述了哪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和學的關系 。
2. 本文說明了什么道理?
實踐出真知,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七、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
1. 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述的?請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文章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類比,然后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2. 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請你具體說說 “教學相長”的原因。
類比論證。因為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會反思自己;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惑,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學與學習是互相促進的。 3. 脈絡梳理
八、概括主題:
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
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八、拓展延伸:
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說說 “教學相長”給我們的啟示。
關于“教學相長”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和同桌,我的語文學得好,我的同桌數學學得好,我們之間互相幫助,結果,我們兩人的總成績提高很快。這說明教和學兩方面的確能互相影響和促進,都能得到提高。 九、布置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