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寓言四則,杞人憂天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寓言四則杞人憂天-福建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寓言四則杞人憂天-福建省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杞人憂天》是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的課文,選編在第六單元。本單元課文有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感受文學的奇思妙想,體驗虛構與想象的力量,擴大自身的視野;學習快速閱讀,通過尋找關鍵詞語等方法提高閱讀速度;調動自己的體驗,發揮聯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課文。
《杞人憂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則寓言。寓言是帶有諷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篇幅短小卻意味深長,集中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對今人也有很好的啟迪作用。選文采用對話的形式,詳細描寫杞人“憂天”、曉之者“解憂”的過程。閱讀課文,可以聯系以往的閱讀經驗,體會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憂”“亡”“若”“舍然”等文言詞匯,把握“奈何憂崩墜乎”“奈何憂其壞”等文言句式。
2. 理清文章圍繞“憂”字展開的故事情節,揣摩人物的對話,了解人物的心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古人對自然的看法,從不同角度體會寓意,培養思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積累“憂”“亡”“若”“舍然”等文言詞匯,把握“奈何憂崩墜乎”“奈何憂其壞”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對話,了解人物的心理。 2.教學難點:從多個角度體會寓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文解字,導入課題
由字形演變猜字,引出杞人憂天的“憂”字,導出課題。
→ → →
→
【媒體應用說明:導入自制flash,通過“憂”字的漢字演變,讓學生了解造字的一些方法,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了“文化的傳承”這一理念。】
二、最美朗讀,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后,分享需注意的讀音、節奏,全班齊讀。 需注意的讀音、節奏
杞(qǐ)人 身亡(wú)所寄 日月星宿(xiù) 中(zhòng)傷 躇(chú)步跐(cǐ)蹈 舍(shì)然 又有 憂 彼之所憂者 2. 尋找最美朗讀者
利用轉盤動畫挑選三組同學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形式可以是小組齊讀、分角色朗讀、個人朗讀等。學生讀完后反饋評價,然后評選出最美朗讀者。
【媒體應用說明:設置觸發鍵動畫、插入視頻功能,利用白板的優勢設置轉盤動畫抽選朗讀的小組,激發學生興趣,反饋、評價學生的朗讀效果。這一環節力求體現“創設情境,在生生互動、人機互動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理念。】 三、字斟句酌,理解文本
(一)觀看《杞人憂天》視頻,思考視頻與文章的不同之處,在文中做上標記。視頻還可以在學生的平板資料庫中反復觀看。 (二)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三)師生共同梳理文章情節。 1. 文中寫了幾個人物? 明確:杞人 曉之者 2.①杞人為何而憂?憂成何狀?
明確:“天地崩壞,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亡:無,沒有 廢:停止
②曉之者解釋了天不會崩塌后,杞人又產生了何憂?
明確:“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積氣:聚積的氣體 ③曉之者進一步解釋后,杞人對“天”墜的擔憂從心中解除了,又產生了什么疑問?
明確:“奈地壞何?” 奈……何:……怎么辦 ④你認為杞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杞人面對自己的疑慮能夠不斷追問直到解決,他身上具有的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①杞人的憂誰來解?
明確:“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因:于是; 曉:告知、開導 ②面對杞人的第一個問題,他是怎么回答的?他的答案解答完整了嗎? 明確:“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耳:而已,罷了 若:你 行止:行動,活動 奈何:為何,為什么
奈何憂崩墜乎?反問語氣,曉之者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勸導杞人不用將這種小問題放在心上。
曉之者的第一次解答只回答了天不會墜,沒有消除杞人的憂慮,甚至杞人還開始擔心“日月星宿墜”。
③杞人開始憂“日月星宿墜”時,他是怎么開導的?
明確:“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只使:即使 中傷:傷害 曉之者再次耐心勸導。
④曉之者兩次的解答并沒有消除杞人的憂慮,當杞人對“地壞”產生疑問后,他又是怎么開導的?
明確:“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 躇:躊躇,猶豫,徘徊之意;步:行走;跐、蹈:踩、踏的意思。曉之者用這四個字來告訴杞人,不管你是猶猶豫豫地走,還是正常行走,或者是大踏步走,地都不會陷。
曉之者面對杞人的“憂”總是能夠非常耐心的勸導。 ⑤曉之者最終幫助杞人解決了他的“憂”嗎? 明確: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然:消除疑慮的樣子。舍,同“釋”,解除、消除
小結:不管杞人如何憂,曉之者總是能夠以非常輕松的心態來回答,在這短小的篇幅中,這兩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這就是寓言故事的特點——言簡意深,片語傳神。
4. 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人物在對話過程中的心理、神態、動作,并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或短語。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 )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 )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 )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 )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媒體應用說明: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平板提供的視頻,尋找視頻材料與課文的不同處,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解讀文本時采用觸發鍵、動畫功
能,力求通過師生、生生、人機等方式的對話,引導學生在文與言的有機統一下,理清文本內容,訓練學生文言閱讀和想象能力。】 四、各抒己見,寓意思辨
人們常用“杞人憂天”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憂,也有人認為其中傳達出強烈的憂患意識。你同意哪一種理解呢? 顯示微信群聊中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1.有人認為“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2.有人認為列子作為戰國時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他主張的“清靜無為”思想在原文最后得到了體現。列子說,天地的毀壞與不毀壞,是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既然都是不知道的事情,為什么要去擔憂呢?
3.還有人認為看問題要與時俱進,當今社會還真要有"杞人"那樣的憂患意識。
學生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課堂上沒有機會展示自己觀點的同學還可以登錄教師的教育資源空間平臺在相應的討論區討論。
【媒體應用說明:采用微信群聊功能展示一些人對于“杞人憂天”的觀點,
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這一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遷移
不管你覺得杞人是值得憂,還是不必要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杞人表現出的對問題鍥而不舍的追問精神在當今社會是值得肯定的。這就如華羅庚所說的一句話:
“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六、讀寫結合,作業鞏固 1.(基礎題)解釋詞語、翻譯句子
身亡.所寄: 若.屈伸呼吸: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其人舍然..大喜: 奈何憂崩墜乎: 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2.(基礎題)閱讀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3.(提高題)以《<杞人憂天>后傳》為題,展開想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七、板書設計
杞 人 憂 天
《列子》
追問 天地崩墜 日月星宿墜 鍥而不舍 地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