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白楊禮贊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白楊禮贊-西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 白楊禮贊-西寧市第十二中學
十九大主題滲透在語文課堂中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
【教案背景】 十九大主題明確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些內容既體現了民族的使命,又深刻地體現了新背景下的時代內涵。從事語文教學多年,我認為,中央將十九大主題融入國民教育,對進一步促進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更加重視語文學科和更好地學好語文意義重大。可以這么說,抓好語文教學,是踐行十九大主題的具體體現;語文教學對十九大主題的貫徹和落實的情況怎么樣,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教學水平。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寫作范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贊美之情。在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大肆侵略和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下,中國日漸淪落,幾近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輝煌不再,尊嚴難立,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辛苦求索。中華民族還在不斷逐夢,實現了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同行,創造了很多中國奇跡。這都是中華民族在逐夢的腳步。 【學情分析】
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意
識。已初步養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據調查,學生對文中白楊樹的形象、氣質較感興趣,對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也有進一步探究、運用的興趣。 【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白楊禮贊》是一篇文質優美,感情強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學習本文象征手法。 2、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體味情感和語言。
2、教會學生學會以研究、探討、合作的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教學重點】1、分析5、7段內容,歸納托物抒情的寫法。
2、學習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進行寫作訓練。 【教學難點】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體會富有感情和含義深刻的語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由茅盾《題白楊圖》導入
2.釋題:“禮”,崇敬,題目的意思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贊美白楊樹。
(二)閱讀課文注釋①,教師補充:
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二、整體感知,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一)閱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注意語音語調,掃清文字障礙。
[妙手偶得] 課文中指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語出陸游詩《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藝高超的人。
秀頎:美而高。頎,高。
[主宰] 支配。通常還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逸,逃,逃跑。 2索。
明確: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楊樹的不平凡,把有關的語句一一找出來。 (二)合作探究,研讀課文第一、二部分 1
2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
2—3段,要求找準表現以下內容的詞句:黃土高
原特點,見到黃土高原的感覺,見到白楊樹時情緒的變化。 明確:特點: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感覺:雄壯,偉大,單調。 情緒:懨懨欲睡,驚奇地叫了一聲。 4
明確:①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雄壯”“偉大”的背景,正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②寫高原單調,令人“懨懨欲睡”,這是從反面為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作鋪墊。
(三)學習探究,繼續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1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直接描寫白楊樹的語句。 2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征?(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
(3)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1)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2)分別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干,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四)學習探究,繼續研讀課文第四部分
通過細致的描繪,白楊樹筆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還在于表現白楊樹的“內在美”。 1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出文
章中贊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
(1)在第7段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贊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
(1)用七個感情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采用了擬人和對比的手法。
(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第一句由樹及人,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為下文作鋪墊。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一層深一層地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氣勢充沛,酣暢淋漓,展示了闊大而深遠的境界。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4)學生自由朗讀第7段,體會排比和反問的表達作用。 (5)小結:第8段進一步表明:“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深化了四個反問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五)繼續研讀課文第五部分 1
2
教師補充:茅盾同志曾經說過:“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呼應篇首。 (六)總結全文
1
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當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輝煌不再,尊嚴難立,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辛苦求索。中華民族只有具有像白楊樹一樣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我們民族才能崛起,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2談談學習白楊樹精神的現實意義。 三、布置作業:寫出所給圖片中事物的象征意義。
四、板書設計
白 環境之美 楊 不平凡 形神之美 樹 象征之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