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白楊禮贊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白楊禮贊-湖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4課 白楊禮贊-湖南省優課
白楊禮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朗讀課文領悟文本學習象征手法的運用,理解文章是怎樣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和學習白楊樹緊密團結、力求上進、不屈不撓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象征手法及文章是怎樣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的
教學難點:在寫白楊樹之前,為什么先描繪西北高原的景象及象征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探究和做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微課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先播放歌曲《小白楊》,境讓學生提前進入情,然后全班集體朗讀茅盾的《題白楊圖》,對白楊樹有初步的認識。 二、 走近作者
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鄉 縣烏鎮。茅盾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 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和中 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后,他擔任第一任文化 部長,還擔任過作家協會主席、全 國文聯名譽主席等職務。茅盾一生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 三、 了解寫作背景
《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個時期之后,到延安講學。當時,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抗戰多次粉碎了敵偽的瘋狂“掃蕩”,作者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楊樹這一形象熱烈的歌頌他們。
四、 通過微課了解象征的表現手法
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手法叫象征。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可感的形象 。 五、 正音正字
大氈.子(zhān) 外殼.(ké) 錘煉.(liàn) 主宰.
(zǎi) 倦怠. (dài) 虬.枝(qiú) 婆娑..(suō) 楠.木(nán) 秀頎.(qí) 潛.滋暗長(qián) 旁逸.
斜出(yì) 坦蕩如砥.(dǐ) 懨懨..
欲睡yānyān) 六、 聽課文范讀,初步感知,探究合作下列問題
1、 為何禮贊?為什么白楊樹值得禮贊?
明確:表示崇敬和贊美,因為白楊樹是不平凡的
2、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第二部分(2-8):從環境美、外形美、內在美來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且點明象征意義。
第三部分(9):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呼應開頭
3、在段落中找出直接贊美白楊樹的語句且體會表達效果,及理清文章的抒情線索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文章線索: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說明作者對白楊樹的觀察是由遠及近,感情是由淺入深,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之情。
七、 品讀賞析課文
1、 齊讀2—4自然段,黃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點?作者感受又如何?這些景觀和感受對
表現白楊樹有什么作用?
明確:自然景象: 黃綠錯綜,坦蕩如砥,無邊無垠。
作者感受: 雄壯、偉大;單調。
產生情緒: 懨懨欲睡,驚奇的叫了一聲。 表現:白楊樹生長的環境美——不平凡
2、 朗讀5-6自然段,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及白楊樹有哪些內在的
精神品質?
明確:外形——那是一種力爭上游的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
干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正直)
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團結)
葉 ——它的寬大的葉子 ,也是片片向上, 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進取) 皮 ——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質樸) 外形美——不平凡
內在品質——倔強挺立 努力向上 參天聳立 不折不撓
內在美——不平凡
3、 朗讀7—8自然段,作者如何把人跟樹聯系起來的?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⑴ 作者先虛寫一筆,用否定句式暫退一步:白楊“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由于審美觀點不同,承認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是抑。 突然轉折,連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是“揚”。 作者用烘托、對比,先抑后揚的手法深情的贊美了白楊樹。
(2)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由樹及人?四個排比反問句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作者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并深化,發人深思。
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
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 第三句從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
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4、作者最后為什么又寫楠木,目的何在?
明確:結尾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呼應篇首
5、聯系時代背景你領會到作者的寫作目的了嗎?
明確:領會到作者不只是贊美樹,而是贊頌北方農民,贊頌組織領導革命群眾的中國共產黨。 八、 延伸拓展
請運用聯想與想象,說說下列事物的象征意義。(學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分組派代表展示)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出示圖片:荷花、蜜蜂、竹子、蠟燭、梅花、青松 九、 課堂小結
本堂課通過學習茅盾的《白楊禮贊》我們從環境美、外形美、內在美三個方面了解了白楊樹的不平凡,并且通過象征的表現手法,讓我們從白楊樹的品質聯想到抗日軍民的那種精神意志。正是這種精神和意志使我們的民族解放戰斗爭取得勝利,走向光明。
板書:
白楊禮贊
茅盾
生長環境 (雄壯,偉大)
外部形象(力爭上游)——(象征)農民、人,軍民、哨兵。 內部氣質(倔強挺立)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
不平凡
教學反思:在課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象征手法,用微課形式學生更直觀易懂。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作者從哪些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作者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寫白楊樹的外部形態時,具體從幾個方面去寫的,各寫出它們什么特點,具有什么深刻涵義;想一想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含義是什么?白楊樹象征什么?以上的教學環節,既抓住了重點難點,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法,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不斷的動腦、動口,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學習創造性也顯現出來了。
注重了朗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白楊禮贊》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讀。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體會文字美,領悟精神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