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十八相送,越劇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欣賞越劇《十八相送》浙江省- 東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欣賞越劇《十八相送》浙江省- 東陽
教學目標
1.知道越劇發源于浙江紹興地區,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是國內較大的一個戲曲劇種。
2.了解越劇的發展史,通過欣賞和演唱越劇《十八相送》的唱段,感受和體驗越劇柔雅清麗的唱腔。
3.欣賞豫劇《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感受和體驗豫劇與越劇的不同風格,能辨別豫劇、越劇這兩種不同劇種。
2學情分析
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時尚、潮流的文化,對傳統的戲曲知識了解不多也缺乏熱情。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選段《十八相送》,模仿體驗其唱腔特點。對比欣賞豫劇《劉大哥講話理太偏》以及感受其不同的唱腔風格
【教學難點】 對越劇和豫劇不同風格的把握。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教師表演唱《十八相送》,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是哪一個戲曲種類。
活動2【活動】欣賞《十八相送》
1.介紹《梁祝》故事情節
2.賞析越劇臺詞
師:看看有沒有規律?
總結規律:有七字句、帶冠七字句、十字句。
七字與十字比較常見,但有些唱句,不是每句都是七個字或十個字,似乎沒什么規律,實際上并非如此,常有這種情況,為了唱起來順口,有的演員習慣于在唱詞里添加一些虛詞或代詞,助詞唱句字數雖有多有少,但基本上仍舊是七字句或十字句。
3.欣賞越劇老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經典片段《十八相送》
4.介紹越劇發展史:越劇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有越劇這樣的表演方式?
越劇源于浙江紹興地區,最初是農民自娛性的說唱,在田頭曬谷場唱幾句新聞,唱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稱為田頭唱書。后來自娛性開始改變了,為什么呢?原來清朝政府由于加緊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加重了田賦捐稅,農民生活更困苦了。于是會唱書的貧苦農民開始把唱書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利用農閑的時期,紛紛外出開始用唱書來彌補經濟。有一天,一群回家參加春耕的說書藝人利用稻桶和門板搭建起了簡陋舞臺,開始表演,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他們不在是唱故事,而是各自化妝扮演起了戲里的角色,臺上的演出詼諧有趣,臺下的觀眾也都被這一新奇的形式吸引住了,也許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就在那一刻一個未來的中國大劇種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就是今天的越劇,當時稱為‘落地唱書’,因為表演的藝人都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所以又稱文戲男班,后來又經歷了由男班到女班的演變。當時的戲班有多種叫法,小歌班,的篤班等等,新中國成立之后,統一稱越劇。
5.體驗越劇的語言及唱腔(介紹越劇聲腔中運用小腔,拖腔的特點)
6.分析越劇的音樂
沒有大跳,旋律基本上是級進或小跳,平穩,體現江南人的溫和,柔美。
7.用越胡伴奏學唱《十八相送》片段
8.模仿戲曲動作,體驗越劇的動作風格
(婉轉細膩,柔美清新)
9.邊唱邊演,完整展示越劇動作。
10.小結越劇的表演風格特點,唱腔特點
活動3【活動】欣賞豫劇《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1.今天老師還帶來一段戲曲,請同學們聆聽樂曲,提問這是什么戲曲種類?(豫劇)
2.介紹豫劇及梆子
3.念一念,體驗河南話特點
4.學唱豫劇唱腔,提問唱腔有什么風格特點?
(豪情,奔放,鏗鏘有力)
5.提問演唱豫劇唱段的難點?
(幾乎一字一音,旋律高低起伏較大)
6.演唱豫劇片段用梆子為學生伴奏。
7.模仿豫劇表演動作體驗豫劇豪爽,奔放的性格特征
活動4【活動】對比越劇與豫劇不同特點
豫劇產生于北方。北方多平原和高原,地勢平坦開闊,氣候寒冷干旱少雨,且靠近蒙古草原。在歷史上,北方多戰亂,經常和游牧民族發生沖突,在這種生存環境下形成的北方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堅韌樸實、粗獷豪放的特點。豫劇作為北方的一種戲曲,毫無疑問地繼承了北方文化的質樸和豪放。
活動5【練習】練習,辨一辨
欣賞越劇《紅樓夢》選段與豫劇《穆桂英掛帥》選段,請學生辨別劇種。
活動6【作業】經典劇目推薦
給學生推薦幾部越劇和豫劇的經典劇目
越劇《紅樓夢》 《西廂記》 《牡丹亭》
豫劇《戰洪州》 《白蛇傳》《穆桂英掛帥》
活動7【講授】課堂小結
越劇和豫劇都是中國戲曲中的璀璨明珠,它們都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多關注中國傳統戲曲音樂文化,經常到戲曲百花園去走走看看,采擷多姿多彩的戲曲藝術之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