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戲曲擷英,越劇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戲曲擷英——越劇》浙江省- 嵊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戲曲擷英——越劇》浙江省- 嵊州
戲曲擷英——越劇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選取的是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戲曲擷英》里面的越劇板塊。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采用嵊州書面話演唱,唱腔優美動聽、扮相柔美優雅、表演真切動人,善于表現人物細膩的思想感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本節課選用這一板塊,主要圍繞一主一輔兩條線展開,主線是越劇之美的美在表演、唱腔; 輔線是越劇的發源、發展、傳承。整節課通過《紅樓夢》選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學唱與賞析,《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段及《碧玉簪》選段的欣賞,生旦角色的體驗及越劇動作的表演等,充分把聆聽對比、表演欣賞、表演體驗等手段貫穿始終,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越劇、感受越劇從而喜歡越劇、發揚越劇,感受我國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越劇表演的藝術魅力以及抒情優美的藝術風格,激發學生對越劇的興趣和愛好,增強自豪感,懂得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的意義所在。 2.過程與方法:
欣賞和唱演越劇選段,表達各種情緒,探索、體驗不同角色的特點,根據角色體會創編的快樂和合作的愉悅。 3.知識與技能:
了解越劇的起源與發展變化,在唱演中培養團結精神,體驗合作的愉快。
教學重點:感受越劇的唱腔和表演特點,增強學習越劇的興趣以及對越劇文化
傳承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難點:越劇唱腔的感受體驗及唱詞方言咬字的學習。
教學準備:
了解相關越劇知識、制作課件、多媒體設備、電腦教學過程
2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激趣互動
1.聆聽音樂,簡單律動(背景音樂:《梁祝》選段《化蝶》) 2.越白初接觸
(設計意圖:以《梁祝》優美的旋律為背景音樂,用音樂的播放暗示學生靜
下心,讓學生一開始就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同時隨音樂做簡單的甩水袖和一兩個蘭花指動作,并通過教師的兩句唱腔簡單了解越劇是用嵊州方言演唱,初步接觸越劇元素,感受越劇的柔美特性,激發學生學習越劇的興趣,引發探究下面教學內容的欲望,同時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二)追本溯源 尋根越劇
1.越劇起源介紹(視頻) 2.了解越劇發展變化 ①落地唱書
②伴奏樂器
③服飾、裝扮、舞美、唱腔等變化 (設計意圖:靜態-----初步概念。
這一環節通過對越劇起源的追溯,對落地唱書的了解和對比前后伴奏樂器、服飾、裝扮、舞美、唱腔等變化來感受越劇文化的發展。)
(三)試聽導航 “醉”美越劇
◆越劇之美 美在表演——感受越劇動作的優雅細膩之美。 1.欣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注意動作、手指) 2.動作學習 ①蘭花指 ②臺步
(設計意圖:動態----感受體驗。
以幾個越劇動作的學習讓學生初步體驗越劇動作的優雅細膩之美。)
3
◆越劇之美 美在唱腔——感受越劇唱腔的悠揚動聽之美。 (感受《紅樓夢》生旦舒緩委婉的唱腔) 1.欣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2.唱詞念白 3.學唱
①全班演唱;
②男女生分唱 ③學生代表表演唱
(聆聽《梁祝》生角幽怨凄切的唱腔)
教師示范唱:《山伯臨終》
(體驗《碧玉簪》老旦幽默生動的情緒) 1.欣賞《碧玉簪》選段《送鳳冠》 2.創編(動作、笑聲) (設計意圖:深入——實踐感觸.
通過動作、語言、角色的模仿和三段唱腔的聆聽和唱演的接觸體驗,運用“唱、念、做”等手段感受越劇藝術美,深入越劇的靈魂。)
(四)百年越劇 文化傳承
1.越劇傳承(宣傳片) 2.師小結: 3.課外實踐作業:
①選擇一位自己感興趣的越劇名家上網查查她的資料與班上的同學分享交流。
②希望同學們能哼唱著家鄉戲,自豪的用越劇唱腔來展示我們的家鄉、我們的文化。 4.在《化蝶》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傳承——精神的升華。
感受越劇文化,強調越劇文化傳承,希望學生在以后的道路上擔當越劇信使,撒播越劇火種,讓更多的人了解越劇,喜愛越劇。因為越劇是嵊州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4
三、[感悟]
(一)曾經:學技巧,唱難度,增抗拒。
越劇作為嵊州的地方戲,是此方水土之人最熟悉不過的了。但環視我們的下一代,由于各種原因對傳統文化認識甚淺,對戲曲興趣淡薄,特別是在快時代節奏的當今,使得他們沒有耐心也不能真正沉下浮躁的心用心聆聽越音,欣賞越韻,更不用說傳承發揚了。而作為嵊州人的我們的學生,也經常是一副事不關己、冷漠茫然的狀態,對越劇的了解也基本只停留在幾個越劇故事或幾句越劇唱段的“一知半解”上。再環視我們的越劇課堂,由于上課教師很想把自己所掌握的、了解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送給學生,于是越劇作品分析、故事講解、大段越劇作品的學唱或欣賞、曲式結構分析基本就占滿了整節課,一節課下來,學生好好地興致被分析、講解、熟記弄得興致全無,大多數學生就根據原有的“故事經驗”去套“音樂的發展變化”,來應付所謂的欣賞、學唱。我不禁反思: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普及走對了嗎?越劇的受眾市場能吸引識字的人,不識字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僅走出了嵊州,走出了浙江,還走出了中國,卻為什么吸引不了廣大的學生?也就在此刻,一個念頭在腦海閃現,我要上一節與眾不同的越劇課,這節課不要太多的干擾,不要體現所謂的教師“上課水平”,我要讓我的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的來拋開諸多要素,純純粹粹的僅是“好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對越劇感興趣,在“玩”中獲得審美體驗,喜歡上美麗越劇。 (二)突破:精預設、巧安排、激興趣。
決定上這樣一節越劇課后開始去理思路,才真正發現說說容易做做難。越劇的欣賞課內容很多,服裝、劇目、角色、伴奏樂器等等,課從何入手始終無法定奪,無從駕馭。她沒有京劇那樣生旦凈丑、唱念做打這么思路明清晰的明線,也沒有京劇那種各種行當特色鮮明的演繹,雖說各種人物都齊全,但基本圈于才子佳人,特色鮮明印象深刻很少,故事情節過于情愛纏綿,而且多還是小生花旦的你儂我儂,那么對于初中生我如何去把控這個尺度,還有教學思路的清理、教學內容的取舍、內容詳略的安排、方法手段的改進、教學實踐的把控„„一樣樣無從下手,許是因為太了解,許是因為可以用的太多,許是我想上節與眾不同的課的美好愿望與跳不出俗套的現實讓我一直在糾結。那段時間一段段唱段始終響徹腦海,我滿腦子都是越音越韻。反復糾結中我反問自己:你這節課的最終目的是
5
什么?這一問一下子讓我豁然開朗。如果我這節課的目的就僅是讓孩子們對越劇不反感甚至有興趣,那么我的著重點就不應該讓簡答問題復雜化,豐富多彩的圖片、形象化的視頻、美妙的音樂,身臨其境的模仿唱段,加上我自己有板有眼的示范,不就是一節完整課的思路嗎?沒有壓力,師生同樂,師生同玩,一起去感受越劇的魅力,相信這節課后,孩子們定能喜歡上越劇,僅此而已。于是今天就有了芳香四溢的美麗越劇的誕生,沒有過多的技巧,沒有華麗的裝飾,僅是散發著淡淡幽香,芬芳美麗長久不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