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十八相送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越劇《十八相送》安徽省 - 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越劇《十八相送》安徽省 - 合肥
越劇《十八相送》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初中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音樂鑒賞的能力,但對于中國民間傳統音樂的學習還需要老師加大學生的興趣培養。本單元戲曲擷英屬于地方戲曲的知識。戲曲藝術與八年級的京劇昆曲有所聯系,同時地方戲曲與七年級的小調集萃有所關聯。本節課是傳統戲曲——越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越劇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劇音樂抒情優美,細膩委婉的風格。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引導學生學唱《十八相送》唱段,體驗越劇的唱腔特點。
2.通過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表演動作,體驗越劇表演的基本特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加學生對戲曲的認知度,培養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一、體驗越劇唱腔的基本特點,了解越劇的起源發展。 二、培養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 【教學難點】
一、學習越劇發音及咬字 二、唱準旋律中的小腔 、拖腔 三、學生對越劇表演動作的把握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分別表演演唱三個戲曲唱段
1. 黃梅戲《女駙馬》選段“為救李郎離家遠” 2. 豫劇《花木蘭》選段“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師問:(1)兩個唱段分別屬于哪一種戲曲?作品名字是什么?
(2)分享你了解的其他戲曲形式 引出本課————越劇 二、課程新授
1.《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2. 初聽作品
教師范唱——越劇《十八相送》
邊聽邊思考:越劇的發音、咬字和唱歌的發音、咬字有什么區別? 3.學習越劇唱腔 (1)唱詞學習
教師范讀:“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搭對。喜鵲滿枝喳喳叫,向你梁兄道喜來。”
A.引導學生用柔美的音色和帶假聲的方式念唱詞,體驗唱腔音特點。
B.引導學生用寬厚的音色和真聲念唱詞,體驗唱腔的音色特點。 (2)唱段學習
A.教師唱一句,學生模仿一句
B.聆聽教師演唱(演唱的旋律和教材的曲譜不完全一樣) 提問:你們唱的旋律和老師的演唱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C.小結
一字多音,樂譜中的裝飾音,使得越劇在演唱過程中更加的委婉、細膩;樂譜中的音節一個挨著一個,以極進和小跳為主。讓旋律顯得比較平緩。越劇的小腔、拖腔就是越劇唱腔的難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只有唱準唱好小腔才能唱出越劇的韻味;
(3)這兩個角色分別屬于什么行當? (小旦、小生) (4)體會祝英臺和梁山伯第一段對唱中的第一句唱腔。
(祝:書房門前一枝梅 梁:弟兄二人出門來)對比區別。
4、體驗越劇表演
(1)再次欣賞越劇《十八相送》
(2)引導學生模仿 “書房門前一枝梅”的表演動作(手、眼睛、和腳步的配合)
他們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真是存在嗎?是通過什么方式告訴觀眾的?
(3)小結:越劇表演的一般特點
程式性、虛擬性、動作精確細致表達內心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教師補充) 二、知識拓展
1、越劇的代表樂器——越胡 (樂器演奏,學生代表表演) 2、介紹越劇的流派
3、介紹越劇的經典劇目
《紅樓夢》、《碧玉簪》、《西廂記》、《祥林嫂》等。 解放后改編、新編的劇目,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為中國戲曲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四、總結
1、越劇有著優美婉轉的腔調,含蓄動情的曲詞。我們中國還有非常多種類的戲曲,每一種戲曲都孕育了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形成了他們各自獨具特色的風格。 2、紅樓夢《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欣賞
五、作業
課后搜集越劇唱段并欣賞,把學習的越劇知識分享給身邊的人。 【教學反思】
戲曲教學是音樂課堂的難點。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戲曲的經歷并不多,而怎樣讓學生學習越劇的唱腔,體會到越劇的魅力,提升對中國戲曲的熱愛,這些都是我努力思考的問題。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創設有效教學,我對課堂做了精心的設計。
導入部分,用幾段學生熟悉的戲曲入手,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部分,引導學生回憶《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情節。通過仔細聆聽,思考吐字發音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旋律的學習掌握;對比不同
曲譜,引出越劇唱腔中的難點——小腔;學唱不同行當唱腔,對比區別;體驗越劇表演動作,引出越劇表演的特點。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后通過樂器演奏,學生表演唱的形式,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氣氛,加深學生對越劇的認識。拓展環節,通過PPT介紹越劇的起源發展和流派曲目。最后在越劇《紅樓夢》選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結束本節音樂課。
整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能按照教師的引導學習。首先,我應當加強對中國戲曲藝術的學習掌握,拓寬知識面,增加中國傳統戲曲的知識底蘊,來應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問題。其次,加大對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越劇相關知識。最后,我忽視了《新課程標準》中,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生展示的舞臺。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和獲取知識,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越劇,愛上中國戲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