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梅戲,對花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欣賞黃梅戲《對花》浙江省 -東陽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欣賞黃梅戲《對花》浙江省 -東陽市
教學目標
1.感受并體驗黃梅戲的唱腔風格與特點。培養對黃梅戲的親近感,對黃梅戲的文化傳承價值予以認同,進而能
進一步關注中國戲曲音樂。
2.學唱《對花》,能生動有趣、活潑自如地齊唱和對唱。
3.欣賞《打豬草》片段,了解其主要劇情。感受襯詞的趣味,學念鑼鼓經。
4. 了解黃梅戲的有關知識:起源地、興盛地、流傳地區、代表人物與代表劇目等等。
2學情分析
對于戲曲方面的知識,學生可以說是接觸不多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逐步提高要求,加大難度,使學生能輕松、有效地完成本課學習。另外,這個班男女分組對唱時音色對比還是挺明顯的,剛好適合本課內容分角色演唱。
3重點難點
重點:完整地演唱對花調《對花》前兩段歌詞
難點:感受體驗并模仿黃梅戲的唱腔風格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師生對板 導入教學
(設計意圖:旋律采用黃梅戲聲腔“女八板”的基本結構與變奏,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黃梅戲唱腔風格的滲透,為后面的歌曲教學打下音準和聲音形象基礎)
1.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這個問好大家很熟悉,我換一個別致一點的:(唱)同學們好!
你們會怎么回應我呢?
2.視唱曲譜“女八板”
再填上歌詞,師生對板:
3.學唱“女八板”變奏
師(唱):我向大家問聲好 ----你們怎么回應?
(注:第一句其實是歌曲《對花》的開頭,第二句是歌曲的句尾)
4.引出課題
(1)師:剛才我們唱的其實是戲曲的唱腔,大家知道是什么戲嗎?生:……
(2)師簡介:黃梅戲是我國四大劇種之一,起源在湖北黃梅縣的采茶調,但興盛于安徽的安慶地區,并流行于安徽、湖北和江西等省份。代表劇目(先提問)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等。
活動2【活動】感受模仿 學唱《對花》
1.導入歌曲
問1:從題目上看,這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對唱,黃梅戲里稱為“對板”)
問2:他們對板的對象是什么?(花)
問3:那又是誰跟誰在對花呢?(陶金花和金小毛)
2.聽范唱兩遍(第一遍音頻,第二遍視頻)
(設計意圖:一是學唱戲曲多以聽唱法為主,包括劇團演員。二是通過老版本的欣賞,知道老一輩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和王少舫。通過新版本欣賞,更真切地感受黃梅戲音色圓潤、醇厚的特點)
師:好!那我們聽聽他們是怎么對花的?(聽老版本)
第一遍聽后:剛才大家聽到的是老一輩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和王少舫所唱的,嚴鳳英還被譽為“黃梅戲一代宗師”!現在由于發聲方法的進一步完善,錄音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音色會更顯得圓潤、醇厚!接下去請大家看一個視頻,你們在體驗黃梅戲音色特點的同時,也注意一下以下幾個字,跟普通話發音有什么不一樣?
師隨音樂板書:棵 么 綠 白 黑 麥
第二遍聽后:回答上面的咬字問題
棵:kuo 么:mo 綠:lu 白:be 黑:he 麥:me
師:為什么要這樣唱呢?大家知道嗎?
生:……
師:這些發音其實就是安徽安慶的地方方言,這也是所有地方戲曲的一大特點:因為它來自于民間,所以它的咬字肯定是跟當地的語言息息相關,比如我們的婺劇,也是有大量金華方言的。
3.學唱歌曲
(1)學習對唱和后面的齊唱部分(先師生對唱再齊唱 )
注意:“粉”的音高和時值
難點: 得兒喂呀 (教師提示:“喂呀” 別唱快了)
在戲曲和民歌中,襯詞是很常見的,雖然襯詞在這里沒有實際意思,但卻很好得表現了一種情趣。什么情趣呢?我感覺就像是賣關子:一方就不說是什么花,而另一方急切想知道:你說呀,你說呀,你快說呀!叫做什么花?
(2)開頭句: 難點:“埂”的音準 發音要同“根”(前鼻音)
“一字多音” 也是戲曲的一大特點。
(3)完整齊唱第一段:要求字頭重而短,字腹飽滿且立住,字尾輕盈。整體活潑有趣。
(4)男女對唱(要友好、有趣地)
(5)學唱第二段(直接男女對唱):注意咬字
4.完整演唱兩段歌詞:注意前面提到過的一些要點,然后情緒上一定要把淘金花和金小毛很友好、很有趣的一面表現出來。
活動3【練習】參與欣賞 聆聽《打豬草》
(設計意圖:了解“誤會”產生的緣由,并通過跟唱襯詞“呀子依子呀”和跟念鑼鼓經,進一步體驗黃梅戲的唱腔特點。)
1.引出欣賞曲
師:剛才我們說到,陶金花和金小毛在很友好、很有趣地對花,可是一開始他們并不友好,而是有深深的誤會,那究竟怎么回事呢?請欣賞小戲《打豬草》片段。
2.師生討論:
(1)師:誰來回答一下,這個誤會是怎么產生的?
生:金小毛在看守竹筍,陶金花在打豬草, 然而在打草過程中不小心折斷了兩根竹筍,金小毛誤認為陶金花想偷,后來經過解釋,誤會消除,兩人在回家路上,友好地邊走邊對花。
(2)師:這個唱段,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唱詞?
生:呀子依子呀
師:這個襯詞跟前面的“得兒喂呀”一樣,增加了歌曲趣味性,同時又有點像戲曲中的“過門”,過門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間奏”,起到上下連接的作用。
3. 學唱兩句襯詞:“呀子依子喲”
4.學念鑼鼓經(設計意圖:鑼鼓經也是戲曲中的一大特色)
匡:大鑼 呆(dei):小鑼 冬:堂鼓
5.聆聽跟唱:女生跟襯句“呀子依子呀”,男生跟念鑼鼓經
活動4【測試】課堂總結 前后呼應
(設計意圖:師生用平詞(《滿工對唱》的曲調)再次對板,前后呼應,鞏固知識,寄托心愿。)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黃梅戲唱腔中的“女八板”、“對花調”和“打豬草調”,
那說到黃梅戲,還有一首曲子幾乎家喻戶曉,大家知道嗎? 生:……
師唱:“樹上鳥兒成雙對”提示 學生自然接唱:“綠水青山帶笑顏”
師: 對!這個曲叫《滿工對唱》(老百姓習慣把它叫做《樹上鳥兒成雙對》或《夫妻雙雙把家還》),“滿工”的意思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給傅員外打工,工期滿了,于是夫妻雙雙把家還,當年電影《天仙配》的主角七仙女和董永的扮演者就是我們前面說到過的嚴鳳英和王少舫。接下去我們就用這首曲調來對板一下:
師接唱最后一句:
幻燈最后顯示“愿:黃梅戲長留大家心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