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打支山歌過橫排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打支山歌過橫排》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打支山歌過橫排》吉林省優課
《打支山歌過橫排》教學設計
課型:唱歌課 年級:八年級 課時: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打只山歌過橫排》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興國山歌, 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調式:1=bB,體裁為興國山歌的遙唱體,曲調高亢悠揚,親切感人,具有濃郁的興國山歌特點。特別歌頭一聲“哎呀嘞——哎”,音調高揚,聲音綿長,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起到先聲奪人或呼喚的藝術效果。接下來運用“1,2,6”三音的創作手法,音域只在純四度內盤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結束,旋律激情動人,娓娓道來。歌曲中運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裝飾音和客家方言,體現出典型的山歌風格的藝術特征,生動地表現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氣息。
教學思路:
通過小調歌曲導入課程,讓學生們感受小調和山歌的對比。 通過多次聆聽音樂,加深對音樂的印象,層層深入的分析作品,了解山歌的特點。 演唱歌曲用客家方言演唱,更能突出客家山歌的韻味。加入一些輔助的動作,幫助學生更好的唱出,樂曲第一句先聲奪人的感覺,然后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細加工音樂中一些小韻味的把握。
介紹興國山歌的“三音列”創作手法,以及開腔的創作手法。 其它演唱方式的演唱視頻,對比興國山歌演唱方法的不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打支山歌過橫排》了解“興國山歌”的創作手法及藝術特點 2.能夠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體會客家方言語言特點
3.通過聆聽模仿學唱能夠用高亢嘹亮的聲音唱出山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感情、優美豪放的聲音去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唱出歌曲的特點、風格
教學準備:PPT課件 ,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咱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是咱們學過的哪首歌曲?
生:《沂蒙山小調》 師:它是什么體裁呢? 生:“小調”
師:沒錯,山歌、小調、勞動號子是民歌的三大體裁,以前的課堂中我們學習過小調和勞動號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唱一首山歌(出示幻燈片介紹) 介紹山歌:指在山野外從事勞動的人們抒發感情即興編唱的民歌。我國山歌豐富多彩。分布很廣,其節奏大多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奔放、悠長、常加入襯詞、襯句。
設計意圖:
小調歌曲的導入對比和山歌的異同。 二、聆聽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
在江西省興國縣有這樣一句話“一把芝麻撒上天,興國歌王萬萬千”由此可見興國山歌之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讓我們先來聽一遍音樂,感受一下興國山歌有哪些特點 初次聆聽音樂
回答老師提出問題。
1、 語言特點:客家方言 2、 裝飾音:前倚音,波音 3、 襯字襯句:民歌特點 4、 旋律特點:高亢悠揚,
設計意圖:初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特點,簡單分析作品
三:復聽音樂,標注方言發音
復聽音樂,標注出發音不同的字,在學生沒找全的情況下,教師把發音不同的字找出來,讓學生們自己聆聽。
Za wang sa wo hai 支 橫 石 禾 鞋
同學們誰能幫我解釋個小問題?打和橫排是什么意思呢? 打:唱
橫排:兩山之間崎嶇的山路
設計意圖:多次聆聽音樂,加深對音樂的印象,聽辨方言,以便后面的學唱。 四:學唱歌曲
歌曲開頭用了稱詞襯句(“哎呀嘞哎”)開始,結合山西的地形地貌, 山歌的特點,我們應該如何演唱該句呢? 教師示范(表情動作到位)
學生學唱,注意動作,和情緒的引導。
學唱歌曲注意裝飾音的處理,前倚音,波音,和每句下滑音的處理,能夠更好的唱出歌曲的韻味。
客家山歌的演唱方式有獨唱 對唱 重唱 領唱加合唱以及客家說唱等等 下面我們一起來對唱這首《打支山歌過橫排》分兩大組,起立演唱,帶手勢,注意表情。
試著找同學獨唱歌曲,教師給予鼓勵評價。
設計意圖:設計多種演唱形式,以及動作等,讓學生更有興趣演唱歌曲。 五:介紹興國山歌三音列的創作手法
同學們關注一下音樂中除開頭第一句以外,旋律中用了哪幾個音? 1 2 6
此去運用三音列創作手法,音域跨度比較小,最后停在主音上結束,旋律激情動人,娓娓道來。 六:興國山歌特點
聆聽兩段興國山歌做對比,找出有什么共同點? 播放《紅區干部好作風》《請茶歌》
開頭都是以“哎呀嘞哎”或者呼應語“同志哥”開頭
出示幻燈片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介紹和音樂的聆聽,了解興國山歌旋律和歌詞唱腔的創作手法, 七:拓展
歌曲運用了客家方言演唱歌曲,這么唱有什么好處呢?
更能表現出民歌高亢悠揚,親切感人,表現出客家人明快、樸實、豪放的山野氣息。
觀看視頻歌手演唱《打支山歌過橫排》
客家山歌用客家話來演唱,基本上都是四句七言體,第一,二,四句押韻演唱的時候隨口而出 深情意切,唱腔也豐富多彩,節奏自由而富于變化 民歌諺語說“山歌不過梁,各是各的腔”客家山歌也是這樣的同中有異,因為口音的不同,還有環境的差異,而導致了客家民歌唱腔的不同,形成了客家山歌“九腔十八調” 唱會了這首歌, 結束語
興國山歌就是因為有鄉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信手拈來,出口成歌,下面讓我們重溫這首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