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打支山歌過橫排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打支山歌過橫排》天津市 - 河東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打支山歌過橫排》天津市 - 河東區
《打支山歌過橫排》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打支山歌過橫排》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興國山歌。2/4 拍,速度:中速稍慢,五聲羽調式,歌曲的旋律以羽和商為骨干音,樂句幾乎都由具有興國山歌旋律特點的“6 1 2”三音列構成。體裁為興國山歌的遙唱體,曲調高亢悠長,親切感人,具有濃郁的興國山歌特點。特別歌頭一聲“哎呀嘞——哎”, 曲調高揚,聲音綿長,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起到先聲奪人或呼喚的藝術效果。歌曲中運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裝飾音和客家方言,體現出典型的山歌風格的藝術特征,生動地表現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氣息。 2、“興國山歌”的相關文化簡介
興國縣位于江西省南部,屬贛州市管轄。興國95%以上的人口均為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過著艱辛的生活,在勞作之余,他們只有用興山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興國山歌”歷史悠久,有自唐宋流傳到至今的說法。中原的古風遺韻和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國山歌。興國山歌以獨特的民間風格,靈活的形式,多變的手法,生動的語言,優美的音樂旋律,深遠的影響,扎根于人民之中,歷千百年而不衰,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興國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所以,“興國山歌”聞名遐邇,素有“山歌之鄉”的稱譽。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的民歌已經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引導學生熱愛山歌,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氣息 ,感受、體驗山歌的魅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優美豪放的聲音演唱《打支山歌過橫排》,體驗興國山歌的風格特點,進而表現、感受和體驗“興國山歌”的意境、情緒和風格 。
3: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演唱《打支山歌過橫排》,引導學生創編自己的興國山歌,使學生認識興國山歌的相關文化并總結山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感情、優美豪放的聲音去演唱《打支山歌過橫排》表現“興國山歌”,進而感受和體驗“興國山歌”的意境、情緒和風格。 多唱最能體現“興國山歌”風格特點的一句(哎呀勒——哎)。 我們的民歌已經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教學難點:
唱好引腔“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裝飾音等音樂要素,唱出歌曲的特點、風格。引導學生創編自己的興國山歌。通過欣賞領悟總結山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播放視頻《沂蒙山小調》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體裁是什么?
生:《沂蒙山小調》民歌中的小調,
師:民歌的特點是短小、生動、淳樸,民歌又分為號子、小調、山歌。聆聽幾首歌曲片段,請同學們分辨這幾首歌曲分別屬于號子、山歌還是小調?
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山歌的世界。
本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第三單元《山野放歌》第一課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一起來體驗山歌的風格特點。 二、新課學習
《打支山歌過橫排》是一首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簡介
“興國山歌”的相關文化簡介
1、興國縣位于江西省南部,屬贛州市管轄。興國95%以上的人口均為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過著艱辛的生活,在勞作之余,他們只有用興山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2、“興國山歌”歷史悠久,有自唐宋流傳到至今的說法。中原的古風遺韻和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國山歌。興國山歌以獨特的民間風格,靈活的形式,多變的手法,生動的語言,優美的音樂旋律,深遠的影響,扎根于人民之中,歷千百年而不衰,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興國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
民間藝術山歌之鄉”。所以,“興國山歌”聞名遐邇,素有“山歌之鄉”的稱譽。
3、“ 興國山歌”曾是戰斗的號角,在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興國縣的婦女在歡送親人上前線時,送上自己新編的草鞋和新編的山歌。歌聲化為斗爭的力量,鼓舞人們奮勇殺敵。 興國縣出了五十多名將軍。“興國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歷史畫卷。興國山歌的內容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遠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革命戰爭,改革開放,近到油鹽柴米,男耕女織,男婚女嫁,無所不唱,飽含著豐厚的客家文化信息。瀲江河畔,人人是歌手,處處聞歌聲。他們即情即景,臨時編撰,出口成章。無論河網曠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聲此唱彼和,不絕于耳。 “興國山歌”的藝術、風格特點:
4、“興國山歌”有固定的歌頭格式:“哎呀嘞——哎”, 音調既高且長,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引人注意。語言生動,旋律優美。興國山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因而,千百年來,歷久不衰,深受群眾喜愛。
5、“興國山歌”有獨唱、對唱、聯唱、輪唱等演唱形式。 三、學唱歌曲《打支山歌過橫排》(幻燈顯示歌曲)
1、(《打支山歌過橫排》“打”就是唱, “支”就是一首,“過橫排”是因為江西很多山路特別難走,有時過山路還要側著身體排著隊走” )
聆聽一遍(教學光盤),一起打拍子,體會歌曲的節奏特點。
找出歌詞中的方言:橫(wang)、崖(ai)、 禾(huo)、 鞋(hai) (打開口腔,大聲朗誦歌詞,掌握每句的咬字,了解歌曲的內涵,認識歌詞的特點:歌詞簡單,朗朗上口)
找出最能體現“興國山歌”風格特點的一句:(一起唱一唱,做呼喚的手勢)
有什么特點?(曲調高亢悠揚,先聲奪人)
仿佛聯想到了什么?(仿佛人們面對著美麗的大自然深情呼喚,悠揚的歌聲在回蕩山谷,余音繞耳不絕,令人浮想聯翩,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該如何來演唱這句?(用高位、激情、圓潤的聲音來演唱,打手勢做呼喚)
曲調高亢悠揚,親切感人,具有濃郁的興國山歌特點。特別是引腔“哎呀嘞——哎”, 音調高揚,聲音綿長,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2、再聆聽:體會旋律特點“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同學們邊欣賞邊畫旋律線,進一步體會旋律特點,除第一句引腔旋律起伏較大之外,其他部分旋律平緩。
3、找主干音:老師唱歌譜,提示同學們哪幾個音一直反復出現我們一起找出這幾個音 612這就是興國山歌旋律特點,三音列構成。 4、一起跟老師唱歌譜(提示:注意裝飾音)
5、一起跟鋼琴伴奏唱譜(提示:注意裝飾音,四二拍強弱規律,一起唱出山歌的韻味)
6、 欣賞《打支山歌過橫排》。(播放名家范唱視頻) 再一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通過欣賞,發現歌詞中的方言和裝飾音對歌曲的表達所起的作用。并且我們發現黃訓國演唱的《打支山歌過橫排》中旋律和歌詞都與我們課本中有很大的不同,這正是民歌的特點,有即興性,傳承性、并且發展創新了。
歌曲中運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裝飾音和客家方言,體現出典型的山歌風格的藝術特征,生動地表現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氣息。
7、學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聯想歌曲的意境。然后加歌詞用方言演唱,老師對難點如:倚音、波音、滑音、連音、弱位起唱等進行輔導) 。帶入客家方言讀歌詞并理解歌詞意義。
8、同學們完整的演唱一遍(提示坐姿等歌唱的要求)
9、拋磚引玉 引導學生欣賞《打支山歌過橫排》其他演唱形式,讓學生學習創編《打支山歌過橫排》
認識興國山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獨唱、對唱、輪唱、小合唱等 (師生共同合作,共同評價)演唱形式的多樣使興國山歌更加豐富,生動的表達了興國山歌的風格特點。
10、師生創編:源于我們的學習生活我們一起創編,用《打支山歌過橫排》的旋律,我們一起根據我們的學習生活創編歌詞。 一起唱唱我們的作品。
哎呀嘞哎,下課鈴響去操場,操場路上暖洋洋,寫完作業好輕松哎,精神爽朗走進課(啰)堂。
哎呀嘞哎,我們向目標前進,過程必然會艱辛,不管怎樣都要前進,希望我們不忘初(啰)心。 11、同學們分小組討論總結:
歌詞簡單,朗朗上口,演唱豪爽,節奏舒展自由,旋律較為平緩,曲調高亢、悠長 ,即興演唱,具有醇厚的生活氣息。 12、拓展欣賞:
維也納金色大廳:宋祖英演唱云南民歌《放馬山歌》。 五、課堂小結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唱了興國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氣息,體會了客家人簡樸、快樂的幸福生活。通過欣賞經典山歌,讓我們再次感受了山歌的魅力,我們的民歌已經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為我們祖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把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揚光大。 六、課后反思
在這節音樂活動中,我首先用視頻和聽辨民歌體裁方式的吸引學生進入山歌的學習,體會山歌的自然、舒展的風格特點。本次活動的目標都能較好地達到,特別是學生對自己創編歌詞很感興趣,并且寫得非常真實,的確認識、喜歡山歌了。通過最后拓展欣賞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放馬山歌》,對學生的觸動很大,使學生的愛國熱情得到了升華,更加熱愛民族音樂文化了。但演唱時學生缺乏感情,那種悠揚的感覺很難把握,多聽多唱才能更好的體會山歌樸實、自然、悠揚的特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