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雷鳴電閃波爾卡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陜西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陜西省優(yōu)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基本熟悉四段音樂主題旋律;感受樂曲中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雷鳴電閃波爾卡》,熟悉音樂主題,引導學生了解波爾卡的音樂特點,感受樂曲中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qū)Σ柨ㄟ@種舞曲音樂體裁感興趣,能夠積極地參與相關音樂活動。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一切都充滿著新鮮感,《雷鳴電閃波爾卡》是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一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在樂曲中不間斷地重復二拍子波爾卡節(jié)奏的基礎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遠處的雷聲響起,利用大镲、大鼓奏法上的音色特點,模仿雷雨和閃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場面。
全曲為A—B—A 復三部曲式,自始至終呈現(xiàn)出熱烈的氣氛。樂曲A段為G大調(diào),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旋律跳進下行,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示,氣氖生動活潑;第二主題旋律級進下行,從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雷鳴電閃”的音響,仿佛真的出現(xiàn)了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景象,這里是全曲的華彩部分。樂曲B段轉(zhuǎn)到C大調(diào),主題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時地穿插著“雷鳴電閃”般的場面,色彩交織、生動無比。全曲的總時間并不長,但足以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3重點難點
1、重點:聆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波爾卡音樂的風格特點,以及打擊樂器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
2、難點:a) 波爾卡音樂的風格特點基本掌握;b) 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起到的作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三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課題導入
1、課件出示三幅不同場景的油畫。
2、教師提問:
老師為同學們演奏一首樂曲,感受一下音樂描述的是三幅畫中的哪一幅。
3、教師演奏肖邦的《輝煌大圓舞曲》。
學生一邊欣賞三幅畫一邊感受音樂,最后回答老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演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舞曲的體裁
4、討論
教師提問:結(jié)合畫面能聽出老師演奏的是什么體裁的音樂嗎?
學生依據(jù)聽到音樂和畫的內(nèi)容回答出“舞曲”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畫面,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營造一種音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舞曲音樂的特點。
活動2【講授】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教師講授舞曲相關知識
(1)概念:
根據(jù)舞蹈節(jié)奏寫成的器樂曲和聲樂曲
(2)請學生列舉他們所知道的舞曲體裁。
(3)教師引導學生對提到的舞曲體裁進行總結(jié)分類:
古典舞曲
圓舞曲、小步舞曲、、瑪祖卡、加沃特、探戈、波爾卡等。
現(xiàn)代舞曲
迪斯科、Pop(流行舞)、Hip、 Hop(嘻哈)、藍調(diào)等。
(4)教師講授波爾卡相關知識:
l 觀看波爾卡舞蹈視頻
l 初步總結(jié)波爾卡音樂特點
起源于捷克西部波希米亞的民間地區(qū),是一種快速適中的二拍子舞曲。
設計意圖:了解舞曲的基本概念和部分體裁,為后面學習波爾卡做好鋪墊。
2.教師簡介作曲家
(1)教師導語:
波爾卡舞蹈的盛行使得波爾卡音樂也受到音樂家們的青睞。捷克民族音樂家斯美它那首先在他的歌劇中使用了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繼而有德沃夏克、約翰•施特勞斯父子創(chuàng)作的波爾卡舞曲音樂。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小約翰﹒施特勞斯資料。
(3)教師總結(jié)作曲家相關知識
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代表作品有《藍色多瑙河》、《春之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活》等。
設計意圖:以音樂為載體,通過課下搜集整理資料,使學生對作曲家及其作品影響力有所了解。
3.完整欣賞
(1)教師導語: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一首著名的波爾卡作品,先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自然界下雨時的打雷閃電音響)
(2)教師提問:如果用音樂去表現(xiàn)這段音響,那音樂又是怎樣的?
(3)師生討論
(4)播放《雷鳴電閃波爾卡》結(jié)合學生感受,介紹內(nèi)容。
學生仔細聆聽感受自然界下雨時的打雷閃電,并試著運用音樂語言去想像、創(chuàng)造自己所理解的音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像、理解音樂,讓學生帶著一種積極的欣賞態(tài)度主動地關注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語言的變化所帶來的音樂藝術效果,在欣賞中主動感悟、理解音樂,促使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活動3【活動】分段賞析
(1)初聽音樂
談談這段音樂所描繪的場景。
(2)教師提問:
作品中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雷聲,如果你想表現(xiàn)用什么方式表現(xiàn)?
學生思考: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中旋律、節(jié)奏等表達的含義。
(3)請學生哼唱印象最深的旋律,并一起練習帶休止的“附點”節(jié)奏。
[新圖像1]
(4)復聽音樂且拍出典型打擊樂伴奏
教師導語:大家都隨音樂動起來了!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演唱能進一步從情緒、力度、速度上感受樂曲。結(jié)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真實體驗,感受定音鼓所具有的豐富表現(xiàn)力。
1.仔細聆聽:這段旋律有沒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這樣的旋律反復的幾次?(有;反復了四次)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聆聽,使學生音樂旋律進行有意識的認識和記憶。
2.這段音樂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點?能用圖形譜表達出來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jù)自身感受設計動作。
設計意圖:將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感知同肢體語言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音樂。
(1)這段音樂的情緒是否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樣的變化?(音樂情緒變的舒展、嫵媚、輕巧)。
學生認真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樂器、旋律、節(jié)奏等的變化。
(2)試唱主題旋律。
(3)這段音樂既有雷鳴又有閃電,閃電是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拍一拍。
(大镲、大鼓)
學生活動:用拍手表示閃電,跺腳表示雷鳴,合著音樂表現(xiàn)有規(guī)律的電閃雷鳴。
(4)指導學生合著音樂旋律用律動表現(xiàn)閃電和雷鳴。
設計意圖:通過共同體驗、實踐加深學生對這段音樂的理解以及打擊樂器在樂曲中的應用,并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1.這段的音樂旋律情緒是怎樣的?(輕巧、活潑)
學生聆聽音樂回答問題。
2.教師用鋼琴模奏主題。
3.總結(jié)裝飾音、附點節(jié)奏對樂曲所起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分析裝飾音、附點節(jié)奏對音樂的影響。引導學生關注音樂語言,理解音樂語言。
活動4【測試】完整聆聽
5.完整欣賞
(1)欣賞由指揮大師卡拉揚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指揮演奏的《雷鳴電閃波爾卡》。
學生完整欣賞作品并用手勢表現(xiàn)所聽到的主題旋律。
(2)分析作品曲式結(jié)構(gòu),得出結(jié)論為復三部曲式。
最后梳理主題旋律,得出曲式結(jié)構(gòu)結(jié)論
(3)總結(jié)波爾卡舞曲的特點:二拍子、快速、音樂性格輕快活潑、優(yōu)美生動。
波爾卡的典型節(jié)奏: 2/4 XXX XXX | XX X ||
設計意圖:通過完整欣賞作品,總結(jié)了波爾卡音樂特點及作品的曲式結(jié)構(gòu)。使學生對音樂作品認知有了升華和鞏固。
活動5【作業(yè)】小結(jié)
(三)、小結(jié)
1、 學生總結(jié)
2、 教師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了波爾卡帶給我們的快樂!也會感嘆原來大自然中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場面也會被演繹的這般淋漓盡致、娓娓動聽。這也許就是音樂所具有的魅力!
推薦曲目:《閑聊波爾卡》、《單簧管波爾卡》、《撥弦波爾卡》、《香檳波爾卡》等。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jié)和推薦曲目等環(huán)節(jié),拓寬學生對波爾卡這種體裁知識面。
活動6【作業(yè)】反思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1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