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御風萬里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八年級上冊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浙江省 - 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八年級上冊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浙江省 - 杭州
交響序曲《御風萬里》
【課型】 欣賞課
【教學內容】
交響序曲《御風萬里》 B段
【教材分析】
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歸前夕,應香港特區“慶委會”之約,為慶賀香港回歸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回歸之夜”的慶典上首演。全曲曲式結構為:引子+A+B+A’+尾聲。本課選取B段作為主要教學內容。
B段:首先是雙簧管演奏的漢族民歌旋律《黃河船夫曲》,描繪出綿延不絕、源遠流長的黃河;隨后用復調的創作手法將漢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四族民歌融為一體;最后,樂隊合奏再次演奏漢族民歌旋律,表現了奔流不息、氣壯山河的黃河。寓意著中華各民族兒女企盼祖國統一,56個民族間的團結與和睦,更將這部慶典的交響序曲表現的極具中國特色。
【教學目標】
1、聆聽、熟悉、記憶交響序曲《御風萬里》B片段中四個民歌主題。能較為熟練地演唱《黃河船夫曲》的主題旋律,并在欣賞中聽辨出四個民歌主題出現的順序。
2、積極、投入地參與說、唱、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中,體會不同民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感知漢族民歌主題貫穿始終。
3、理解體會樂曲所傳達的中國各民族融合以及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愿望。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熟悉、體驗四個民歌主題,感知漢族民歌主題的貫穿;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愿望。
【教學難點】
從樂曲創作手法中感受民族融合、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感知漢族民歌主題
1、看(黃河)圖片聽《御風萬里》片段,說出音樂描繪的黃河形象。 2、看(船工劃船)圖片,感受體驗船工在勞動時發出的勞動號子。 3、老師演唱漢族民歌《黃河船夫曲》第一段,請學生說出歌曲的特點。 4、學生演唱《黃河船夫曲》旋律,體會重音和力度,隨后帶入歌詞演唱。 5、聆聽交響序曲《御風萬里》B段,感知漢族民歌旋律不斷的出現在樂曲中。 6、教師簡要介紹交響序曲《御風萬里》。
7、學生聆聽樂曲B段雙簧管演奏的漢族民歌旋律部分,聽后交流:
(1)、音樂表現了怎樣的黃河形象? (2)、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
8、用黃河流淌的手勢再次體會雙簧管演奏的漢族民歌旋律。
二、感知蒙族民歌主題
1、學生聆聽音樂片段,并思考:在漢族民歌旋律不斷進行中穿插進了一條新的旋律,它帶來怎樣的感受。
2、了解嘎達梅林的英雄事跡,感知蒙族人民對嘎達梅林的懷念、贊美之情。 3、用懷念贊美之情演唱蒙古民歌主題。 4、再聽音樂片段,聽出和蒙古族民歌旋律同時進行的還有漢族民歌旋律。(教師出示旋律線) 5、教師引出并介紹復調的創作手法。
三、感知藏族民歌主題
1、聆聽音樂片段,思考:在蒙族旋律之后又出現了哪個民族的旋律?(老師隨藏族主題音樂做獻哈達動作,讓學生說出動作所屬民族) 2、學生學習獻哈達動作,并帶入音樂完成。
3、再聽音樂,進一步感受藏族民歌旋律。聽后交流: (1)、這段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2)、演奏力度是怎樣的?
4、老師示范舞蹈,學生感受藏族的舞曲節奏并帶入音樂中體會。 5、整體聆聽并用相應動作表現音樂。
6、復聽音樂,感受漢族民歌旋律和藏族民歌旋律穿插在一起。
四、感知哈薩克族民歌主題
1、聆聽哈薩克族民歌主題,聽辨主奏樂器。
2、通過圖片了解哈薩克族民族特點。并再次聆聽哈薩克族民歌主題,說說音樂帶來怎樣的感受。
3、復聽音樂,聽出和哈薩克族民歌主題同時進行的漢族民歌旋律,再次感知復調創作手法。
五、完整欣賞,情感升華
1、完整聆聽由四個民族的民歌主題融合而成的音樂片段,老師引導學生用相應的動作表現四個民歌主題。聽后交流: (1)、漢族民歌主題貫穿始終。 (2)、表達了民族大融合的愿望。
2、欣賞B段后半段,并隨音樂的感受自由指揮。交流: (1)、在音樂中感受到了怎樣的黃河形象? (2)、表達了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愿望。
3、欣賞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最精華的部分。
六、小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