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多彩音樂劇,貓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多彩音樂劇《貓》廣東省 - 江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多彩音樂劇《貓》廣東省 - 江門
多彩音樂劇
——《貓》賞析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音樂劇》,這一單元主要是對音樂劇的欣賞與感受,讓學生了解該種綜合藝術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喜愛上音樂劇,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音樂鑒賞分析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學生現狀】
八年級學生經過前階段的學習,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對分析音樂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自身音樂基本素養和對藝術的審美還有待加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音樂劇《貓》的欣賞,讓學生能夠認識音樂劇、了解音樂劇綜合性的藝術特點,培養學生對音樂劇的鑒賞能力。
2、通過欣賞《回憶》,鞏固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感受音樂劇音樂在演唱風格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本課以《貓》為載體,通過音樂劇的戲劇、舞蹈、音樂等三大主要元素,讓學生認識、了解、感受音樂劇的綜合藝術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對音樂劇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對歌曲《回憶》的欣賞與分析,感受音樂劇音樂在演唱風格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劇、舞劇、音樂劇的視頻各一段,請學生判斷三段視
頻分別是哪一種藝術形式,并回答出判斷音樂劇的理由,從而導入音樂劇。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通過聽賞音樂分辨不同的體裁與形式,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音樂劇的基本知識
(一)欣賞一段音樂劇片段,初步認識音樂劇。
(二)音樂劇概念。音樂劇是一種戲劇、舞蹈、音樂并重的現代舞臺綜合藝術形式。常以敘事為主,表演結合優美通俗的人聲歌唱和多樣化的舞蹈形體動作。音樂劇起源于英國,流行于美國。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通過對音樂劇的初步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三、欣賞音樂劇《貓》
(一)作者、作品介紹 1、學生介紹 2、老師整理總結
(設計目的:通過本環節的介紹,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二)從音樂劇三大元素了解《貓》 1、戲劇元素(通過一段視頻介紹劇情)
(設計目的:以審美為核心理念,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好的劇情能夠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聯想,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舞蹈元素
通過三段不同風格的舞蹈片段(片段一:芭蕾舞;片段二:
踢踏舞;片段三:現代舞)突出音樂劇舞蹈風格的多樣性。
(設計目的:通過對三種舞蹈的欣賞與分析,感受舞蹈在音樂劇中的魅力,突出音樂劇舞蹈風格的多樣性并讓學生了解舞蹈在音樂劇中的重要性。)
3、音樂元素
(1)播放一段《貓》的音樂視頻(感受音樂劇音樂的多元性)
(2)欣賞歌曲《回憶》的第一次演唱(劇情介紹) a、分析歌曲力度、配器、音樂情緒和內心世界
b、分析曲式(三段體)A+B+A`,并帶領學生哼唱A段旋律 (設計目的:本環節指導學生學習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比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3)介紹《回憶》第二次演唱的劇情,并請學生們來說一說自己對第二次《回憶》的設計。
(設計目的:通過這一環節,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
(4)欣賞歌曲《回憶》的第二次演唱(劇情發展介紹) a、聽記演唱順序‖:A:‖+B+A+間奏+B+A
b、分析韋伯在結構、力度、音調、配器上是怎么設計的,音樂情緒和內心情感又是怎樣變化的? 《回憶》
音樂要素
音樂 情緒
內心 世界 結構 力度 音調 配器 第一次 簡單 弱 低 單一
哀傷、
痛苦 孤獨無助 悲傷凄苦 第二次 復雜 弱
↓
強
低 ↓ 高 單一 ↓ 豐富
悲傷 ↓ 溫馨
渴望重生 充滿希望
(設計目的:1、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2、學生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了解并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三)小結
通過問答的方式,鞏固這節課的知識點,請學生總結概括: 1、主要構成音樂劇的三大元素:戲劇、舞蹈、音樂。 2、音樂劇的特點是:通俗性、時尚性、流行性、多元性。 (設計目的:通過對音樂劇概念、構成元素、特點等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同時,通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發展學生自身能力) 四、實踐與拓展
1、老師帶學生演唱歌曲,感受《回憶》的情感變化,體驗音樂劇。
(設計目的:通過引導學生演唱,讓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元素在音樂劇中的作用。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2、情感價值觀
總結本課情感價值觀:自強不息、永不放棄。
(設計目的:通過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情感世界,進而培養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五、課堂總結
(一)今天這節課主要通過對音樂劇《貓》在戲劇元素、舞蹈元素、音樂元素三方面的欣賞與分析,讓學生們認識音樂劇、了解音樂劇、感受音樂劇和體驗音樂劇。
(二)音樂劇作為一門新興的集歌、舞、劇為一體的綜合舞臺藝術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音樂史上已經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這種新的藝術樣式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獲得了大眾的喜愛,成為了當今現代最流行的藝術形式之一。
(三)最后推薦幾部中外經典的音樂劇作品(《音樂之聲》、
《媽媽咪呀》、《雪狼湖》、《金沙》),尤其是我們中國的《雪狼湖》和《金沙》(弘揚愛國主義)。希望學生在課后能更好的了解這些作品,并嘗試創作自己的校園音樂劇。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本人緊密結合音樂新課標,遵循教參中的教學目標,基本順利的完成了這節課。下面對這節課進行一個反思:
優點:
1、 基本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了解了音
樂劇,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2、 能運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把視、聽很好的結合在
一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本課教學質量。
3、 通過本人的語言、節奏和營造的課堂氣氛,學生完全
的進入了音樂劇的世界,并喜愛上了這門藝術。 缺點:
1、 本課的教學方式略為陳舊,要達到音樂新課標的要求,
還有待提高。
2、 本課信息量比較大,用一課時的時間不能夠完全講透
音樂劇這門藝術。
3、 在學生體驗環節上設計的比較少,學生有些意猶未盡
的感覺。
總之,這節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但是在對音樂新課標的理解和課堂設計理念上,仍需加強。我相信今后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