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壓強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壓強》成都雙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壓強》成都雙流
《壓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內容,《壓強》因此,這一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歷了一學期的物理學習,對物理這門學科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于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學生能夠自主合作完成科學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通過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樂趣,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科學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生活中增大減小壓強的應用
【教學難點】
利用科學探究的結論建立壓強的概念
【難點突破策略】
【教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媒體輔助教學法、實驗演示法、講授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 、觀察比較法、分組實驗法、探究式合作學習法。
【教學模式】:
初中物理課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激---問---探---練---拓”五環節教學模式
【教學器材】
教師:臺秤,壓力演示等。
學生:海綿,小桌,重物,橡皮泥,繩子,可以懸掛的重物等
【健全人格的滲透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1、存在與規律:通過體驗生活中的現象,認識到事物的存在與規律,從而抽象出杠桿的模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一、導入新課 |
活動一:自制釘板,請一位同學來踩一踩。 本以為有危險,但安然無恙,人踩在釘板上,對釘板有壓力,那什么是壓力呢? |
觀賞、體會。針對問題積極思考 |
感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
二、壓力 |
展示自制教具 思考:1、重物對鋼尺有壓力嗎?2、壓力的作用點在哪里?3、壓力的方向在哪里? |
學生思考并回答 |
學會觀察,總結現象 |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作用點是在受壓的表面上 |
學生總結 1、鋼尺發生形變,所以鋼尺對收到了壓力2、壓力方向的特點 |
有意識地設計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一步拉近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 |
三、壓力的作用效果 |
1、觀察雪地的兩個小孩,他們對雪地都有壓力,那壓力的作用效果卻有差異,那么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通過上面左圖猜想用不同的力壓氣球,壓力的作用效果一樣嗎? 右圖,用相同的力同時壓筆尖和筆尾,讓筆保持靜止,觀察筆尖和筆尾處的手指有什么不一樣的? 通過兩幅圖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較了壓力作用相關不同的?說明了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接觸并受力的表面我們叫做受力面積。 2、設計實驗 1).探究過程要采取什么實驗方法? 2).對什么樣的器材施加壓力方便觀察壓力的作用效果? 3).觀察什么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否明顯? 3、器材準備:用釘子做腿的小桌、海綿、砝碼、木板、橡皮泥、寬度不同的繩子。試選擇合適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4、得出結論 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
學生思考并回答兩個人對雪地有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雪地形變。 學生進行實驗,并回答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形變的程度不相同。形變更大些,壓力的做效果大。壓力的作用效果應該與接觸面積和壓力都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關。 學生利用提供的器材進行實驗 實驗1:把小桌桌面朝上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實驗2:在小桌桌面上放一個砝碼,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 |
設計并進行實驗時有意識地利用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換 鍛煉學生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并進行實驗、分析歸納能力 |
四、壓強 |
展示大象和芭蕾舞演員,并提出問題,誰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作用效果大呢? 物理中通常采用相同的面積上的來比較力的大小(相同的面積一般取單位面積即1平方米)。如何得到1平方米上的壓力呢?就用壓力除以受力面積。其中我們將壓力除以受力面積的比值用一個專門的物理量來表示叫做壓強。 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為: ![]() 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和單位: P──壓強──帕(Pa) F──壓力──牛(N) S ──受力面積──平方米(m2) 為了紀念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我們把N/m2用一個專用名稱代替:帕斯卡(Pa)。 1Pa=1N/m2 1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將一張報紙對折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中學生雙腳站立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5000Pa. |
遇到矛盾,討論借助結論來解決問題。 學生進行實驗,積極參與教學。在活動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比如學生選擇按照教科書所示的實驗進行實驗。 |
壓強的定義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使學生對物理單位大小有基本的認識。 |
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讓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后,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1.減小壓強的方法 講述: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 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強就越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因此需要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你知道人們在造房子時是如何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的嗎? 學生討論得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減小壓強的例子? 2.增大壓強的方法: 思考:你站立在地面上,怎樣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壓強增大到原來的兩倍? 哪些生活場景需增大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壓強? 歸納總結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和歸納。 學生思考并回答: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 學生舉例:履帶拖拉機有寬寬的履帶、駱駝有寬大的腳掌、鋼軌鋪在枕木上等。 學生思考后回答:只要抬起一只腳。根據壓強的公式 ![]() |
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更容易引發學生興趣。 從物理走向社會,學以致用。 聯系自身創設情景,容易讓學生感覺物理真實地就在自己身邊。 |
|
五、比一比 |
用器材箱里的2號器材(三個相同的長方體木塊),組合搭出靜止時對水平桌面壓強最大的情況。 |
將自己總結的方法學以致用。 |
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 |
六、 課堂小結 |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