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3節《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第3節《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2.會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并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3.知道浮力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過程與方法
1.展示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并使學生親身經歷探索改變物體浮沉的過程,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分析得出結論,使實驗探究有效
2.通過造船、觀看短片、動手實驗、問題討論等形式,實現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演繹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樹立關注科技、關注社會的意識;
2.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快樂學習。
3.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產生積極參與探究的愿望。因此,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展示自主實驗探究,觀察、歸納總結,掌握本節重點,突破難點,在做中學會浮沉條件及應用,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驗過程和數據,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應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決定物體浮沉的因素,提高學生運用浮力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是在判斷物體的浮沉時,要求學生能區分物理過程和物理狀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引入新課
師:播放一段舊聞選播《神州七號飛行任務航天員水中訓練》
生:觀看神州七號有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在水中進行失重訓練的視頻。思考為什么宇航員在水中進行模擬失重訓練
師:提問:宇航員要在沒有重力的太空中航行,為什么要在水中進行模擬失重訓練呢?
生:思考回答:人在水中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效果與重力的作用效果相抵消。
師: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生產,還是軍事、科技方面,浮力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下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活動2【講授】一 物體的浮沉條件
師:在課前,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家庭作業,請你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實驗,來探究一下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什么情況下會上浮?什么情況下會下沉?
演示木塊、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松手后分別會上浮和下沉。
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設計的實驗,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生:
實驗展示1:
提出:根據日常生活中,把乒乓球、木塊等物體浸沒在水中,松手后會上浮,直至漂浮;而手鏈鑰匙等物體在水中浸沒松手后會下沉的現象,猜想:物體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上浮,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會下沉。
展示實驗:1.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桔子、土豆和水球的重力,再用排水法分別測出它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得出結論: (1)當F浮>G時,物體將上浮直至漂浮狀態。(2)當F浮<G時,物體將下沉 (3)當F浮=G時,物體處于懸浮狀態
師:統計多少組得出相同的結論,鼓勵得出相同結論但實驗的方法不同的小組到前面展示出來。
生:實驗展示2 :把三個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瓶,分別放入不同物體,浸沒在水中松手后分別上浮直至漂浮、懸浮和沉底。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分別三個小瓶的重力,再測出沉底的小瓶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拉力,根據 F浮=G-F拉計算出浮力,并且說明,因為三個小瓶體積完全相同時,受到的浮力相同。分析數據,得出和第一組相同的結論。
師:
適時對實驗進行點評,贊揚學生聰明的利用三個小瓶體積完全相同時,受到的浮力相同。
有沒有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
生:
展示3:用理論分析的方法得出結論:當物體完全浸沒時,松手后,物體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如果物體上浮,表明物體受到的合力向上,也就是說F浮>G;當松手后懸浮,表明合力為0,也就是說F。紾; 當物體下沉,表明合力向下,也就是說F浮<G。得出(1)當F浮>G時,物體將上浮直至漂浮狀態。(2)當F浮<G時,物體將下沉 (3)當F。紾時,物體處于懸浮狀態的結論。
師:
配合學生的分析展示動畫: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及浮沉情況。
總結學生的理論分析利用的是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并鼓勵學生要學會把物和理統一起來。
生:
實驗展示4:探究浮沉與物體形狀的關系,用兩塊質量和體積完全相同的橡皮泥,把其中一塊做成球形放入水中,沉底,把另一塊做成船狀,漂浮,得出結論:物體的浮沉與形狀有關。
展示5:改變了物體的形狀,是使物體有空心的部分,這樣做實際是增大了外形體積,使物體能排開水的體積增大,從而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達到改變物體的浮沉的目的。
實驗展示6:猜想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與物體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有關,并且,如果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物體就下沉,如果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物體就上浮。
實驗過程:先把蠟塊浸沒在水中,松手后蠟塊上浮,直至漂浮,然后又把蠟塊浸沒在酒精中,松手后蠟塊下沉。把一個裝有水的氣球放入水中松手后水球懸浮。
得出結論:(1)ρ液>ρ物時,上浮,最后漂。 (2)ρ液<ρ物時
師:
幫助學生準備實驗器材
在學生做水袋懸浮的實驗時,通過提問為什么用水袋,強調水袋和水的密度相等
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實驗結論
總結物體的浮沉條件,可以從密度和力兩個角度來描述。另外,強調我們研究的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所以通常從力的角度來描述浮沉條件
活動3【講授】二 如何改變物體的浮沉
請大家判斷桌上的一些小物體的浮沉,并把靜止后漂浮的物體放在小燒杯,把沉底物體的放在大燒杯。我們看看哪組最先完成!
師:請大家判斷桌上的一些小物體的浮沉,并把靜止后漂浮的物體放在小燒杯,把沉底物體的放在大燒杯。我們看看哪組最先完成!
生:動手、觀察分別將圍棋子、蘋果,棗,等物體浸沒在水中,放手之后的浮沉情況,并按要求把靜止后漂浮的物體放在小燒杯,把沉底物體的放在大燒杯。
師:我們請幾組同學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生:幾組同學展示自己的分類
師:請大家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改變物體的浮沉,讓原來漂浮的物體沉底,使原來沉底的物體上浮至漂浮,可以使用其它的輔助用品,并在這個過程中思考,是靠什么改變物體的浮沉的。
生:動手操作:改變物體的浮沉
師: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改變浮沉的方法,同時,注意說明在這個過程中,是通過改變什么力來實現改變物體的浮沉的呢?
生:
探究改變物體的浮沉
匯報:如何使原來漂浮的物體沉底:
分別往棗和蘋果里插入鐵釘,也就是增大物體重力的辦法,使物體下沉的。
匯報:如何使原來沉底的物體漂浮
把小塑料瓶中的沙子倒出來一些,減小塑料瓶的重力使它上浮的,或者把圍棋子放入氣球,再把氣球吹鼓,增大它受到的浮力的方法,使圍棋子由沉底變成漂浮的。
師:
同學們做的很好,哪位把改變物體浮沉的辦法總結歸納一下?
生:
總結1:使上浮的物體變成下沉的方法有:增大物體的重力,減小物體受到的浮力。
總結2:使下沉的物體變成上浮的方法有:減小物體的重力,增大物體受到的浮力。
師:同學們都非常棒!大家既能觀察生活中的現象,還學會了用物理知識來解釋,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造福人類呢?
活動4【講授】三 浮力的應用
師:
1 輪船
人們最初人在水中時,抓住漂浮的樹木就可以避免沉入水中的危險,然后借助樹木順水漂流,后來人們把比較大的樹木中間挖去一部分,漂浮在水中不但乘坐舒服平穩,而且能夠乘坐在更多的人和貨物。在此基礎上,人們使用很多塊木板制成中間空的船體,進一步制成了輪船,但是木制輪船容易損壞,所以現在通常用鋼鐵制造輪船。
生:傾聽,觀看圖片展示,領悟船的演變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桌上的胡蘿卜和白蘿卜開始造船比賽:提示:安全放第一:不能把自己的手弄破,不能把船體挖漏,造成偽劣船!承載的貨物是圍棋子,提出每裝上一顆圍棋子,標上相應的吃水線。
生:動手造船:用勺等物品把蘿卜挖成空心,完成后逐漸往里面添加圍棋子,并標注吃水線。
師:
教師巡回指導,關注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給與提示
了解造船進展,以及承載貨物的多少。
控制實驗時間
造船結束,看哪組承載貨物最多?
生:匯報展示
師:問:大家為什么不約而同的把船造成空心?
生:回答:增大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師:
總結:輪船就是采用<空心>的辦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問:剛才大家標注吃水線時,加的貨物越多,吃水線的位置如何變化?說明什么?
生:隨著貨物的增加,吃水線的位置越來越靠上,表明輪船的總質量越大,排開水的體積也越大,同時也表明排開水的質量也越大,而且m排=m總
師: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m排=m總
2 潛水艇
演示:自制潛水艇模型在水中潛水、上浮。
提出問題:潛水艇為什么能自由潛水、上浮呢?
再利用動畫播放
生:通過實驗觀察,懂得潛水艇利用水艙充水、排水調節自身重力大小達到潛水、上浮的目的。
師:
3 氣球、飛艇
提出問題:氣球、飛艇是怎樣升空的呢?
播放視頻短片。
1).用充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的辦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問:如何控制氣球、飛艇的升降?引導學生從力的角度分析
2).是靠改變浮力(體積)來實現升降
師:
4 密度計
介紹密度計,使用方法及原理,并演示用密度計測量兩種液體的密度。
生:觀察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直立漂浮,分析其制造原理和讀數方法。
生:
觀看短片,知道氣球、飛艇充入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可讓氣球升空。
并注意到氣球飛艇中充的氣體為:氫氣、氦氣和熱空氣
活動5【講授】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活動6【作業】作業
布置作業:
1自制簡易密度計
2搜集浮力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3選作簡易潛水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