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第四章第一節《植物的光合作用》江蘇省 - 南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概述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進一步深化對照實驗的理解。
2.能力目標:完成“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學會設置對照,并嘗試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的過程;在探究實驗中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嚴謹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情景
觀看視頻及海爾蒙特的《柳樹的秘密》flash
觀察思考。 學生回答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實驗目的剖析
從實驗主題──“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來考慮,你可以提出哪些探究性問題。
展示實驗目的,提出本實驗中需探究的兩個問題:條件與產物 學生提出問題:
如綠葉的生長必須光照嗎?綠葉必須要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嗎?綠葉在光下制造成的有機物是什么„„
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引出實驗目的。
操作原理擬定
研究目的
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如何進行探究,分小組設計方案 (提示:在這一研究目的中,變量是“光”。)
我發現同學們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設計思路。(展示A、B、C方案)
從對照實驗的變量單一性來考慮,哪一種方案設計更嚴謹?
師生共同探討實驗方案中的疑
因此我們需要以光為變量來設計探究實驗。
小組討論設計方案! 小組交流方案:
常出現的方案會有A:一株遮光植物與一株不遮光植物葉片的對照;B:同一株植物一片遮光葉片與一片不遮光葉片的對照;C:同一株植物同一片葉片的遮光部分與不遮光的對照。 學生分析并回答:C方案更嚴謹,因為在該對照實驗中,除了光這個變量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有可能存在的變量最少。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根據實驗目的,反推實驗操作原理。
惑:
1.現在可以將C實驗材料放在陽光下照射,讓它制造有機物了嗎?
教師提示:想一想,這樣的葉片中有沒有可能儲存有以前所制造的有機物,如果有,那葉片的遮光、見光部分都有有機物存在,對實驗現象有干擾。那該怎樣消除這些干擾呢?
2.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請思考:如何檢驗淀粉?
提問:我們是直接把碘酒滴在葉片上嗎?
那如何加熱處理呢?可以對盛酒精的燒杯直接加熱嗎?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有同學認為,完成了剛才的操作,即綠葉去除葉綠素后,滴碘液就可以檢驗出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否為淀粉了。你認為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觀看視頻:生物興趣小組同學活動花絮。
課件展示實驗(1、2、3)步驟:
實驗操作前,教師強調實驗操作的安全性。
讓遮光時間足夠長或在黑暗處
放置一晝夜,讓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黑暗處理)
學生回答:用碘酒
利用小學學過的知識,淀粉遇到碘會發生化學反應,變成藍色的特性。
小組交流并回答:
葉子的顏色會干擾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我們需要先用酒精去除葉片的葉綠素,為加快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還會對其進行加熱處理„„
討論:酒精易燃,需要隔水加熱。„„
討論:酒精有可能干擾最后的實驗現象,需要對葉片進行清水沖洗。
歸納整理出“摘取葉片→酒精隔水加熱脫色→清水沖洗→滴碘→漂洗觀察”這一系列操作。
整理和歸納
實驗過程
(暗處理、遮光處理、摘取葉片老師課前已作處理,學生從隔水加熱開始)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實驗報告: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實踐操作:取葉片→酒精隔水加熱脫色,等待脫色。 學生操作:清水沖洗→滴碘→漂洗觀察,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實驗報告上。
小組討論,與老師交流并解決疑問。
實踐操作,驗證推理過程
總結拓展
通過本節實驗,可以得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產物是淀粉。
(引導學生自己回答解決這些問題)
拓展問題:
某同學選用剪成五角星的黑色紙片對扁豆葉片進行看遮光處理,實驗的最終結果,葉片上可看到什么現象?
學生歸納結論: 1、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2、光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思考并回答略
結合課文內容,掌握相關知識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