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動物的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節《動物的運動》黑龍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生物八上 第二章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立足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與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做中思”、“做中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緊密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問題發現、解決問題及獲取知識的能力,讓科學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二、教材分析
《動物的運動》是《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同時本節內容也是后面學習動物行為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
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合作能力和邏緝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養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及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四、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初步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較活躍,探索新知的積極性較高,樂于動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五、教學準備
新鮮去皮的雞翅、家兔骨骼標本、自制關節教具、視頻及多媒體、解剖剪等。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播放多種動物運動的視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本節學習目標。 (二)新課
1、運動系統的組成
(1)體驗活動一:扳手腕。在活動中思考:有哪些器官參與完成? (2)通過自身體驗概括出運動系統由骨、關節、肌肉構成。
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
骨(1)出示家兔骨骼標本,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家兔與人體骨骼。 (2)指導學生說出四肢骨名稱。
(3)學生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出相應的骨。
肌肉(1)探究實驗一:小組合作觀察剪去皮膚的雞翅。按照提綱對照教材思考:①肌肉的構成;②肌肉在骨上的著生特點;③牽引肌肉觀察雞翅的運動。
(2)自主學習完成觀察提綱中問題;小組合作展示匯報學習成果。
(3)教師進一步利用多媒體概括肌肉構成——肌腱與肌腹,聯系生活理解其特點。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做中思,做中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
關節 (1)探究實驗二:小組合作解剖雞的關節。教師指導學生解剖,學生對照教材自主學習關節結構圖找出各個結構,小組合作討論并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完
成提綱中問題。
(2)小組展示匯報學習成果。
(3)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豬的關節幫助學生理解關節的結構特點。
(4)結合生活實際,說出自己身體上的一些關節。學生發表觀點講述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
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5)教師概括骨、關節、肌肉特點。明確結構與功能相協調統一,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明確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重要性。 2、骨、肌肉、關節的協助關系
(1)體驗活動二:屈肘和伸肘。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體會分別是哪塊肌肉在用力。
(2)學生分組討論:屈肘伸肘時兩組肌肉具體的收縮情況。
(3)教師利用自制的關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骨、關節、肌肉的協作關系,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于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
(4)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概括肌肉如何引起骨運動,運動的產生過程。 (5)聯系生活,引導學生思考運動是由多個系統配合完成的。 3、動物運動的意義
(1)例舉實例討論分析動物運動的意義
(2)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等。加強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小結
利用多媒體和學生共同歸納本節課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略
板書設計:
骨
動物的運動 → 運動系統 → 肌肉
關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