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第四章第二節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_江蘇省 - 南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是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綠色植物是有機物的生產者”(的)第2節“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第2課時的教學內容,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圖片和文字信息以及觀察實驗等,使學生能描述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原理和過程。另外教材還安排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釋這些現象。
二、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生活經驗較少,好奇好動,形象思維發達而抽象思維欠缺。本節課所講的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對于一些微觀的、難以理解的內容則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等將其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植物根尖結構,說出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原理和過程。
能力目標
能熟練使用放大鏡觀察根毛;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蘿卜條吸水失水實驗”的實驗操作,結合生活現象,歸納出細胞吸水原理,并能運用“細胞吸水”原理解釋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的有關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參與實驗和探究活動的操作,使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原理和過程。 2.教學難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五、教學手段與方法
采用學案導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運用講授法、實驗觀察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益。 六、教學策略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充分的考慮了初一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設計了多媒體動畫課件,盡量將抽象、微觀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并創造條件吸引學生有意識地參與活動,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
復雜,讓學生易理解和掌握。所以,首先以“移栽植物不傷根”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引出根的作用。
根對水分吸收的原理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布置部分學生課前就進行了“觀察溶液濃度的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的實驗準備,在課上繼續觀察并分析實驗結果,通過討論自主得出根對水分吸收的原理,同時在這里安排了教師的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 “溶液”和“濃度”兩個概念和動畫“細胞吸水和失水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細胞吸水和失水的過程。在對根吸水的主要部位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主要采取讓學生觀察小麥根毛的實驗操作和閱讀分析圖文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很直觀的得出了根毛與根吸水之間的關系。植物根毛吸收水分后怎樣運輸到植物體的其它部位呢?由于這一內容屬于微觀的現象,學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又安排了一個動畫,將微觀的根吸水的現象直觀地展示在了學生面前。在本節課中還安排了一些常見生活現象的解釋環節,促使學生走進生活,學會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體驗成功的自豪感。
七、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知 利用多媒體展示移栽幼苗和移
栽大樹的兩張生活情景圖片。
提問:這土塊中包著茄子幼苗的
什么器官?繩子纏繞著大樹的
什么部位?為什么要帶土移
栽?
過渡:顯然,根對于植物體很重
要,那根有什么作用呢?
展示:繼續用多媒體展示三張圖
片 生長在培養液中的常春藤、
生長在土壤中的椰子樹、紅薯。
提問:請分別說出圖片中的根的
作用?
觀察圖片,口答
問題
觀察圖片,口答
問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
生活情景導入,設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1、 過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是根的主要功能,根是如何從外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呢?我們首先要知道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組織學生完成觀察實驗。 (活動一)觀察溶液濃度的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 2、 提問:觀察一下泡在清水和濃鹽水里的蘿卜條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3、追問:通過這個實驗你能發現,植物根細胞吸水有什么規律嗎? 4、總結: 植物細胞吸水原理 5、演示:動畫“植物細胞吸水原理”
小組合作完成觀察實驗,統計數
據,并交流。 小組討論完成活動單相應問題的解決
觀看動畫鞏固植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本環節,教師在課前組織了部分學生進行了實驗的準本并精心設計了實驗活動單,幫助學生順利展開自主學習,力求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效率,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6、聯系生活: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植物器官吸水和失水的現象。例如,用白糖拌番茄時,番茄會滲出大量的水。你能再說出一些類似的現象嗎?并進行適當的解釋。
物細胞吸水原理
交流答案
(三)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1、過渡:根能夠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必然與它的結構有關。組織學生完成觀察實驗 (活動二)觀察根毛
2、展示根尖結構示意圖
3、提問:哪個區有利于對水分
和無機鹽的吸收呢?
展示:圖片有關根毛數量的幾個
科學數據。
4、提問:根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是怎樣擴大的? 展示:有根毛的細胞與無根毛的細胞的幻燈片,讓學生對比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大小。 小組合作完成觀察實驗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并交流得出結論
為學生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主體的學習潛能,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究,逐步形成科學素養。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清晰、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為學生建立深刻的表象。
(四)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過渡: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植物依靠大量的根毛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其原理也是如此。那么,水分是如何從土壤中進入根
部的呢? 演示:動畫“水分從土壤進入根部過程
(活動三)概括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 總結: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
觀看動畫思考
閱讀課本P65圖文嘗試描述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
通過觀察“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動畫以及課本提供的圖文資料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處理圖文資料歸納總結從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五)
歸納總結
拓展延伸
提問:對照學習目標,談談你這堂課的收獲。 陳述:植物的根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在農業生產及花卉栽培中我們要進行合
理灌溉,合理施肥,才能達到增
產的目的(如:水培花卉、滴灌
技術的應用)。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希望同學們將所學生物知識充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課件出示:水培花卉、滴灌技術
積極參與課堂,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鼓勵學生用所學生物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六) 課內作業 及時鞏固 組織學生完成《課時金練》P47-50(例1、5、6、8、9、13、16)并做適當點評。
自主完成作業,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
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八、板書設計
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一、根吸水的原理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細胞吸水 二、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尖成熟區 三、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過程
土壤溶液→根毛細胞→表皮以內各層細胞→根內導管→莖、葉等其它器官 九、教學反思
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關注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積極性、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和自立、自主、強烈的“我要學”等主體意識,最終走向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整節課貫穿了觀察實驗、探究實驗,以《生物課程標準》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不斷的發現、拓展、延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并能注重將所學的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領悟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使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得到良好的發展,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世界觀。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還應進一步加強組織教學,可以考慮課前培訓小組長以便協助老師,在知識的拓展上還應加強,可進一步指導學生在課后培育好家庭里的觀賞植物,還可以介紹一些有關科普網站給學生,以拓寬其知識面,增強其學習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