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二節,本節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動物的運動”的基礎上,再認識動物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動物行為對其個體和群體生存的意義,為探討下一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礎,同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意識的情感教育,地位也是十分重要。
本節有兩個主要的任務,一是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本質上理解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二是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兩個任務難度比較大,所以課前充分的準備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都尤為重要。
二.學情分析
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能舉例說出一些動物的行為,但有一定局限性,以捕食行為為主;對一些常見的行為能區分是生來就會的還是學習獲得的,但缺乏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本質的認識,和思考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這些通過學生獨立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有效地引導和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學習。
就能力儲備而言,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學習和探究的經驗。
從情感態度上來看,學生對直觀、有趣的視頻、圖片資料、探究實驗尤其感興趣,容易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②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
難點
①通過資料分析,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②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學習行為。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動物不同的行為,如取食行為、繁殖行為、防御行為、遷徙行為等。
②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③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實例,知道這些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閱讀資料,觀看視頻、圖片等資源,鍛煉觀察能力、短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能力。
②通過制定并實施探究實驗,鍛煉實踐能力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3.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主要采用多種媒體演示(視頻、圖片等)、e采課堂多媒體系統、探究活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策略,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活動體驗,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通過觀察、資料分析、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達成學習目標。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e采功能意義 |
一、聯系生活常識和興趣點,導入新課。 |
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通過簡單的選擇題,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小活動: 在沒有核桃夾的情況下,如何快速地把核桃夾碎? 觀看烏鴉是怎么吃堅果的,看完后拋出問題:烏鴉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嗎?如果不是,這種行為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
學生使用e采學生機進行卷測 每個小組得到若干核桃,想辦法快速打開核桃 觀看視頻,激發興趣,引起學生對動物行為的好奇 |
聯系生活常識和興趣點,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
預習檢測:在上新課之前,教師用e采卷側功能去了解每個學生的預習情況,看看哪些知識點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那么在接下來的上課過程中,教師就會特別注重此知識點,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并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調整自身的教學節奏。 |
二、建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概念。(重點和難點) |
1.引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個核心詞,并呈現概念: 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
1.初識兩個核心詞并思考概念中空缺的部分應填上什么內容。 |
1.調動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
|
2.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 |
2.嘗試提煉關鍵詞,初步認識概念。 ①生來就有 ②遺傳物質決定 ③ 在遺傳因素 ④環境因素 ⑤生活經驗 ⑥ 學習 |
2.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聚焦概念中的關鍵詞,減低學習難度。 |
||
3.判斷下面動物行為,并指出判斷的關鍵詞 (1)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吃奶、哭、抓握物體 (2)蜘蛛從出生之日起自行結網,結網技巧與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遜色。 (3)丹頂鶴學飛 |
3.設置搶答環節,學生搶答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
3.利用學生熟悉的實例,引導學生提煉概念中的關鍵詞,從直觀的圖片到抽象的文字,簡單而易于理解,突破難點。 |
3.在此環節運用E采反饋系統的搶答功能增加學生的趣味性和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中,同時也體現課堂的公平性,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形成良性的競爭,并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更好吸收。 | |
4.引入一道中考題,每個學生在學習機上作答,通過教師機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從而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
4.學生對中考真題進行作答。 |
4.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 4.在此環節使用了e采單項選擇的功能,幫助教師快速檢測全班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錯誤率比較高,那么教師會再次講解該知識點,并關注錯誤率高的學生,提高這些學生的關注度;如果錯誤率很低,那么教師便知曉全班同學都已掌握,便可進行下個知識點的講解了。 | |
三.資料分析,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
1.小組討論:閱讀資料,討論P49的4個問題。 (1)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分析資料3,試說說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嗎? |
1.開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
1.引發進一步思考,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本質和意義。 |
|
2.關注學生學習進程,若有困難,可提供預設的答題小提示。 討論題2小提示: A.假如幼袋鼠不具備這種先天性行為,后果是什么? B.假如蚯蚓不具備學習能力,后果是什么? 討論題3小提示: A.美國紅雀喂養金魚的行為對本物種的繁衍有利處嗎? |
2.如有困難,舉手索取答題小提示。 |
2.采用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小組成員捆綁式評價等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
||
3.組織學生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相互糾正,相互補充,歸納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
3.表達和交流討論結果。4個小組4個問題,每個小組回答1個問題。 |
3.教師適時點撥,訓練思維能力,提高效率。 |
3.在此環節,將班級分成4個小組,進行小組教學,并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進行三方評價,讓評分評價更加的公平公正;通過對學生評分結果的判定了解其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注:針對單個學生進行評分評價) | |
四、課堂小結與鞏固練習 | 1.通過卷測問題了解學生對本堂的知識的掌握情況。 |
|
1.檢測和鞏固學習效果。 |
1.在此環節通過卷側的功能全面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知曉每個人學生的知識吸收程度,輔助教師在下節課的教學中更加的有針對性;也可及時知曉課程內容的疑難點,在復習時會更強調這些疑難點,教學時更加有方向了。 |
2.進行課堂小結 ①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以及典型實例 ②動物行為對生存的意義 ③運用觀察、探究等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 |
2.課堂小結 |
2.回歸教學目標。 |
2.在此環節通過調查的功能,調查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理解上是否有難度,全面知曉學生的學習感受,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輔助教師調整接下來的課程安排、課堂節奏和課件設計。如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表示都懂了,那么這節課便達到了教學目標,如果大部分學生表示沒聽懂,教師就會再次有針對性教學。 | |
五、課外作業 |
小組活動: 讓你訓練烏鴉幫你撿錢,你將如何設計? |
進一步思考。 積極參與理論探究。 |
1.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深化理解。 2.課內外結合開展探究提高效率;大膽創新,進行實驗設計。 3.透過現象看本質,嘗試歸納分析法。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