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的性別遺傳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黑龍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課 題 《人的性別遺傳》 課型 新課
班級
初二(1)班
課標要求與分析
《人的性別遺傳》一節錄屬《生物學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第7個一級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課標具體要求是解釋人的性別決定。此目標的行為動詞是解釋,屬于知識性目標,理解水平,學習內容為人的性別決定。
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實質上是由相關的基因決定的。
教材分析
本節位于《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第四節。本章是從基因水平探討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前三節分別解決了生物個體性狀與基因的關系;親代基因如何傳遞到子代的過程;控制相對性狀的成對基因之間的關系
問題。
本節主要運用前三節的知識,從男女染色體的差別入手,最終也將落腳點放在了基因水平上,解釋學生關注的人的性別遺傳問題,可以說是遺傳知識的擴展。另外,教材通過“模擬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生男生好機會均等的原因,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至此,生物的遺傳相關知識完整呈現完,下一節即將進入《生物的變異》的學習。
學情分析
優勢: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學生對此總是懷著一種神秘感,并且具有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對社會上存在的重男輕女、男女比例失衡等現象有所感知。再有,學生通過本章前三節和七年級下冊“人的生殖”的學習活動所掌握的知識,也為本節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劣勢: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的天性,使得孩子們會過度關注模擬實驗的過程,而忽視對數據的分析及結論的探討,因此,組織好“模擬實驗”是上好本節課的一個關鍵。另外,這個實驗屬于小樣統計,實驗結果可能理論數值1︰1之間有差異,因此,并不能使學生直接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重、難點:
課標要求“解釋人的性別決定”。教材中從男女染色體的差別入手,解釋了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且課本42頁楷體字選學內容介紹了性別實質上是由相關的基因決定的。所以通過對課標和教材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說明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課標要求“解釋人的性別決定”。教材通過“模擬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生男生好機會均等的原因。然而,這個實驗屬于小樣統計,實驗結果可能理論數值1︰1之間有差異,并不能使學生直接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所以,通過對課標、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確定本節的教學難點是:通過“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模擬實驗,能夠說明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以下為本節的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本圖文資料;課上觀看視頻及“觀察與思考”活動,能夠說明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學生通過“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的模擬實驗和對我省、我國人口普查數據分析,能夠說明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學生通過對漫畫的分析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能用科學的態度,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形成“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
教具
課件,視頻,當堂檢測單,黑、白圍棋子,布袋等 流程
活動一:問題導入
1、當我們聽說別人家添了個小寶寶,我們不禁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是男孩還是女孩?”可見,新生兒的性別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2、出示三幅圖片。問:反映的社會問題是什么?重男輕女。燒香求菩薩,真的能生
男孩嗎?否。生男還是生女,責任全在女性嗎?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活動二:觀看視頻——“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1、 學生觀看視頻 2、知識梳理
常染色體 22對(44條)
人體體細胞中染色體23對(46條)
性染色體 1對(2條)
男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XY
女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XX 活動三:觀察與思考
出示課本40頁“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 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對染色體中,哪一對被稱為性染色體?
2、 兩圖中,哪幅圖顯示的是男性的染色體?哪幅圖顯示的是女性的染色體? 3、 圖中哪條染色體是Y染色體?它與X染色體在形態上的主要區別什么? 過渡:那么,性染色體是怎么決定生男生女的呢?這還有點奧秘。請看視頻。 活動四:觀看視頻——“生男生女的奧秘”
1、 學生觀看視頻
2、知識梳理 生殖細胞 受精卵 由此可見: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生男生女實際上取決于男性精子類型。 過渡:人的單雙眼皮,有無耳垂,血型等等都是性狀,那么,人的性別是不是性狀呢?是。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生物的性狀由誰控制?基因。那么,性染色體上是否有與性別有關的基因呢?
學生自學課本42頁,形成“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實質上是由相關的基因決定的。”這一重要概念。
熱點問題探討:有些人為滿足家庭想要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請求醫生為孕婦做胚胎性別診斷,以決定取舍。這種做法對嗎?如果法規不禁止這樣做,對人類社會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活動五:模擬實驗——“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
1、 學生模擬實驗,探討實驗結果與理論產生差異的原因。
2、 出示我省、我國人口普查數據,讓學生理解增大數據,實驗結果更接近于1︰1。 活動六:暢談收獲
學生談通過本節學習,學會了哪些知識?懂得了哪些道理? 活動七:舉一反三
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44+XX 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 男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 精子中染色體組成: 活動八:中考練
(09中考)25.父親X染色體上的某一基因傳給兒子的幾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10中考)23.在人體的受精卵中,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數目依次是 ( ) A. 22條、1條 B. 22對、1對
C. 22對、1條 D. 22條、1對
(14中考)23.人體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 )
A.一對 B.23條 C.23對 D.一條
(15中考)17.我省“單獨二孩”計生政策出臺,一對夫婦已經生了一個女孩,他們
還想再要個男孩兒,如果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為( ) 產生精子
產生卵細胞
A.100% B. 75% C. 50% D. 25%
(16中考)31.人體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的數目為( )
A. 2條 B. 1條 C. 23對 D. 46條
活動九:當堂檢測
下發當堂檢測單,進行檢測。 附:
曙光中學初二學年生物當堂檢測試題8 第七單元 第二章 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1.1902年,科學家在觀察中發現,男性體細胞中有一對染色體與別的染色體不同,它們兩者之間形態差別較大,而且與性別有關,所以把這對染色體稱為______ (其他22對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
2.男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是 ,女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是 。 3.以性染色體為判斷依據,男性有 種精子,女性有 種卵細胞。
4.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含有 的精子結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 ,那么此受精卵發育成的孩子就是 。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含有 的精子結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 ,那么,此受精卵發育成的孩子就是 。因此,人的性別是由 決定的,且生男生女的機會 。
5.填表,寫出男、女體細胞及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的表示方法 性別 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 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 男性 女性
6.一對夫婦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孩,他們第二胎是男孩的機率為( ) A 100% B 50% C 25% D 0% 7.父親X染色體上的某一基因傳給兒子的幾率(可能性大小)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8.在人體的受精卵中,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數目依次是( ) A 22條、1條 B 22對、1對 C 22對、1條 D 22條、1對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一、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男XY
體細胞中性染色體(1對,2條) 女XX 二、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作業情況預習 1.課本42頁練習1、2。 2.《資源與評價》本節習題
教學后記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師出示的三幅漫畫,反應了社會上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引發學生思考:生男還是生女,責任真的全在女性嗎?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激發了學生探求真知的欲望。
《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重視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在新課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截取相應視頻進行播放,引導學生與視頻對話,深入思考。視頻的播放,將微觀世界直接展示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視聽感官,彌補了課本靜態圖文的單調乏味,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舉一反三”、“中考練”環節鞏固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當堂檢測環節則檢測本節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總之,本節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整合教材,教學環節完整,環環相扣,教學效果理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