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史之亂,唐朝衰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江西省 - 九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地位的理解,圍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教學維度將本課的目標歸納如下: 1、基礎知識
(1)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2)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 (3)把握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2、能力培養
(1)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同是一人,前后的所作所為卻判若兩人,也直接導致大唐王朝不同的命運,進而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和總結歷史經驗的能力。
(3)通過黃巢起義來認識藩鎮割據的危害,知道五代十國更迭和政權分立,提高學生運用歷史地圖和分析歷史文獻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安史之亂及唐朝的滅亡,認識政局動蕩對人民生命財產、生產生活的破壞性,懂得中央集權對維護封建國家的大一統有積極作用。
(2)通過講述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讓學生理解國家民族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及維護國家大一統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安史之亂》的原因及其影響。
突破:對重點的突破我采用學生活動(最佳拍檔)讓學生逐一分析這場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難點: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突破:這部分知識是新教材中增加的新內容,對學生完全是陌生的。為此在處理此部分內容時,我利用課本的“相關事實”、“地圖、圖片”等輔助欄目與課外材料結合,引導學生用探究的方式解決。
設計理念
本課教材分為三個知識子目: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黃巢起義時對唐朝的致命一擊,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后的產物。
為了更好的更好迎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也為了使學生構建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大唐王朝的衰落及滅亡的史實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我稍費心思,將教學線索濃縮成三個字,“引”(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學生引入教學參與中來)——“探”(即師生合作認定并完成教學目標,在此環節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升”(即此環節主要是做到政史結合,通過過去的史實指導現今,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與此同時,本節課大量運用“詩歌”引入、總結、升華,讓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教學環節 一、自主學習環節
在此環節教師將本節課重要知識點以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出示在多媒體上,讓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按照教師多媒體提示在文中標識出重要知識點,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亮點——【此環節的設計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對零散知識的整合能力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自豪感、成就感及參與教學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環節
在此環節中教師和學生要認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唐朝的衰落——唐朝的滅亡——唐朝滅亡后的產物,并通過師生合作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具體表現為:
教 學 活 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①運用學生朗
《長恨歌》中有詩曰:“楊家由于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再到《長安行》一詩中記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再引入《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俗話說,自古帝王愛江山也愛美人,可是這個唐玄宗愛美人多了一些,導致唐朝朝政混亂,由盛轉衰,難道唐朝衰亡僅僅是因為一個楊玉環
嗎?原因肯定不止于此,學習本課,一起揭曉謎底。
創設情境 講授新課
第一篇章:“八年浩劫成割據,開國容易守國難”。 唐朝大詩人杜甫寫了一首《憶昔》,稱贊“開元盛世”的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盡管這首詩不無溢美之處,但大體上還是符合事實的。再到他寫的《垂老別》一詩中
描繪的戰亂造成的慘狀“萬國盡征戎,烽火被[p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那么同是一人之手筆,盛唐的升平景象,
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因為什么?由設問講述天寶危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影響。
第二篇章:“官逼民反黃巢起義,朱溫反叛唐朝滅亡”。
黃巢在青年時代寫了一首《不第后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對勝利充滿必勝的信念。黃巢起義的情況如何呢?帶著設問講述黃巢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及唐滅亡的標志性事件。
第三篇章:“五代十國重分裂,藩鎮割據是根源”。 我們都學過難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后主的一首絕筆詩,南唐是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政權中的一個,那么五代十國是怎么回事?帶著設問講述五代十國的含義、根源、特點及影響。
朗上口的“詩歌”引入,讓學生再增加信心的同時,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②以篇章的形
式講述各子目
內容,設置懸
念,引起學生
興趣的同時,
也將學生帶入
特定的歷史情
境中感知那一
段的歷史。
③設計意圖:
講述黃巢早年追求科舉的經歷,反襯走上領導農民起義的道路的“不尋常”從而理解唐末社會危機的深重。 ④通過學生活動,積極探討,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亮點——【此環節的篇章設計主要迎合新課改要求,弱化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探討中會學、樂學。】 三、情感升華環節 教訓與啟示。
通過圖表更清晰的對比“開元盛世”和“天寶危機”,同是唐玄宗統治時期,同一個皇帝前后期的所作所為判若兩人,不能不對“盛世”和“危機”的出現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你想到了什么?有一名成語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唐太宗也曾說過:“治安則驕侈易生,驕侈則危亡立至。”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是唐朝由“盛世”跌入“危機”的一條重要的歷史教訓!這個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從理論上升華認識,并從歷史中激發情感,以史為鑒,這也是本教學設計的初衷。
亮點——【此環節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又做到了史政結合。】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的重、難點及歷史學科特點,注意落實基礎知識,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著重對學生評價歷史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達到了歷史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板書設計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第一篇章:“八年浩劫成割據,開國容易守國難”。
第二篇章:“官逼民反黃巢起義,朱溫反叛唐朝滅亡”。
第三篇章:“五代十國重分裂,藩鎮割據是根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