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吉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吉林省 - 白山
第13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中國歷史》八年級下P65——69,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多次提出臺灣回歸后實行“一國兩制”的具體構想,完整地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概念。也就是從中國的現實狀況出發,尊重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和現實,在統一祖國的前提下,允許存在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1984年底,中英正式簽署聯合聲明,據此,1997年7月1日,江澤民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持恢復行使香港主權的儀式;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也簽署了聯合聲明,據此,1999年12月20日江澤民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持恢復行使澳門主權的儀式。中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學情分析】
香港、澳門回歸,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有些印象,在此后的學習中香港澳門回歸也經常提到,但是其歷史根源學生不是很清楚,對當時的激動人心的時刻由于年齡小也淡忘了。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教師多播放當時的歷史錄像。學生在了解了回歸的歷史極其歷史淵源后,再來理解“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恢復行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而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方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觀看地圖、視頻、結合學習本課的學習目標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和掌握 “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及意義;了解香港和澳門區旗、區徽及含義;主權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歷史意義和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內容,總結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深刻體會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血緣關系所筑就的愛國情感;通過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中國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中國才可能真正地實現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通過對比澳門回歸前后社會發展狀況,體會“一國兩制”所煥發的強大生命力;通過拓展延伸了解中國當今科技發展狀況和南海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臺灣回歸祖國,實現統一大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香港和澳門回歸意義。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課 時】1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出示港澳珠大橋的圖片,請同學介紹。(港澳珠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橋、島、隧道于一體,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大橋今年就能實現通車,它大大縮短了三地的往來時間,方便人們的出行,它便利了我們的出行旅游。)……
港澳珠大橋是中國和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跡,聽這他們的介紹,同學們你有何感想?(祖國科技發達,國力強盛。)(為祖國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等)。
國家修建港澳珠大橋不僅為三地的往來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香港、澳門的經濟優勢帶動內地經濟的發展。那么香港和澳門這兩個曾經丟失的孩子是何時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呢?它的回歸又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第13課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2.出示目標
學生閱讀教材64-69頁完成多媒體上展示的學習目標。 (學生分小組展示學習目標上的收獲,教師板書整理) 【尋疑質疑】
你能說說香港和澳門被侵占的歷程嗎?(小組討論探究)
香港被侵占:英國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侵占九龍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
澳門被侵占:1553年葡萄牙借口曝曬水浸貨物,強行進入澳門;1557年葡萄牙通過賄賂明朝官員取得在澳門的定居權;19世紀五六十年代,葡萄牙先后侵占氹仔島和路環島。
(過渡:這使中國人感到悲傷、屈辱、憤怒——“落后就要挨打”)
香港被英國侵占一百多年,澳門被葡萄牙強占四百多年,港澳地區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與大陸相差很大。所以我國政府采取和平方式收回香港和澳門,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利益,于是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
接下來讓我們重溫香港回歸之路和那一莊嚴而神圣的時刻,播放圖片和《香港回歸》視頻,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材料研讀】
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國家,而且是個值得國家……當然,,不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鄧小平:《在中央盛況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84.10.22) 回顧中國近現代歷史,想一想,為什么香港能夠順利回歸?(小組合作探究)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加,國際地位的提高;“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指導;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
今天我就帶領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兩個地方的優美風景和人文建筑。 【合作探究】
“一國兩制”下今天港澳發展狀況如何呢?我們以澳門為例來看一下,談談你的感受?(出示澳門回歸前、后發展對比表),讓學生體會“一國兩制”下澳門的繁榮穩定。 【情感升華】
臺灣屬于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加,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指導,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相信我們的政府一定會做到,圓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拓展延伸】
結合時事新聞,學生探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表現? (學生回答:量子通信、天眼fast、一帶一路等成就)
教師出示 近代割占領土”“中國現代在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領先世界“的成就圖片,結合“薩德事件”、“中國南海問題”“中美貿易戰“等事件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的確增強。”
請同學們探討一下“通過港澳的回歸和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政治格局狀況,你得到哪些認識?”
(學生分小組探討,結合時事等談談自己的看法)
國力強盛是外交的后盾,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強大,才能自信,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力強盛 ,國際地位提高了;發展經濟、發展科技,提高綜合國力。 【實踐提升】
1.為實現港澳臺回歸,鄧小平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一國兩制 2.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時間和意義?
香港:1997.7.1 澳門: 1999.12.20
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小 結】
本課主要介紹了我國在祖國統一大業上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如今這個構想已經在香港、澳門變成了現實。我們祝愿香港、澳門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們也相信,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必將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