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北魏政治,民族大交融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19課北魏政治和民族大交融-吉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19課北魏政治和民族大交融-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課程內容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道淝水之戰。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學習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認識到民族交融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了淝水之戰的具體情況,該戰爭之后北方的形勢發展,北魏的統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區的民族大交融情況。
教材內容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淝水之戰、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三個子目之間的關系應該為:
淝水之戰進一步確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對峙局面。淝水之戰以后,南北繼續分別發展。后來鮮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統一了北方,實現局部的統一。
北魏孝文帝統治時進行了改革,其改革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發展潮流,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北方經濟的發展,為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魏晉以來,隨著許多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北方漢族的南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交融的內容愈加深入,從吃穿住行到思想文化,民族交融已經漸成趨勢。北方的民族大交融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求知欲望強烈,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知識結構出發,通過圖片、小故事、小常識等資料入手,逐層深入,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有所收獲。
七年級學生畢竟只經歷過短期的中學歷史課程學習,還沒形成比較規范、有效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識積累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他們的積極引導。七年級學生畢竟只經歷過短期的中學歷史課程學習,還沒有形成比較規范、有效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識積累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他們的積極引導。
重難點
重點:
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民族交融具體史實;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難點:
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認識到民族交融對于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導入新課 (展示迪麗熱巴和佟麗婭的圖片,介紹她們所屬的民族) 回答相關問題。 本課課題
本節課內容學習開始。
將教科書翻到本課。 淝水之戰背景 介紹淝水之戰的背景。 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淝水之戰過程 講述淝水之戰的具體過程。
能夠了解淝水之戰的具體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讓學生學會觀察地圖,找到關鍵
信息,強化地理位置意識。 淝水之戰以后北方的形勢發展
介紹淝水之戰以后北方的發展,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 介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體措施——遷都。
根據地圖,分析相關史
料,回答相關問題。 通過分析史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觀念,提高歷史學科素養。
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措施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關于北魏孝文帝遷都之后漢化的一系列措施,做好勾劃。 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勾
劃重點。
通過閱讀材教材,提高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措施
介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簡要分析這些措施。 根據教師要求進行搶答,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措施
介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簡要分析這些措施。 根據教師要求進行搶答,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措施
總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措施,說明這些措施的實質。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響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帶來的深遠影響。
根據相關史料和教材相關內容,回答問題,深刻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
能力。
北方民族交融具體情況
介紹漢族在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對少數民族的影響。
北方民族交融具體情況 根據地圖冊圖片和相關史料分析漢族在多方面吸收了少數民
族的元素。
根據所給圖片和史料,能夠分析出漢族在飲食、服飾等方面受到少數民族影響,進而理解民族交融的雙向性。 通過閱讀分析史料和圖片,提高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和歸納分析能力。 北方民族交融——階段特征 總結魏晉以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情況。
本課小結
總結本課內容,突出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民族交融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
深刻理解魏晉以來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對于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