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一、學科知識綜述:
從司馬遷的《史記》到民國夏曾佑《中國古代史》,史學界一直對“大一統”這一歷史現象持關注態度,尤其是當代史學界,呂思勉《秦漢史》、錢穆《秦漢史》、翦伯贊《秦漢史》、安作璋《秦漢史》、田余慶《秦漢史》、林劍鳴《秦漢史》,大家著作可謂“百花齊放”,他們都希望從逝去二千余年的秦漢帝國的歷史活動中,追尋仍存活于中國文化中的中華大一統的價值理念,是如何在中華民族篳路藍縷、艱辛跋涉的歷史進程中,發展、積淀和付諸實踐的。這是一種既飽含歷史文化情感,又蘊涵歷史文化理性的雙重探索,同時也承載著21世紀中國人的歷史情懷、文化擔當和對當今現實世界的深層思考。
“秦王掃六合”,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因暴政二世而亡,群雄并起,中國再度陷入混亂局面。漢高祖劉邦結束了亂世,連接起秦與漢的斷層。他不僅使天下初定,而且開始總結秦亡教訓,尋找合適的統治方略,呂后、文帝、景帝雖基本延續了漢初制度,但也不乏制度突破之舉。而真正開拓出一片新氣象的是他們的后繼者——漢武帝劉徹,他“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功業赫赫。漢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和毅然改弦更張的魄力在行政、治國指導思想、和經濟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王朝,使自秦朝以來開創的統一國家的特征得到完整的體現,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和中國的疆域版圖,于此時基本奠定,并始創了一些延續我國封建社會歷代王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教育制度和經濟制度等。
因此,史學界把秦漢時期視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其對后世之影響至深。正如英國著名史學家湯因比博士贊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中國兩千年來改朝換代,一直到現在還是大一統的國家„„”顯而易見,秦皇漢武功不可沒。
二、課標要求和教科書解讀 1、課標要求
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1版)》)
2、單元解讀
本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選自于部編2016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秦漢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在中國古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大一統,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也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大一統時期。秦是短暫而又建功立業較多的朝代。西漢之所以在這一時期具有重要地位,因為它繼秦統一中國,開創大一統之局面,并將這種局面發揚光大。在西漢歷史上,除漢高祖劉邦定天下外,最大功績者非漢武帝莫屬,他采取的各項治國措施,內求發展外求壯大,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局面。漢武帝對國家的管理較以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既有所繼承又有所創新。正是由于其統治措施的延續性與創造性,也就使得西漢從此進入鼎盛時期,聞名于當世。漢武帝時期的治國方略,為以后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參考與借鑒,
從而也奠定了現代中國疆域的初步基礎。當然這些成就不僅與武帝自身的文治武功相關,也與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歷史背景相關。正是因為這些才成就了漢武帝與他所在時代的輝煌。
3、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包括“推恩令”的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鹽鐵專賣,收回鑄幣權三個板塊。這三大塊內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關系,共同構成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政策措施。
三、學情和教學過程設計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想活躍,感性思維敏捷,對中國古代歷史的學習既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又感到陌生和困惑。
其主要原因是,古代歷史久遠,充滿著神秘感,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但由于時空跨度大,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有限,導致學習中難免會有障礙。尤其是本課的名詞、概念較多,如:大一統、“推恩令”、刺史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等等,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學中學生的興趣點、時代熱點,通過視頻、圖文資料等,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情境導學、圖史互證、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自主動腦思歷史、動手畫歷史、動口論歷史,提升理性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史觀,以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鹽鐵專賣等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從《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金縷玉衣》等圖表入手,結合相關史料記載,逐次分析漢武帝所采取的各相關措施及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從而培養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史料及從歷史學科的角度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使學生體會漢武帝的“大一統”順應了統一國家建立的歷史潮流,符合歷史發展方向。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恒的任務。
教學重點: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方面采取相關措施的影響。 教學難點:感知大一統,體會統一國家建立與鞏固的意義。 ●人物故事、情感共鳴
課前詢問學生們的理想是什么?出示史料“少年漢武帝的理想”,引導學生思考:少年天子漢武帝登基時面臨的局勢如何?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實現他的宏圖大志的? 【設計意圖】 漢武帝是一個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人物,為了拉近歷史人物與學生的距離,創設情境,借學生暢談理想之機,出示史料中“少年漢武帝的理想”,讓學生與16歲的漢武帝產生共情,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環節一:政治篇——從郡國并行到政權一統
分析相關圖文材料,解決政治方面問題:
問題1、漢武帝為什么要削弱諸侯國的實力?(播放視頻《白馬之盟》、展示西漢前期形勢圖、中央與諸侯國人口、郡數對比示意圖)
學生小結:諸侯王實力強大,對中央構成威脅。 問題2、漢武帝為什么會選擇“推恩”的方式?
材料一、國大則賦多,賦多則兵眾,其為亂也易,國小則賦微,賦微則兵寡,其為亂也難。
——《文選補遺》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分三。
——【漢書】
學生活動:“圖說歷史”(學生依據對以上材料的理解,自主畫一畫“推恩”示意圖,理解漢武帝“推恩”之妙。)
教師補充:漢武帝通過“推恩令”消除了諸侯國的威脅,并建立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監督,鞏固了中央集權。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視頻、圖表、文獻記載,揭示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并通過“圖說歷史”讓學生學會獲取歷史信息,以圖畫的方式對其作出歷史解釋,形象直觀。
●環節二:思想篇——從百家橫流到思想一統
通過創設情境、研讀史料等方式,解決思想方面問題:
問題3、道家、儒家、法家等諸子百家思想橫流,漢武帝為什么偏偏選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播放視頻《漢武大帝》,歸納相關信息,出示相關史料)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諸不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教師小結:借助神權來強化皇權,以思想上的大一統來鞏固政治上的大一統。 教師補充:漢代的儒術已經不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了,而是為漢武帝大一統量身定做的新儒術。
漢宣帝曾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雜之„„” 問題4、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漢武帝還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師小結: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設計意圖】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要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內涵及推行原因有較大難度。通過視頻資料,再現歷史場景,在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指導學生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結合相關史料分析,這一難點便可迎刃而解。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
●環節三:經濟篇——從鹽鐵私營到經濟一統
通過史料研讀等方式,解決經濟方面問題:
問題5、私鑄錢幣、鹽鐵私營對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出示《金縷玉衣》圖片及相關說明)
出土于漢代諸侯王墓的這件金縷玉衣,共用2000多塊玉片,金絲重700多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費用相當于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需要上百個工匠花兩年多時間完成。
教師過渡:諸侯王富可敵國,錢從何來?(出示如下材料)
吳王劉濞利用豫章郡產銅,招納天下的亡命之徒盜鑄銅錢。同時利用濱海地區產鹽,又煮海水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富同天子,作為對抗中央的資本。甚至宣稱:我的金錢在全國到處都有,諸王日夜享受不盡,有應當賞賜的,只要告訴我,我就送給他。
——《漢書改編》 教師提問: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之,教師歸納:私鑄錢幣、鹽鐵私營使諸侯王以及地方豪強勢力經濟實力強大而導致政治野心膨脹,既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容易引起經濟、政治上的危機,不利于國家的大一統。
于是漢武帝采取鹽鐵國有專賣,把煮鹽、冶鐵等重要行業的經營權收歸國有,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職官進行管理和經營,還收回鑄幣權,禁止地方豪強勢力私鑄錢幣。既實現了經濟一統,也削弱了諸侯王及地方豪強勢力,進一步鞏固國家的政權統一。
出示材料《五銖錢錢模》、《漢武帝五銖錢》、《隋代五銖錢》圖片
教師歸納: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貨幣。這次幣制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鑄幣權完全收歸中央。它的意義不僅限于鑄錢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為穩定經濟和市場,增加財政收入,國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干預貨幣的流通,貨幣制度的統一和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西漢王朝的鞏固,也給后世留下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設計意圖】歷史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對歷史的探究要以史料為依據,透過表象認識本質。本環節利用圖史互證,把抽象知識具體化,通過文物圖片,文獻記載,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得出自己的認識,并培養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唯物史觀。
●環節四:“思維導圖我能行!”
結合以上所學,請大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歸納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