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課時)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西漢時期的科學技術醫學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張仲景和華佗,司馬遷和《史記》,佛教和道教。
2.通過引導學會閱讀歷史校本教材、觀察漢代造紙示意圖,了解造紙的工序。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通過學習西漢時期的科技文化,對學生進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們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 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 【學習難點】
歷史巨著《史記》的地位及影響。
問題激趣。導入新課,解讀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劃記其中的關鍵詞,明確學習目標。 方法指導一:
仔細閱讀教材,做圈點批注。 方法指導二:
注重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方法指導三:
知識模塊可以用百家講壇、頒獎典禮等形式從科技領域、時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導四: 歌謠記憶歷史: 西漢發明造紙術, 東漢蔡倫又改進。 質優價廉宜推廣, 文明傳播 世界行, 東漢末年張仲景, 出書《傷寒雜病論》。 外科祖師是華佗, “麻沸散”五禽戲立根基。 司馬遷著《史記》, 記錄黃帝到武帝。 編撰使用紀傳體, 文筆簡潔是范例。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本、所用的練習本、閱讀的各種報刊、雜志等都離不開“紙”。“紙”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紙是怎樣發明的嗎?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知識模塊一 造紙術的發明
自主閱讀課本P67~68內容,完成第1~2題。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是什么時期的什么紙?誰在什么時候改進了造紙術?這種紙有什么特點?造紙術改進的意義是什么?
西漢早期的麻紙。
東漢,蔡倫,特點: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意義: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2.紙發明之前,中國人寫字曾經用過哪些書寫材料?和紙相比這些書寫材料有哪些不足之處?
書寫材料:龜甲或獸骨、青銅器、竹木簡、帛等。
成本高、貴重不方便攜帶、不易推廣等缺點;紙不僅攜帶方便,而且造價低廉,紙的出現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書寫,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
知識模塊二 張仲景與華佗
自主閱讀課本P69內容,完成第3題。 3.華佗和張仲景有哪些主要的醫學成就?
華佗: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編創“五禽戲”。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知識模塊三 歷史巨著《史記》
自主閱讀課本P70內容,完成第4~5題。 4.簡述《史記》的作者、內容、地位。 作者:司馬遷。
內容: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
地位: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和史學著作。
5.司馬遷為什么能寫出《史記》一書?對照司馬遷忍辱寫《史記》的事例,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漢武帝時文化得到發展,為司馬遷編寫《史記》提供了有利條件; (2)司馬遷的父親曾任太史令,司馬遷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馬遷個人因素,他閱讀了大量史書,也到過很多地方進行游歷,且刻苦寫作,忍辱負重。 態度: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逃避。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社會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知識模塊四 道教和佛教
自主閱讀課本P71內容,完成第6題。
6.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統治者的提倡?它們分別對我國古代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文學、藝術方面)?
佛教宣揚忍苦受難、寄希望于來世,客觀上有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把它作為愚民的
一種手段。
對建筑的影響: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見。
對雕塑的影響:開鑿石窟,如龍門石窟、云岡石窟等內雕刻有佛像等。 此外還帶來文字詞語的變化,如借花獻佛、當頭棒喝、涅槃、無常等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預展】 1.組內交流:
(1)由組長或檢查自學成果;
(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
2.組內預展:
根據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西漢時期的科技成就(造紙術和醫學)。
2.我國西漢時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家們怎樣的精神?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圖中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紙,它出現于( B )
A.秦朝 B.西漢前期 C.西漢后期 D.東漢
2.“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文中記載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進的( C )
A.杜詩 B.華佗 C.蔡倫 D.張仲景
3.秦漢時期對人類文化傳播 貢獻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 ) A.造紙術 B.地動儀
C.《九章算術》 D.《傷寒雜病論》
4.現代臨床醫學中,若要給患者做手術,一般在手術前會對患者實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術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 D )
A.黃帝 B.炎帝 C.張仲景 D.華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