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內蒙古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內蒙古省級優課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掌握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宋應 星與《天工開物》,知道徐光啟與《農政全書》。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 了解在我國明朝時期,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 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對雄偉的北京城和明長城的學習了解,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 民的聰明才智和無比的創造力,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②通過對三 位科學家刻苦鉆研、勤奮好學、不甘平庸、敢于進取精神的學習,使自己的 情感得到升華,使自己的努力付諸于行動。③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三國 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主要內容,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 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 的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明朝時期古典小說文學成就和思想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時代特色。 【教學準備】
圖片:秦長城、明長城明朝北京城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科技名著
學生看書時,完成表格。 作者 朝代 著作 類型
教師歸納:明朝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的 發展。大家一起走進詳細內容。 (學生活動)
材料研讀:P78材料研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
他在書里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
(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1.讓學生讀79頁思考:明長城修筑的目的、起止點、結構、功能。師介紹山海關和嘉峪關。
2
2.將《秦長城》、《明長城》的圖出現在同一屏上,請比較一下,明
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指出,明長城是修筑長城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 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完善,質量更堅固。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3.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圖,(指圖)北京城由宮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構成(介紹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故宮建筑群以及天壇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小說和戲劇
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力眾 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說, 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 (人稱“明代三大奇書”)。 學生自學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名稱 成書時間 作者 地位(思
想)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牡丹亭
找學生介紹著作內容:
(1)《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章回 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流行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 (2)《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同時成書的《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 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在書中描寫和歌頌了北宋晚 期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泊農民起義。
(3)《西游記》:成書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 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成功的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英雄 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于斗爭的精神。
教師歸納: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明清統治者為了維護沒 落的封建統治,進一步加強專制統治,壓榨人民,這激起了人民對封建統 因此在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以反封建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文學作品。 (4)明朝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不少劇作 家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最負盛名的是戲劇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牡 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鞭撻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三、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本課內容進行小結, 【課后作業】
完成對應課時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