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原子的構成,原子中的電子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節《原子的構成 原子中的電子》廣西貴港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節 原子的構成
原子中的電子
【教學設計思路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微觀的化學世界。積極探究化學奧秘,形成持續學習化學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設計將結合教材圖表,以人類已認識原子中的電子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創設條件,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表、討論交流等方式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把微觀知識宏觀化,理性知識感性化,結合科學推理與史料佐證認識原子中的電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 教材內容分析】
原子中的電子是本單元乃至整個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在上節課學習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本節課著重學習核外電子的有關知識。而原子中的電子內容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且教材語言以結論性的敘述性語言為主,這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電子層離核的遠近與電子的能量有關,知道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含義,了解原子的化學性質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強調化學反應中原子不可分,是指原子核不變,發生改變的是原子核外的電子。知道離子的表示方法。對原子、分子、離子進行比較。本節課充分體現了現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成為學生學習解釋微觀世界實際問題的過程。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3)了解離子的形成及離子符號的書寫。 2.過程與方法:
( 1 )通過閱讀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來學習有關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
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情景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學習微觀知識的興趣。
(2)運用形象恰當的比喻減少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原子中電子的學習,進行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教育。
(2)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核外電子排布
【教學難點】 電子在化學反應的作用及離子符號的寫法。
2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回顧 導入新課】 原子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板書課題】 原子中的電子
講述:請大家帶著以下問題自主學習課本P41-42頁。
1、電子是如何排布的?
2、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3、稀有氣體、金屬原子、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是多少?在化學反應中如何達到穩定結構? 4、離子是怎樣形成的?什么是陽離子?什么是陰離子?
展示:原子結構剖面圖,請學生認真觀察并思考:電子在核外空間里是怎樣運動的?引導學生總結電子的排布規律,并把電子的運動比喻成學生平時在運動場上跑步一樣。
展示:其它原子結構剖面圖,學生歸納各層最多排布的電子。
【板書】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1、分層排布
2、各層最多排布的電子數:2n2
(n為電子層數)
(1) 第一層最多排2個電子 (2) 第二層最多排8個電子 (3) 最外層不能超過8個電
子(只有一層時,是2個)
思考、回答
閱讀、思考
學生認真觀察并勇躍回答
學生認真觀察,歸納各層最多排布的電子數
回答
用學生熟知的知識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便于學生接受。
培養學生從課本知識或已有知文字中獲取有用信息及對信息進行整合的能力。
通過圖形及恰當比喻使微觀知識宏觀化。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培養學生分析、歸
納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認識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3
講述: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簡便地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 【提問】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表示意義是什么?
【合作與探究】請學生分組完成導學案活動一
[學習成果匯報]
1、稀有氣體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8個(氦是2個),一般不與其他物質反應,被認為穩定結構。
2、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于4。
3、非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于4。
【活動與探究】學生分組完成導學案
活動二
【學習成果展示】
小實驗:電子的趨向性
【過度】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是不變的,發生改變的是原子核外的電子,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的陰離子。離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回答
小組討論
回答
練習原子結構示意圖通過電子的得失變成穩定結構,并比較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的大小
展示學習成果
觀察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認識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表示意義。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加深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
通過分析每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規律以及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了解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4
【板書】離子的形成 講解:離子的形成過程
【過度】知道離子的形成,離子符號如何書寫?
【板書】離子符號的書寫
1、離子符合的書寫:在元素符合右上角標上所帶的電荷(先數字,1省略,后“+”、“-”號)。
如:Mg2+ O2- Al3+ Na+
Cl-
【牛刀小試】學生分組完成導學案活動三
【過度】鈉與氯氣是如何反應生成氯化鈉?
講解:鈉原子與氯原子是如何反應生成氯化鈉 【小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
講解:交流共享
認真聽講
認真聽講
練習離子符號的書寫
認真聽講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認識離子的形成
培養學生化學用語的書寫能力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化學用語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認識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從中知道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
【暢談收獲】
請同學們對照學習目標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概括化并進行小結。
歸納本節所學在知識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布置作業 復習本節內容、完成作業 鞏固新知識
七、板書設計: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1、分層排布
2、各層最多排布的電子數:2n2(n為電子層數) 二、原子結構示意圖各部分的表示意義 三、離子的形成 四、離子符號書寫
八、作業設計:1、復習本節內容;2、完成作業。
|
氦(He) |
氖(Ne) |
氬(Ar) |
結論 |
活動一: 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 |
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 是 個(氦是 個),一般不易與其他物質反應,被認為是穩定結構。 |
|||
活動二: 把它變成穩定結構 |
||||
活動三: 寫出所形成的離子的離子符號 |
|
鈹(Be) |
鈉(Na) |
鋁(Al) |
結論 |
活動一: 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 |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于 。 | |||
活動二: 把上圖結構示意圖變成穩定結構 |
圖中: 質子數 電子數 |
|||
活動三: 寫出所形成的離子符號 |
|
氮(N) |
硫(S) |
氯(Cl) |
結論 |
活動一: 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 |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于 。 | |||
活動二: 把它變成穩定結構 |
圖中: 質子數 電子數 |
|||
活動三: 寫出所形成的離子的離子符號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