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日本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粵教版七年級下冊7.5《日本》山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粵教版七年級下冊7.5《日本》山東省優課
興華(新大雙語)學校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課題 日本 序號
新知探索
學科
地理
授課班級
七年級四班
教學目標及
重點難點 1、根據政區圖,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重點) 2、根據地形圖、氣候圖,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重點) 3、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國家的成因(難點)
板書設計
教學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及我校問題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采取以下教學
策略:學生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圖文結合法、讀圖分析法 。
教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各種讀圖活動,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通過地圖獲
取所需的地理知識。活動中,充分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怎樣分析一個國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在教學難點上,巧設練習,突破難點。
日本 東亞島國
多山的地形
深受海洋影響的氣候
《日本》(第1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讀圖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
(2)根據圖文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 (3)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 (2)通過讀圖和資料,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征。
(3)通過本課學習,初步學會分析一個國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樹立防震減災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 (2)日本的島國地形及多火山地震。 (3)日本的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國家自然地理的學習方法,防震減災的識的培養。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討論、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展示圖片:柯南、櫻桃小丸子、灌籃高手、蠟筆小新 提問:圖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學生看圖片回答問題)
明確:這是來自動漫產業傲視全球的日本。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二、新課學習 (一)東亞島國 (1)地理位置
讀圖說一說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學生讀圖回答)
明確: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與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相望。首都是東京。 活動1:
1. 找出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其中哪一個面積最大?(學生讀圖找圖回答問題)
明確:四個大島中,本州島最大。 (2)領土組成
明確: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以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面積37.8萬平方千米。 活動1: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東京灣、瀨戶內海、朝鮮海峽、津輕海峽、富士山和關東平原。(學生讀圖找圖)
讀圖觀察:日本的海岸線是平直的還是彎曲的?這對日本有什么影響?(學生讀圖分析回答) 明確:日本海岸線曲折,長約3萬千米,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二)多山的地形
提問:讀圖說一說日本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
明確: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3/4以上。 提問: 思考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且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閱讀:富士山
富士山山體呈圓錐形,山頂常年積雪,山坡森林蔥郁,山麓瀑布、溫泉和湖泊廣布。富士山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約200米,公元800年、864年、1707年有過3次大規模的噴發。 播放視頻:地震、火山的形成視頻
展示圖片:日本地震中裂開的公路、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木質房屋、防震演習 拓展延伸:歌訣記憶日本多山的地形
日本山地丘陵多,平原狹小關東闊。地處環太交界處,地震火山危害大。河流短小水流急,富士山是活火山。
(三)深受海洋影響的氣候
提問:日本屬于哪種氣候類型?(學生回答) 明確:日本屬于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
展示“東京氣溫和降水圖”引導學生分析東京的氣候特征
明確:四季分明,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 活動2: 讀圖,說一說日本櫻花開花的時空變化規律。北海道櫻花開花的時間,比九州要遲1個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嗎?(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日本領土南北狹長,所跨緯度較大,南北熱量差異顯著。 歸納總結:
日本的氣候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四周臨海,海洋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領土狹長,南北跨緯度較大,各地氣候差異顯著;夏秋季節,常受臺風襲擊。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日本的自然地理概況,了解了以島國為突出特征的地理位置,領土主要由四個大島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以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