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世界的海陸分布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海陸分布》山東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海陸分布》山東省優(yōu)課
《世界的海陸分布》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jié)是學生進入中學后,首次接觸到世界地理的內容,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是在讀圖、繪圖、空間位置的判斷等方面加以引導,使學生對運用地圖形成初步的認識。為了使學生主動而有興致地學習,可利用七年級學生喜愛游戲且好勝心強的特點,精心設計學生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學生理清一些海陸地貌的概念以及全球海陸分布比例。運用多媒體課件結合自制的大洲彩色輪廓圖等形式進行直觀教學,加強學生對地圖的感性認識,充分體現(xiàn)地理課的教學特色。在學法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看、想、猜、拼、畫”了解地圖和熟悉大洲的名稱、特點及空間分布;并通過輪廓模型辨認七大洲,親自動手繪制簡單的七大洲分布圖,記住七大洲特征和位置。通過總結七大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課后按照學習大洲的方法和步驟自學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教學目標:
(1)運用半球圖和餅狀圖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分清大陸、島嶼和大洲,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的概括和地理分布。
(3)能看懂簡單的地圖,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學會繪制簡單幾何圖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構建七大洲的基本輪廓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能夠在地圖上運
用不同方法辨認七大洲。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逐步體會學習中必須具有的合作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點部分。認識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陸分布,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本節(jié)教材包括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內容。教材首先從半球圖和餅圖說明了世界的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把地球稱為“水球”的依據;然后從大陸、島嶼、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具體引出全球六塊大陸以及七個大洲的名稱、位置、面積大小。教材通過東西半球并采用讀圖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對關系;通過簡單的地理統(tǒng)計圖,使學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積大小及排序;最后,啟發(fā)學生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大洲基本輪廓,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操作,初步學會填繪全球海陸輪廓略圖的基本方法,為學習“認識大洲”一節(jié)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1)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觀察能力,建立地理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小學中已學過一部分地理知識,所以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不陌生,但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識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所以要充分利用課件的直觀性和電腦游戲的趣味性來設計學生活動,通過親自拼圖激發(fā)學生參與,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識,并指導學生歸納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的方法。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游戲活動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用彩色硬紙板自制各大洲輪廓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衛(wèi)星錄制的動畫并思考:
地球被稱為地球還是水球呢?學生全神貫注地思考。
設計意圖:逼真的體驗引起學生感覺上的震撼,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開始新課】 一、海洋和陸地 1、自主讀圖:
(讀“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海洋和陸地各占地表的多大的比例?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估算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的面積。我們可以粗略地概括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讀“南、北半球圖”) 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在北半球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
(讀“東、西半球圖”)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在北半球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
(提問) 將地球儀任意分為兩個半球,海陸分布情況如何?引導學生總結: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
(投影展示“水、陸半球圖”) 在水半球海洋面積占多少?(90%)在陸半球陸地面積超過海洋面積嗎?那陸地面積占多少?(只占48%) (總結過渡) 通過以上的觀察說明,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說明海陸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活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的陸地有何特點呢?
設計意圖:學看餅狀比例圖和條狀比例圖,觀察、總結海陸比例及海陸分布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學會看簡單的比例圖。指導學生讀圖從而總結出地球上水多于陸,海陸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
1、自主學習: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 (閱讀課本)找出以上名詞的含義。
(合作探究)和同桌一起在地圖上找到大陸、島嶼、大洲的例子。
(讀圖識別)世界共有六塊大陸,講述世界最大的大陸、最小的大陸、最大的島嶼的名稱。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課文及教師的講解理解各概念的含義,并落實到圖上,文字與圖結合,加深對概念的認識 2、拼圖游戲:七大洲的輪廓大小和位置
(讀圖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輪廓和大小圖”:你認識哪些大洲呢?用的什么方法?將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序。
(積極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將大洲的拼圖貼在世界輪廓圖上。看看那個小組拼的又快又準確。
(評價點撥) 學生議論回答,充分發(fā)揮想象,教師用順口溜總結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的位次:“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有趣的拼圖游戲,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大洲的輪廓特點,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讀圖練習)1.北美洲、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2.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3.赤道穿過哪些大洲的大陸? 4、哪個大洲跨經度最廣?
5、南極和北極分別是陸地還是海洋?
6、除開南極洲,將其余六大洲分成兩兩南北對應的三組。 4、學法總結: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辨認大洲以及確定大洲的位置呢?
1、根據大洲的形狀、大小辨認
2、根據大洲之間或大洋與大洲的相對位置(方向)確定 3、根據經緯度確定大洲的位置
設計意圖:總結方法,提升學生的能力,教會他們學習的技能。 三、四大洋
通過微課的形式,對比四大洋它們的面積,形狀。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2016.株洲)下列關于世界海洋及其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面積約占地球總面積的80% B.南半球以海洋為主,北半球以陸地為主 C.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大洋是印度洋 D.四大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
(2015.臨沂)讀“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圖”,完成下列問題。
2. 圖中i、ii、iii、iv四個半球分別是 A. 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東半球 B. 南半球、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
C. 北半球、南半球、東半球、西半球 D. 東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3. 圖中經線①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該經線是 A. 20°E B. 160°W C. 20°W D. 160°E
(2015.湘潭)由湖南地圖出版社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知識地圖》是對傳統(tǒng)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tǒng)天下”,在地圖制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換個角度看世界,根據左圖,回答下列問題。
【小結】在這節(jié)課上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或者學會了什么方法?學生發(fā)言后,教師總結。
【作業(yè)】(一筆畫世界)讓我們一起來畫一副世界海陸分布簡圖。在
4. 圖中乙為 ( ) A. 亞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5. 圖中甲大洲和丙大洲的分界線為( )
A. 白令海峽 B. 烏拉爾河
C. 直布羅陀海峽 D. 蘇伊士運河
圖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板書設計】 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 海洋和陸地
1、三分陸地(29%) 七分海洋(71%) 2、海陸分布不平衡 二、七大洲
1、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 2、七大洲的名稱及分布 三、四大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學生活動,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學生主體的地位在教師主導下得以體現(xiàn),但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仍需要多次實踐,總結經驗。在本課中能否使學生都掌握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的輪廓、位置,以及學生的讀圖、填圖、繪圖技能能否得到提高,是課后值得進行反思的內容。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