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特征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粵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四節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廣東省 - 江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案例 :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材來源:八年級《地理》教科書/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3年版 內容來源:八年級地理(下)第六章 課 題:青藏地區
課時安排:共2課時,第1課時(自然地理特征) 授課對象:八年級學生
教學設計 : 一、目標確定的依據
(一)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關于中國地理“認識區域”的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共15條,其中位置與分布5條,聯系與差異6條,環境與發展4條。青藏地區重點承載以下內容。
位置與分布:
1.運用地圖簡要評價某區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圖上識別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 3.運用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某區域的氣候特征。 4.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 聯系與差異:
1.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2.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環境與發展: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
本節課主要學習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學習的內容包括青藏地區的位置、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特征、地區內氣候、植被、河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通過對青藏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學習,獲取認識區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課標中對學習自然地理特征給出了必要行為條件,如運用地圖、地形圖、氣候統計圖、資料、實例等,要求教學過程中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借助以上行為條件來完成。
同時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水平也做了明確要求,包括評價、描述、歸納、說出、說明等。具體來講,需要簡單評價西北的地理位置,描述或歸納青藏的地形特征、氣候特征,說明青藏內部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二)教材分析
青藏地區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一個代表區域,在我國西部開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認識我國區域差異和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節教材從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入手,讓學生在學習青藏地區的過程中,了解我國青藏地區的范圍,了解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此內容作為第一課時。本節課為青藏地區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和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等(第二課時)打下基礎。本節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取認識區域自然特征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前面對世界地理及中國地理的學習,對區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應該已經掌握。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青藏地區的學習應重在鞏固學生已掌握的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例如,從位置入手認識自然特征;從自然特征的角度出發分析人文特征;在歸納區域共同特征的同時認識區域差異;在認識區域特征的同時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等等。以達到培養學生系統、完整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的目的。
3
二、學習目標
1.在中國地圖中指出青藏地區,描述其地理位置和范圍,分析地理位置對氣候帶來的影響。
2.在中國地形圖上說出西北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 3.運用地圖與氣候統計圖歸納西北地區的氣候特征,分析氣候形成的原因,及其對其他地理要素帶來的影響。(重、難點) 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設計思路
新課導入
展示國家地理雜志,向學生提出地球第三季的概念并提問
1、猜猜第三極在哪? 2、導入該地區的紀錄片讓學生找出最明顯的地理特征?
觀看視
頻,回答。
補充課內外信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通過觀看視頻,
讓學生觀察到青藏地區最明顯的
氣候特征—高
寒。以高寒氣候
為線索分析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4
目標一:
描述青藏地理位置和范圍,分析對氣候的影響。
1.展示青藏地區在中國位
置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其地理位置。
2.展示青藏地區局部圖,引導學生說出其范圍和省區。 3.引導學生分析地理位置對氣候帶來的影響。
閱讀課本
20頁圖文資料,閱
讀四大地理區域
圖、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讀圖并指圖回答。
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青藏地區的位置,描述其位置特點,簡單評價這種地理位置對區域氣候帶來的影響。 這一環節通過對青藏地區地理位置的認識,讓學生歸納總結出認識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目標二:
說出青藏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青藏的地形特征。
提出問題:
1.找出青藏地區主要地形
類型。
2.描述青藏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征對氣候有什么影響?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找出地形類型,描述地形特征。
能夠找出地形類型,準確說出地形的特點,簡單評價青藏地形特征對高寒氣候帶
來的影響 通過觀察、討論、表述這一系列的過程,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地理表述能力,以及通過對青藏地區地形的認識,歸納出認識區域地形的方法。小組討論
可以把青藏的地
形說得更完整,學生在交流的過
5
程中可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目標三: 說出青藏的氣候類型,并描述青藏的氣候特征。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找出氣候類型,描述氣候特征。
學會分析地形與氣候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
目標四: 說出青藏的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并且提出因地制宜的發展觀。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找出氣候與人類生產活動的關系。
培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設計思路
活學活用: 分析具體的案例,描述其地理特征。 說出青藏鐵路的起止
分小組討
論,選出代表演示做題思
路。
學生示范教學增強課堂互動性。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
握認識區域自然特征的方法,學以致用將認識區域的方式分析運用到實際的具體
6
四、板書設計
點,并說明其修建遇見的困難以及圖中遇見的風景。
案例。
材料綜合題,給出三江源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
分小組討論,選出代表演示做題思路。
學生示范
教學增強課堂互動性。
培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分析廣東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廣東省的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廣東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小組討
論,選出
代表演示做題思路。
說出廣東省的位置、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河流特征。
通過前面的學
習,學生基本掌握認識區域自然特征的方法,學以致用將認識區域的方式分析廣東省的自然特征 。
7
五、當堂測驗,滿分100。 讀圖,回答1~3題。
1.如圖中
A.A是西藏自治區,C是青藏鐵路 B.B是西藏自治區,C是青藏鐵路 C.B是青海省,D是塔里木河 D.A是青海省,D是雅魯藏布江 2.沿C鐵路線能看到的景觀可能有
A.黃土深厚,許多地方溝壑縱橫 B.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梯田 C.成群的牦牛、藏羚羊、藏山羊 D.平坦廣闊,有成群的三河馬 3.如圖所示地區的
A.D河谷綠洲農業發達 B.“三江源”地在A省區內
C.地勢高,氣壓高 D.B省區內的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4.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它的含義是指
A.“世界屋脊” B.大江大河源地 C.中國“雨極 D.野生動物天堂 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雪山連綿,據此回答5~6題。
5.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濕熱 B.光熱充足 C.高寒 D.冬冷夏熱 6.青藏地區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 A.藏北高原 B.昆侖山山區
C.柴達木盆地 D.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
7.青藏鐵路上行駛的載客列車都是全封閉式的,關于這樣設計的目的敘述不正確...
的是
8
A.為了抵御寒冷的外部環境 B.為了抵御低氣壓 C.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D.為了阻止乘客向外觀望
8.青藏地區農作物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肥沃 B.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C.海拔較低、氣溫較高 D.交通便利 9.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高 B.深居內陸 C.多云雨天氣 D.海拔高 10.下列不屬于...青藏鐵路南段修建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三大問題的是 A.高寒缺氧 B.生態環境脆弱 C.多年凍土 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1-10 ACDBC DDCDD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