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影響我國氣候,主要因素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節氣候《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大連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節氣候《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大連市第三十九中學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教學設計(多媒體深度融合課堂教學)用表
學科: 地理 授課年級 八年級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時長:40鐘 計劃課時: 1課時 時間: 2017 年6月19 日 章節名稱 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 理念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擁有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基于以上考慮本課突破以往循規蹈矩的設計,摒棄單純知識傳授和應用練習,重組教材,挖掘課內外資源,從學生生活入手,選取當下熱播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作為授課線索,創設解決跑男不同錄制地點氣候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問題情境,體現了地理課程的生活化和開放性,充分挖掘影音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制實驗微課,深入淺出講解影響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影響因素,突破教學難點;使用電子白板交互功能提高教學有效性,運用勾畫、拖拽、復合等功能,最大發揮白板輔助地圖教學的功能;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自選探究問題,分享資料,反饋成果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習內容分析
教材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的角度分析了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重點在于學生能夠結合各類地圖,聯系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根據不同區域的景觀呈現,分析區域間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對于學生綜合分析和讀圖析圖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我國氣溫和降水兩大氣候要素相關知識和方法之后進行的,是對前面氣候學習內容的總結歸納和提升,而且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在七年級上世界氣候內容中有所涉及,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我國季風氣候的成因和影響的學習仍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知識抽象難懂。
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通過一年的地理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地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維。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創設情境,采用近年流行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作為情境和主線,設定不同的錄制地點作為景觀圖片資料,激發主動探究的動機,把抽象的氣候知識變成有用的知識,使教學內容具有實踐性和生活氣息,讓學生樂學愛學。在讀圖析圖方法方面,運用umu技術搭建了微課視頻資料包的學習平臺、地圖資源的分享平臺、學生資料卡圖表分析拍照上墻的反饋平臺,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進度,相互學習和交流好的讀圖方法,小組合作互助解決問題,同時輔助電子白板交互軟件的拖拽、描圖、勾畫和連線等功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運用資料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跑男情境,運用圖表數據分析氣候事物和現象,提高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2)運用umu技術為學生合作探究搭建微課視頻資料包的學習平臺、地圖資源的分享平臺、學生資料卡圖表分析拍照上墻的反饋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跟隨跑男足跡,學習生活有用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激發學習地理熱情。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激發興趣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綜藝節目不同錄制地點的景觀素材設計線索,讓課堂教學及知識學習、方法傳授更生動,更有趣味。挖掘umu學習互動平臺資料共享、成果反饋和點評交流等功能,整合圖文資料,了解學生探究進展,并促動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增加了學習渠道,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季風氣候成因及其影響。
播放微課,運用實驗演示和圖示解析的方法,追根溯源,讓學生了解季風形成的物理原因,構建現象——原因的地理思維;通過umu學習平臺資料共享,進行探究和交流,在組內互助和組間互動中對難點進行思維火花地碰撞;運用IPAD電子資料包,讓學生自學我國季風科普視頻,學生個人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進度,突破難點。
教材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這部分內容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是對氣候知識進行的總結和提升,是
地位 以后學習地理的基礎,為區域地理的學習做鋪墊。與此同時也為學生養成讀圖用圖習慣培養提供了非常重要
的學習案例。 教學策略 與設計 1. 創設情境策略:以當前非常火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為情景,設計主線,從跑男們不同的錄制地點景觀入手,進行學習。
2. 多媒體深度融合策略:利用節目的視頻和圖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電子白板交互功能,呈現學生的分析過程,讓抽象的知識更加形象直觀;利用umu學習互動平臺共享資料、反饋成果和點評交流,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IPAD電子資料包上的微課,引導學生自學,小組合作,互助交流,提高微課的利用效率,進行個性教學和指導。 教學環境
教師機+投影儀+電子白板+ipad 多媒體與教學深度融合活動過程
教學環節與內容 媒體內容與形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使用方式與時機 使用目的與設計意圖
時間
引入 新課
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片段集錦 播放視頻,展示跑男多個錄制地點的位置和對應景觀。 學生觀看視頻集錦,進入情境。
播放-欣賞-思考
播放視頻,構建景觀和氣候情境。
創設情境,提出主線,引入新課,激發學習動機。
2分 新授1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IPAD umu互動學習平臺 電子白板
教師設疑:跑男們有很多照片忘記了拍攝地點。
明確任務:掃描二維碼,探究任務,匯報展示。
跟蹤反饋:運用umu反饋功能,了解和展示各小組的進展情況。
自選任務:IPAD進入umu學習平臺,每組至少選擇一個二維碼掃描和探究。
探究問題:依據umu學習平臺提供的資料信息和任務要求,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分析,歸納結果。 匯報展示:運用白板功能,綜合使用地圖,說明探究結果。
掃碼-探究-共享-講解
umu開展探究學習: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學習平臺,分析平臺提供的圖文資料,發布本組探究結論,并且可以瀏覽所有組的成果,并對其他組的探究結論提出補充、質疑和評價,老師可以通過總平臺,了解每個小組的完成情況。 白板交流探究結果:運用勾畫、書寫、拖拽、復合等白板功能,探究跑男照片拍攝地點的影響因素。 。
尋找跑男錄制節目的照片拍攝地點情境創設,貼合了學生當下的關注點,激發了興趣。
每組至少選擇一個二維碼的設計,實現了差異性教學理念。 利用umu學習平臺,不僅完成了教材資料的拓展和延伸,實現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也建立了很好的資料共享和交流平臺。
白板勾畫、書寫和拖拽等功能的使用,把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過程躍然“板”上,而不是桎梏在電子產品中。
15分
新授2 季風的成因、特點及影響
微課資源 電子白板IPAD umu互動學習平臺
播放微課:感知季風形成原因。
出示任務:探究季風超能量:1.探究季風對我國氣溫的影響;2.探究季風對其他方面觀看微課:了解我國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和季風特點。 合作探究:季風有什么超能量?1.運用資料卡、IPAD電子資料包,總觀看-討論-上墻-展示
觀看:通過小實驗微課,幫助學生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將季風的形成和特點這個難點突破。
討論:掃描教師提供的二維碼,進入umu互動平臺,將學案及資料包視頻截屏照片拍照上墻,展示成果,
充實課程資源,錄制微課,實驗演示和圖示講解,強化學生對季風氣候形成及特點這一教學重難點的認知。
運用UMU將資料卡拍照上墻,組間可以平行發言,點贊點踩
17分
的影響。
反饋調整:進入umu進度展示頁面,查看各小組資料卡分析記錄情況,并給予評價和反饋。
結季風對我國氣溫、降水、農業和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影響。2.進入umu平臺,將學案拍照上墻,組間互動,交流和評價。3.運用上墻照片,進行演示講解和成果分享。
組間交流展示成果,發表討論,相互交流和學習。
呈現最熱話題,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圖片的全屏呈現,直觀有效。
觀看IPAD視頻資料,圖文聲相結合的動態呈現,加深學生對季風氣候影響的認知,體會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視頻內容截圖拍照上墻,增加了成果匯報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課堂小結 電子白板
umu學習平臺 IPAD 板書
本節課跟隨跑男的足跡一起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結合板書、資料卡、umu資料和IPAD視頻資源,思考-回顧-總結。
提問-思考-回答-總結
學生可以通過umu平臺資料、資料卡以及視頻資源,溫故本節課的收獲所得。
umu平臺資源和IPAD視頻資料應用后仍可反復回看,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提高,溫故知新。
2分
檢測練習 電子白板 Flash游戲 通過創設撕名牌的情境,選
擇四名跑男,
每個跑男背后隱藏一道練習題,運用學習到的方法和知識使用白板功能進行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小組代表選擇一個跑男進行挑戰,運用所學回答對應的問題,利用白板的描畫、插入音頻、播放音頻、點擊動圖等功能,呈現和說明理由。
播放-提問-思考-說明
白板播放出示四個不同跑男,學生任意選擇并點擊對應頭像,出現相應的檢測題目,開放題,音頻題選擇題和連線題等多種形式的題目創設,鞏固學生對影響我國氣候主要因素的知識掌握,加強季風氣候的理解。 檢測題的題目同樣以《奔跑吧!兄弟》為情景,創設撕名牌游戲,讓學生真正體會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的樂趣。深挖教材,拓展資源,學生自己實踐操作,提高練習的實效。
3分
升華主題 電子白板
跑男足跡仍在繼續,地理學習永不停歇。發現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學生思考-回顧體會。
播放-體會
語言升華,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 感受地理魅力。本節課完整收口。
1分 課件內容形式與來源
課件除圖片部分,季風視頻素材網絡下載之外,課件主題制作,微課制作,圖片修改、視頻截取均授課教師本人自己完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