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鐵路運輸,新媒體新技術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鐵路運輸》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暨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鐵路運輸》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暨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研討會觀摩課
附表1
2017年觀摩活動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上海市龍柏中學 | |||||||
課名 | 《鐵路運輸》 | 教師姓名 | 王小弦 | |||||
學科(版本) | 滬教版 | 章節 | 祖國篇下(3.2) | |||||
學時 | 1 | 年級 | 七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了解我國鐵路線的命名規則、鐵路網的分布特點,學會查看列車時刻表。 2.過程與方法:通過網絡和所學的相關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設計新疆考察“必備手冊”,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分工合作學習的意識,激發對我國鐵路建設的自豪感。 |
||||||||
三、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學習我國的政區、地形、河流、資源等方面的知識,對我國的交通有了大致了解,學習難度不大。但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要求識記內容較多,利用電子書包開展個性化學習、小組合作討論、設計“必備手冊”,可以豐富學習體驗,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中國主要的鐵路干線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措施:以“數字-智慧”課堂教學流程為指導, 運用電子書包,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檢測反饋 |
起始 — 3′56″ |
課前推送導學單,完成預習。推送達標檢測,了解預習情況,交流講解。 |
1.我國主要鐵路干線、主要鐵路樞紐 2.我國鐵路分布特點、鐵路線命名規則 |
1.完成達標檢測 2.交流、鞏固 |
課前利用電子書包的推送功能推送導學單、課上利用達標檢測(統計、反饋、解析)、投影等功能,實現對知識的初步學習。 | |||
自主學習 |
3′57″ — 13′36″ |
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學會利用網絡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
對中國主要鐵路干線的應用 |
1.創設商務考察的情境 2.網絡查票 3.在地圖上描出鐵路干線、圈出鐵路樞紐 |
利用電子書包的上網功能,進行探究活動,實現知識的應用。 | |||
合作探究 |
13′37″ — 35′35″ |
設計“必備手冊”,激發學習興趣,分工合作學習。 |
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綜合應用 |
1.分組合作,設計新疆考察“必備手冊” 2.各小組派代表交流設計“必備手冊” |
利用電子書包的屏幕投影功能,進行交流展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
評價總結 |
35′36″ — 最后 |
評比、頒獎,激發積極性。 |
知識梳理 |
1.評價“必備手冊” 2.評出各類獎項 3.發獎 |
利用電子書包的投票功能,實現過程性評價。 | |||
拓展延伸 | 課后 | 自我完善,提升學習。 |
知識鞏固 |
完善“必備手冊” | 利用電子書包的推送功能,實現課后及時提交作業。 | |||
學校 | 上海市龍柏中學 | ||
課名 | 《鐵路運輸》 | 教師 | 王小弦 |
學科 | 地理 | 年級 | 七年級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鐵路運輸》這節課利用了電子書包實現了課堂的翻轉。課前利用了資源推送,實現了自主學習。課的一開始,利用了達標檢測,鞏固了所學知識。課的大部分時間利用上網功能來組織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結束后,利用屏幕投影,來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展示交流。最后同學們利用了投票功能,對同伴進行了過程性評價。效果比較理想。 |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5'20''-10'40''),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
第一段:起始—3′56″利用了電子書包的達標檢測功能(包涵了統計反饋、解析等功能),然后請同學來解說錯誤率高的題目,實現了精準教學。 第二段:4′35″—8′00″利用電子書包的上網功能,學會利用網絡預訂火車票,更直觀的感受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學理念。 第三段:28′50″—35′35″利用了電子書包的屏幕投影功能,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了展示和交流,學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獲得了成就感。 第四段:35′36″—最后利用了電子書包的投票功能,讓學生對同伴進行過程性評價,使學生獲得了自豪感。 |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
《鐵路運輸》這節課利用了電子書包實現了課堂的翻轉。課前,教師推送了導學單,學生通過導學單、課本、互聯網等完成了知識的自主學習。而課堂的時間則用來答疑解惑和知識的運用。課的一開始直接推送達標檢測,電子書包的統計反饋功能直接體現哪些知識是學生掌握的、哪些是比較薄弱的,然后由掌握較好的同學進行講解。課的大部分時間用于知識的運用。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完成三個探究學習,電子書包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有效支撐。最后進行過程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程性評價做的有點粗放,如果更細化一點,再評出每組自學能力最強的、最會合作的、最善于表達的學生,最終效果可能會更好! |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
對地理學科而言,教師通常會使用電子書包推送一些電子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圈畫或者是進行探究活動。教師通常是通過網絡來尋找相關的電子地圖,但是往往分辨率不是很高,希望教材除了能紙質版的地圖冊之外還能配相應的電子地圖給地理教師用于教學。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