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三首,贈劉景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安徽省 - 六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贈劉景文》安徽省 - 六安
贈劉景文
【教材分析】
《贈劉景文》的作者是蘇軾。詩中描寫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初冬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贊美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激勵著人們樂觀向上。 【教學目標】
1、會認“贈、劉、殘、猶、傲、君、橙、橘”8個生字,會寫“贈、劉、蓋、菊、殘、君、橙”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朗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理的能力。 4、激發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朗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知詩人,解詩題
古詩詞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間,萬口成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中的其二,《贈劉景文》。
1、“贈”是本課的生字,仔細觀察字的結構,想一想,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 師范寫。 學生描紅、臨寫。
2、贈也就是送的意思,類似的贈寫詩你知道哪首?《贈汪倫》李白寫給汪倫的,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贈劉景文》又是誰送給誰的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劉景文是蘇軾的好朋友,與蘇軾詩酒往來,情誼頗深。 3、齊讀課題。讀了這個詩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想知道答案嗎,只要讀懂了這首詩,你們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2、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讀出節奏 自讀 指名讀
提示停頓 出示 抑揚頓挫的“頓”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三、解字詞、明詩意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詩,一幅畫。在這幅畫中,詩人描繪了哪幾種景物呢,請你用筆在詩中圈出來。 板書:荷、菊、橙、橘
▲ 荷
荷盡已無擎雨蓋
1、出示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 2、什么是“荷盡”?盡,完,指凋謝。
3、知道“擎雨蓋”是指什么嗎?“擎”,看看這個字,下面是個手,向上托,“雨蓋”原指雨傘。“擎雨蓋”就是指舉起的雨傘。讀,想一想,詩中說什么像“擎雨蓋”?出示圖片,荷葉田田,點點水珠都被撐在了荷葉上,這撐起的荷葉多么像一把舉起的雨傘啊。讀(擎雨蓋)。 4、深秋時節,荷葉枯萎了,荷花凋謝了,只剩下枯枝敗葉,所以作者說:荷盡已無擎雨蓋。
5、指導朗讀,荷花凋謝,荷葉枯萎,朗讀時,聲音稍低,讀出蕭瑟凄清。“已無”要適度強調。
菊
菊殘猶有傲霜枝
1、出示詩句:菊殘猶有傲霜枝。
2、秋天的菊花本來很美,可是到了深秋時節,菊花已經——(出示圖)你看到了什么?是啊,菊花也凋謝了,殘敗了。3、(出示枝干挺立圖)但枝干呢?指名說(依舊傲然挺立在風霜之中),它害怕這風霜嗎?(不怕)難怪詩人說,“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傲霜的菊花多么值得我們贊美啊!
4、指導朗讀,菊花雖殘敗,卻依然挺立在風霜之中,聲音稍高,強調“猶有”,重讀“傲霜”。
女生讀,這是多么勇敢的菊花啊。男生讀,它傲立于風霜之中啊。 5、出示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無”和“猶有”形成對比,突出了菊花不怕寒冷,堅強不屈的品質。
過渡:荷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有孤風傲骨,挺立于風霜之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冷寂吧?可蘇軾卻這樣說,出示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詩人說這深秋時節是一年好景,“君”對人的尊稱,指您。文中指的是(劉景文)。
為什么說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呢?
▲ 橙 橘 最是橙黃橘綠時
1、出示詩句:最是橙黃橘綠時
2、橙黃橘綠指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看到橙黃橘綠這個詞,你腦海里想象到怎樣一幅畫面?指名說。
3、四個字中,有兩個字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受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青綠,而且色彩斑斕,顯示出盎然生機,怎能不叫人喜
愛。
4、指導朗讀,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速度要慢。 四、 悟詩境,體詩情
1、蘇軾為什么要把詩送給劉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1)劉景文,北宋開封人,是蘇軾的好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
(2)劉景文出身名門,他的父親劉平是北宋的將軍,他受父親的影響,有著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蘇軾很敬佩他,稱他是“慷慨奇士”。
除了“君”字,文中所寫的“荷、菊、橙、橘”這四種景物其實也是表達對他的稱贊。在古時候,荷、菊、橙、橘都是高潔、堅強不屈的代表。“荷”是花中君子,人們說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被譽為霜下之杰;橙、橘能經受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也是一直被詩人所贊頌的。蘇軾實際是借物喻人啊,稱贊劉景文堅強不屈的高尚品質。
(3)雖然劉景文很有學問,卻一直得不到重用。當蘇軾在杭州見到他時,他已經五十八歲了,卻依然任一很小的官職。蘇軾寫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是想(鼓勵)他,人到晚年就像一年之中的(秋天)一樣,雖然(荷)落盡,(菊)凋零,卻也有(橙、橘)這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景象。
蘇軾想告訴劉景文什么?指名說。所以蘇軾這樣寫到,讀(一年好景
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是啊,其實蘇軾也想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了什么困難,都不要忘記生活中仍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當你的朋友遇到困難時,請你告訴他,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當你的家人遇到困難時,請你告訴他,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當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請你告訴自己,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蘇軾對劉景文的稱贊、鼓勵之情都包含在這字里行間,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里面,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齊讀。 五、拓展延伸
蘇軾,21歲參加科舉考試,名動京城。可他的仕途卻不是一帆風順。他的一生中總共被貶了三次。43歲時被貶官至黃州。在黃州出游時,遇到風雨,他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的詩句。他說披一蓑衣在風雨中一輩子也處之泰然。57歲又被貶至惠州,在荒無人煙的惠州,他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只要有荔枝吃就可安居在嶺南。62歲再次貶官到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僅次于滿門抄斬了。蘇軾把儋州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至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65歲在歸回京途中去世。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種
種磨難和挫折的蘇軾,卻依然豁達、樂觀。他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多積累蘇軾的詩,學習他的豁達和樂觀心態。
最后,老師把這首詩最后的一句改寫了一下送給大家: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讀書黃金時。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詩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