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日月明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9《日月明》河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9《日月明》河南省 - 平頂山
《日月明》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日月明》是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識字課。本篇韻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字里行間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能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為使學生體會讀韻文的快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對會意字的認識從朦朦朧朧到逐漸清晰再到豁然開朗,完成這一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引起學生對學習會意字的興趣,激發其探究會意字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
【學情分析】
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看圖、游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識字效率。 (2)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復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寫字時區別不同的“鉤”。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啟發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師引言:(課件出示太陽圖案)這是什么?(太陽)古人根據太陽
的樣子造出來的字是什么?(日)(課件出示月亮圖案)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據月亮的樣子造出來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僅根據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還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造出一種非常有趣的字——會意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課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師導學:看,光芒四射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新字,你們認識它嗎?(明) 4.出示課題。 二、預習交流 1.認識“明”字。
(1)導言: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個字? (2)教師指名讀,強調“明”是后鼻音。
(3)教師導學:日是光芒萬丈的,月也是明亮的,兩個字放到一起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學生看課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師組織學生給“明”組詞。 預設: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讀文感知。
(1)過渡:(課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處得多友好呀,“日”總是讓著“月”,“月”總是伴著“日”,多棒的組合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許多像“明”這樣的字,它們都藏在《日月明》這一課里。(2)教師范讀韻文,學生指字跟讀。
(3)引導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一讀,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齊讀韻文。 (5)男女生比賽讀。
(6)教師導學:同學們把字音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你們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7)教師導學:看到你們無論怎么讀都讀得那么好,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咱們來合作讀,好不好?(好)老師讀日月——你們接(明)。 (8)教師導學:看到你們現在已經能把韻文讀得這么正確、流利,我想增大些難度,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敢)(多媒體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韻文)看,沒有了拼音,你們能準確地讀出韻文嗎,先和同桌讀一讀。
設計意圖:借助生字“明”的教學,依托學生對會意字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反復地讀文,從讀準字音、正確讀文再到流利讀文,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逐步讓學生感知會意字的特點,加深對本課生字的記憶,為接下來學習會意字做好鋪墊。 三、探究展示
1.學習會意字“男、尖、塵”。
同學們,你們真棒,生字寶寶很佩服你們,想和你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想一起玩嗎?
(1)多媒體課件出示:“田”和“力”。同學們,猜一猜,我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男)
教師導學:想一想,怎樣才能記住“男”字? 教師引導學生給“男”組詞。
(2)多媒體課件出示:“小”和“大”。同學們,猜一猜,我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尖)
教師導學:想一想,怎樣才能記住“尖”字? 教師引導學生給“塵”組詞。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和“土”。同學們,猜一猜,我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塵)
教師導學:想一想,怎樣才能記住“塵”字? 教師引導學生給“塵”組詞。 2.學習會意字“從、眾、林、森”。 (1)你是怎樣記住“從”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個人跟著一個人就是“從”。(課件顯示此圖)
(2)你是怎樣記住“眾”的?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了“眾。 (3)多媒體課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樹,再出現一棵樹。
導學:這是什么字?你們是怎么想的?
預設:生1:這是“林”字,一棵樹是“木”,兩棵樹就是兩個“木”。書上說“雙木林”。生2:我能給“林”組詞:樹林、林海、林區。
(4)引導學生學習“森”。
多媒體課件依次演示:三棵樹成上下排列的圖案。教師引導學生猜字、弄清字義、組詞。 3.學習“心”字。
導學:這些生字和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可是有一個字還沒有出來,很著急。(多媒體課件出示“心”)快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預設:我用媽媽教的謎語記住了“心”:鍋里煮三個豆,跑了一個,蹦了一個,鍋里還剩一個。 4.初步感受會意字的特點。
同學們記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師認為你們真棒。像“明”“塵”這樣,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的字就是會意字。 5、感知韻文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讀后說一說,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你又讀懂了什么。 預設:
生1:我有一個地方不懂:什么叫“黃土變成金”? 生2:我知道“眾人一條心”的意思就是要團結。 ………… 四、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木、林、土、力、心”。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說一說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展示學生作品。 (5)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6)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根據書上例字進行對比評價。 (7)學生再次獨立書寫。
(8)注意“心”的新筆畫“臥鉤”的寫法。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應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了一些書寫漢字的規律和技巧。本環節采用讓學生先觀察再匯報的形式,以學生主動為前提,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對生字筆畫及位置主動觀察,要比教師的客觀描述效果好,同時更能檢驗學生的書寫漢字的能力。 五、猜謎游戲,拓展延伸
1.教師導學:同學既能讀,又會寫,很了不起呦。接下來,我們輕松一下,玩一下猜字的游戲,看誰猜得準。多媒體課件出示73頁第一個字“淚”。
預設:生1:我知道這是“淚”字。目代表眼睛,從眼睛流出的水應該是“淚”。
生2:我能給“淚”組詞:淚水、眼淚。
2.多媒體課件出示73頁第三題第2個字,引導學生理解字義。教師范讀“休”的字音,引導學習“休”并擴詞。
3.出示“歪”。把字拆開,猜字義。
設計意圖:學生們有了學習課文中會意字的經驗,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可以很直觀地弄清楚圖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教師順勢教讀字音,引導學生擴詞,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會意字的興趣。 六、布置作業,課后拓展
1.將本課的兒歌背給家長聽一聽。
2.請你和家長找一找,還有哪些有趣的會意字,把它們寫下來。 設計意圖:第一個作業是背誦兒歌,一是為了通過背誦加深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另一方面對學生也是一種積累。第二個作業是借助學生對會意字的興趣,課后進行一些拓展,可以讓學生更廣泛地感受漢字的魅力。 【板書設計】
9、日月明
木(木頭) 林(樹林) 土(土地) 力(力氣) 心(心情)
【教學反思】
1.在本課教學中,由于本文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讀促悟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桌互讀、男女生競賽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達到感悟韻文內容,感知會意字特點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以形象直觀的圖片輔助教學,利用簡單、易懂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對會意字的認識更清晰化、具體化,更有效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3.指導寫字時,能夠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認真觀察每個漢字書寫的規律及間架結構,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形體美,進而培養其獨立書寫漢字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