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小蝸牛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浙江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浙江省
播一粒人文的種子,讓它發芽
——《小蝸牛》第一學時教學設計
教材解析
這是一篇童話,以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和它慈愛的媽媽之間有趣的對話呈現故事情節。小蝸牛在媽媽的提示下去樹林玩,由于爬得慢,總是錯過原來的季節,看到了下一個季節的風景。課文借助小蝸牛先后3次去樹林里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點以及蝸牛爬得慢的特點。課文以小蝸牛的視角,生動鮮活展現了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本課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段結構相同,小蝸牛的動作和蝸牛媽媽的語言不斷反復。這種不斷復現的情節,有利于學生習得語言,發展思維。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現的一篇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部分難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艷麗、季節特征明顯的插圖,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旨在培養學生看圖學文、自主識字、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性,很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活動的事物產生興趣。思維方式以形象,直觀為主。
教學目標
1.認識“住、孩”等 12 個生字和王字旁 ;寫“對”1個生字。 2.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春天的特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中“反復”表達。
教學重點 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認識生字,了解春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中的“反復”表達。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朗讀欲
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課文。
2.朗讀教學法:通過“讀”理解課文,運用不同形式的讀,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達到識記本課生字的目的。 學習方法
與教學相應,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索,感悟,朗讀四結合的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蝸牛圖片、生字詞卡片;查找資料了解四季特。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了解四季的特點。(學生)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猜一則謎語,你們瞧:(ppt出示謎語)
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
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打一動物) 對啦,就是這可愛的小蝸牛。(ppt出示小蝸牛圖片) 2.板書課題,齊讀
(1)它看到熱情的小朋友們都迫不及待地跑出來和大家見面啦!(粘貼蝸牛圖片)
(2)請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來寫一寫小蝸牛的名字吧。師板書“小蝸牛”。先寫“小”,再寫“蝸”(口述:一只瘦瘦的小蟲子(寫“蟲”旁);背上房子到處走(寫“口”);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寫“內”) (3)齊讀課題。 3.簡單了解小蝸牛。
小朋友們對蝸牛都有哪些了解呢?
4.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小蝸牛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蝸牛博士說:先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正確。(出示要求小泡泡)
(一)檢查生字
住 孩 玩 發 芽 爬 久 回 全 變
蝸牛博士告訴我們:把課文讀正確的第一個秘訣就是讀準字音,瞧!生字寶寶和我們來見面啦。
1.帶拼音,請兩位小老師來帶讀(分行); 2.不拼讀直接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開火車)。
3.摘掉了拼音帽子,同桌你讀我聽,并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預設: ★孩
(1)出示圖片,引導孩子說出發現。
(2)小結:看圖想想意思也是記住生字寶寶的好方法。 ★識記“玩”,認識新偏旁“王字旁”。
(1)生字“玩”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偏旁“王字旁”(變紅,出示“王”,比較變成偏旁后有什么變化)
(2)你還知道哪些王字旁的字?猜猜帶有王字旁的字可能與什么有關?
(3)演示“玩”字的構成,解釋和“玉”的關系。(玉貝)(人頭),
表示用心觀察、欣賞玉貝等奇珍異寶。
(4)猜一猜什么字,補充“珍”“玲”、“瓏”等字和“玉”的關系。 ★識記“發”字,區別多音字。
(1)出示兩個不同讀音,引導孩子們組詞。
(2)小結:原來同一個生字寶寶有好幾個名字呢,真有趣。 ★回
(1)出示“回”不同意思的兩個句子,比較。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 有一回,蝸牛媽媽和小蝸牛去樹林里玩。
(2)小結:原來同一個生字寶寶還有不同的意思呢,真好玩。 4.同桌你指我讀,檢查。 (二)檢查詞語 蝸牛 發芽 草莓 蘑菇
蝸牛博士告訴我們:把課文讀正確的第二個秘訣就是讀準詞語寶寶。 1.它請出了課文中的幾個詞語,你們會讀嗎?(出示詞語卡片,齊讀一個貼一個到黑板上)
2.讀著讀著,這些朋友就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們是:(出示圖畫,說一個讓孩子貼到卡片上面,并帶讀一遍)
3.用紅筆圈畫卡片上的字,你認識了嗎?有什么發現。
蝸牛的“蝸”有蟲字旁,說明這個字與昆蟲有關;“芽”“莓”“蘑菇”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頭,說明這些字都與植物有關。
4.選詞填空。其實呀,我們只要把這四個詞語用這段話連接起來就能知道
課文講的是什么故事。
春天來了,( )媽媽讓小蝸牛去看小樹( ),卻看到了夏天的( );去摘草莓卻看到了秋天的( );去采蘑菇卻已經到了冬天。
5.課中操。蝸牛博士把這些詞語變成了兒歌,請了我們班里兩位小朋友帶大家一起念兒歌(邊做動作遍表演):
葉芽葉芽點點,已經已經春天; 草莓草莓甜甜,已經已經夏天; 蘑菇蘑菇圓圓,已經已經秋天; 白雪蓋住地面,全變全變不見。 (三)檢查句子
小朋友們這么能干,蝸牛博士獎勵給我們第三個秘訣就是讀通句子,詞語跑到句子里你還會讀嗎?出示句子: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
“孩子,到小樹林里去玩吧,小樹發芽了。”
“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
1.指名讀一讀,注意語氣詞“呀”“吧”要讀輕聲,變紅。(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生字)還有哪些語氣詞。(用語氣詞評價)
2.齊讀三個句子。 三、研讀課文,深入感悟
1.小朋友們,這篇課文寫的是蝸牛媽媽和小蝸牛之間的對話,能數一數總共有幾次對話嗎?(3次)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計時器:5分鐘) 合作小貼士:
(1)讀一讀。選擇一次對話分角色朗讀。(兩人旁白,一人媽媽,一人小蝸牛)
(2)議一議。這次對話中寫到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什么特點。 (3)說一說。這個季節還有哪些景色。 ★小組匯報第一次對話。出示:
春天來了,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里去玩吧,小樹發芽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小樹長滿了葉子,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著許多草莓呢。”
1.分角色朗讀;
2.寫的是春天,特點是小樹發芽了(貼小樹發芽圖); 3.學生補充春天的特點,老師配樂出示美麗的春天圖片; 4.是呀,春天多美好,小蝸牛決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5.(手拿蝸牛圖)引讀:小蝸牛(爬呀,爬呀),一天過去了,小蝸牛沒有爬到樹林;小蝸牛繼續(爬呀,爬呀),一個月過去了,小蝸牛還是沒有爬到樹林。比較句子。出示: 小蝸牛爬,爬,爬,好久才爬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 (1)男生讀上面的,女生讀下面的。
(2)說說有什么不一樣,體會用“反復”方法表達蝸牛的慢。
6.小蝸牛又( 爬呀,爬呀),幾個月過去了,它終于爬到了樹林,看見:小樹長滿了葉子,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著許多草莓。(邊讀邊貼圖,小樹長滿碧綠碧綠的葉子,草莓)你還能說碧綠碧綠的什么(指著小草)?我們可以說這是“火紅火紅”的草莓(指著草莓)說幾個ABAB式的詞語。
四、指導寫字,總結課文
1. 看著這火紅火紅的草莓,我們知道火熱的夏天已經來臨了,蝸牛媽媽和小蝸牛進行了第二次對話,對話的“對”字是我們今天要學寫的一個生字,請跟老師一起書空。
3.仔細看老師在田字格中的書寫。(在田字格中范寫“對”字)
4.學生寫,注意左邊“又”做部首時最后一筆是點,右邊的“寸”要比“又”低一點。
5.實物投影反饋書寫,學生再寫,再評。 6.同桌兩人互評打☆。
7.質疑總結:小蝸牛的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后面兩次對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