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虎門銷煙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27虎門銷煙-河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27虎門銷煙-河南省 - 洛陽
27 《虎門銷煙》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虎門銷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課文記敘了1839年6月3日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事件的經過,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旨在培養學生愛祖國、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課文共有6個自然段,是按故事發展順序記敘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門銷煙的時間;第二到五自然段具體記敘了虎門銷煙的經過,并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群情激奮、大快人心的銷煙場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全文結構嚴謹,首尾照應,記敘清楚有序。在敘事過程中還不惜筆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對這件事的強烈反響,從側面反映了虎門銷煙是順乎民意的正義之舉,也顯示中國人民偉大力量的愛國行動。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積極獲取資料,閱讀語言材料,品味語言文字,整
體感知,自主感悟,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通過多種形式來理解詞義。 2.圍繞“壯舉”,讀中感悟,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生發
愛祖國、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3.體會幾處場面描寫,感悟表達的妙用。
教學重點:圍繞“壯舉”,讀中感悟,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生發愛祖國、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幾處場面描寫,感悟表達的妙用。 教學準備:科大訊飛智慧課堂支持 教學過程:
一、課前資料展示,解讀課文題目
1、導語:同學們,在中國近代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歷盡滄桑,有許許多多的事件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樣一件歷史事件,那就是——虎門銷煙(板書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看來,課前你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 師:根據課前預習和搜集的資料,從課題中,你都讀出了哪些信息?
(1銷煙的地點在虎門 2、銷煙的意思是銷毀鴉片)
師:誰能把題目的意思和大家說一下?(在虎門銷毀鴉片)追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句子完整嗎?誰還能再說一說,用一句話說說。
2、同桌互說,練習說話。
師:孩子們,今天的課堂上,我們根據題目的補充內容,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這就是新的概括文章的方法——題目擴充法。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家課前的預習情況。
師:(隨機畫紅線標注)同學們都同意嗎? 師:很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也是很好的方法。 【利用科大訊飛教師機,適時發布習題,通過選擇,搶答,隨機提問等形式讓學生完成并提交作業,給予動態的學習數據分析,將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正確率通過大屏展示出來,讓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第一時間精確掌握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情況,從而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隨機圈畫功能的使用,突出了重點語句,讓學生一目了然,解決了傳統課堂學生畫不準確的不足。】
5.同學們,再看,后三行都是課文中的四字詞語,需要我們積累。(聚焦后三行)同學們自己小聲讀讀,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特點?
明晰:第一行是寫圍觀群眾特別多,聲勢浩大的詞語。 第二行是寫圍觀群眾聽到要銷煙、看到銷煙之后的激動、興奮心情的詞語。(或者是寫了人們群眾表現的詞語)
第三行是寫外國商人看到銷煙過程之后的膽怯反映的詞語。
6.師:同學們理解得很好,帶著理解再來讀。
(指著第二行)讀出群眾多,聲勢大,起—— (指著第三行)讀出激動、興奮的心情,起—— (指著第四行)讀出膽怯、恭敬的心情,起——
7.小結:同學們看,歸類理解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 8.師:現在,讓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到文章當中去讀,看看還能不能理解。
9.生自讀課文。
10.師:同學們剛才讀得很用心,看來是理解了。但要能把這長長的一篇文章讀成一句話就更厲害了?誰來?
(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師:那要是讀成一個詞呢?生答:壯舉。
師:“壯舉”什么意思?要想理解這個詞,得知道“壯”的意思。請同學們在平臺上作答。
師:100%全對,很好。
師:那壯舉呢?(理解得很到位,根據字義便猜出了詞語的意思,真棒!)
【借助科大訊飛軟件開發公司的“給予動態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系統”中的發布習題,上傳作業的功能,通過教師機向學生發布習作要求,大屏幕實時顯示提交作業情況。教師機,學生機,大屏幕形成三位一體的連接,讓老師和學生及時把握進度,最后通過屏幕展示點評,給予動態的學習數據分析,將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正確率通過大屏展示出來,讓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第一時間精確掌握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情況。】
其實“壯舉”就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中,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通過哪些詞語讓你讀出了“壯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 三、聚焦交流“壯舉”,激發愛國情感
預設:老人們邊聽邊點頭,笑呵呵地捋著胡須……高興地叫喊
著:“燒 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哪!”
1.提問:這段話和壯舉有什么關系? 2.師:帶著你的理解來讀一讀。
3.師:此刻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生答略)
4.師:你怎么就從人們的心情中體會到了“壯舉”(生答略) 5.師:他讀的這段話是全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話,我們一起來讀
6.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提問: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畫面?(生答略) 7.師:讓我們帶著畫面再次回到課文讀讀這句話。(齊讀) 8.師:短短的一句話,就帶給我們這么多的感受,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壯舉,那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
明晰:1.寫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物的表現。
2.三種人物用的描寫方法側重點不同,老人是神態,青年人是動作,小孩是語言。
9.師:的確,這段話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寫出了人們的表現,寫出了人們激動、興奮的心情,就是因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
提問:還有哪些地方看出壯舉? 預設:聚焦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 1.師:為什么看出了壯舉? 2.相機聚焦截屏講解“涌”
【在學生回答之后,利用教師機上的聚焦功能,將相關段落截屏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效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描寫,是寫好一個場面的關鍵,從而促進教學目的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師:涌去的僅僅是人流的場面,人多嗎?涌去的還有什么? (涌去的是民眾激動喜悅的心情,涌去的是人們的揚眉吐氣) 指導朗讀,感受民眾的喜悅之情
預設:聚焦第五自然段語段“不一會,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師:這是銷煙場面之壯。 預設:聚焦第六自然段
1.師:這是語言氣勢之壯。帶著你的理解和想象去讀一讀,讓老師和大家體會到林則徐的威嚴和氣度。
2.提問:為什么要外國商人一起觀看虎門銷煙?
(表決心,長志氣,滅威風,表明禁煙決心,告訴外國人: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
3.齊讀,讀出莊嚴讀出決心。 預設:聚焦第七自然段
通過時間的長,數量的多,體會到這是一個壯舉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師:孩子們 ,剛才我們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細細品味“壯舉”,
感悟“壯舉”,現在再讓我們帶著對課文的理解齊讀課題——
這是一次洗刷數年恥辱的歷史事件,讀—— 這是一次滅掉侵略者威風的歷史事件,讀—— 這是一次大張中國人民志氣的歷史事件,讀——
小結: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個值得紀念的偉大壯舉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它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更讓我們記住了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課后,請同學們通過作業平臺上傳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