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項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11《項鏈》-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一年級上冊11項鏈-北京市第八中學附屬小學京西分校
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項鏈 學科
語文
年級
一年級
時長
1課時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項鏈》是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是部編教材新入選的一篇文章。
部編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一條是“人文主題”線,一條是“語文要素”線。本單元以“兒童生活” 為主題,在這一主題下,本課帶領學生走進大海這一生活場景,去感受兒童海邊玩耍的快樂。
全文共有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用三句話寫出了大海、沙灘、浪花的美;第二自然段寫的是小娃娃在沙灘上盡情玩耍的快樂場景。課文中“藍藍、黃黃、小小”這樣的疊詞較多,讀起來富有韻律和節奏感,是很好的語言能力訓練點。同時,課文中多處出現了“雪白雪白的浪花”、“小小的海螺”、“彩色的項鏈”等“的”字短語搭配,以及課文中一連串動詞的使用,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語文要素。這生動形象的語言就如同“語文要素”線上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在學習中串起來,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語文
綜合素養的提高。 學生情況分析: 前測調研情況
2
課前,利用電子問卷和訪談了解到:
1.超過86%的學生有海邊玩耍的經歷,即使沒見過大海的學生也知道大海的樣子,這樣的生活體驗拉近了學生和文本間的距離,可以很好地喚起學生的共鳴,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更好地體會到快樂之情。
2.課后題是教學的指向,本課課后題“大海的項鏈是什么”本應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但是通過前測,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到答案,理解上并沒有困難,
教學中不再把這一點作為教學的重點。
3.本課疊詞較多,學生在第四單元中接觸到過“尖尖、圓圓、彎彎”等這樣詞語,已對疊詞有了初步印象。但對疊詞的認知僅限于表象,并不能體會到疊詞的作用。本課抓住這一語言特點,進一步了解疊詞,運用疊詞,發展學生思維。
為此,教學中結合文本的語言特點和學生的已有認知,以體會疊詞、“的”字短語、動詞為切入口,在朗讀和運用中,學習語文基本技能,積累語言,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的”,能合理搭配“的”字短語,并在讀中加以體會。(教學重點) 2.進一步認識疊詞,讀好疊詞,會用疊詞,從而體會其作用。(教學重點)
3.在語言環境中,初步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性。(教學重點)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海的美和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教學難點)
教學方式與策略
本課教學依據前測和文本特點,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情”為教學主線,采取對比感受、情境設置、朗讀感悟、動作體驗、語言實踐、閱讀
拓展等方式,將字詞句的學習與運用串成教學鏈,引領學生感知優美語言的同時,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教學背景分析
3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
分配
一、回顧課文,追問尋情 指讀課文,邊聽邊想:大海的項鏈是什么?小娃娃的項鏈是什么?
前測了解到學生能通過自讀課文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因此上課伊始,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對文本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2分鐘
二、細讀文本,品詞悟情
(一)品疊詞,悟妙用,感受美景 1.走近大海
咱們班有許多同學都見過大海,它是什么樣的?文中的大海是什么樣的?
2.學習疊詞
(1)對比感受,認識疊詞
(2)創設情境,讀好疊詞
語文學習要注重和生活的聯系,在這里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可以很快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喚起學生共鳴。
學生在第四單元中已接觸過疊詞,在這里結合語境進一步認識疊詞,突破教學重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