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晨景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上第一課欣賞管弦樂曲《晨景》山西省 - 太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五上第一課欣賞管弦樂曲《晨景》山西省 - 太原
教學目標
1.聆聽中熟記音樂主題。
2.通過聽辨、體態活動、畫旋律線等方式感受主題的重復與變化,初步了解曲式結構。
3.知道曲作者格里格及其創作背景。
2學情分析
學生對樂器音色的聽辨經驗還需積累,對作品結構的聽辨也需要積累,所以這一課將重點圍繞這兩個內容進行教學。
3重點難點
重點:記憶《晨景》主題旋律,感受主題旋律的重復與變化。
難點:感受主題的變化
4教學過程
4.1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整體聆聽,觀看樂隊演奏
導入 整體聆聽,觀看樂隊演奏。 1.學生說出認識的樂器。 2.通過視唱、模唱,對主題旋律進行認知與記憶。 【達標補充:為完成目標一、二鋪墊。】 二、感受與體驗 1.感受重復 音樂活動:聽到主題往出走,樂句結束停下來。 通過這個音樂活動感受主題重復11次。 2.感受變化 第一樂段 (1)自主聽辨,用不同的手勢表示聽到了長笛、雙簧管、弦樂組。 (2)學生感知長笛、雙簧管、弦樂組交替變化的順序。(師貼樂器圖片) (3)師生共同畫旋律線,直觀感受旋律的各種變化。 (4)再次通過走路的活動體會主題旋律的長短變化。 (5)音樂活動:通過體位變化體會調的三次升高。同時也感受出音樂中的力度變化。 (6)引出課題,板書:(挪)格里格 《晨景》。 第二樂段 (1)視唱第二樂段旋律,尋找和主題旋律的聯系:(素材取自主題旋律,但節奏拉寬了。) (2)再次聆聽,邊聽邊畫旋律線,繼續模唱第二樂段旋律。 (3)知道第二樂段演奏的樂器:大提琴。 第三樂段 (1)聽出這一樂段與第一樂段的旋律相似,指出這一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部分。聽出主題重復四次。(師畫旋律線) (2)聽出弦樂組的音色。(師貼圖片) (3)再次聆聽,發現四次重復旋律中的變化。(補充畫出變化部分) 學習小結:一個簡單的主題旋律經過不斷地變化發展,最終形成一首單主題的三部曲式管弦樂作品。音樂在重復、對比、變化中體現著它獨特的風格魅力。 【達標補充:在層層深入的聆聽中完成目標一、二。】 三、完整聆聽 1.聽音樂,做活動:聽到第一段,模仿樂器演奏;聽到第二段,模唱旋律;聽到第三段,學生依次站起表示重復的四句旋律。 2. 靜靜聆聽,感受音樂中重復與變化的美。(師指旋律線) 3.介紹曲作者格里格及創作背景。 【達標補充:在師生共同進行的音樂活動中完成目標三。】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分析教材時,我被《晨景》獨特的魅力所感染,我抓住了音樂中重復與變化這一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經過反復推敲,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越來越清楚,與學生的交流也越發順暢。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對主題旋律記憶深刻,對聽辨樂器音色也很感興趣,能夠積極的去嘗試,但在感受樂句長短的變化和高度(調)變化時,學生沒能做出快速的反應,這也說明學生對很多音樂要素的學習不是全方位的,我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中關注這一問題!而且在學生感受了音樂的美之后,如何讓他們盡情的表現與表達是我需要思考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講這課時,我們正在進行關于“曲式與結構”的小課題研究,《晨景》這一課當中我運用畫旋律線,將樂曲三段結構直觀的展現給學生,并且學生也通過唱主題、手勢畫線、體態律動等方式體驗了樂曲的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