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蝸牛與黃鸝鳥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第4單元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山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第4單元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山西省優課
《蝸牛與黃鸝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曲親切、自然、歡快、質樸、感情真切,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真實地反映了動物世界中蝸牛與黃鸝鳥和諧生活的歡樂場景,體現了動物世界的歡樂情懷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歌詞以一個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卻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深刻的道理、善意的嘲諷,都融入活潑的藝術形象之中,達到了寓莊于諧、寓教于樂的目的。
學情分析 :農村的學生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相對較少,音樂基礎知道較薄弱,在節奏、模唱等方面較為欠缺,容易跑調,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學能有所改善 。 教學目標 : 1.情感與價值觀
有感情的演唱,從音樂中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啟發同學們活撥開朗的性格和珍惜時光,好好學習的觀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謎語,聆聽、欣賞、圖片,合作歌唱等方式,達到能熟悉旋律并有感情的演唱。 3知識與能力 :熟練地掌握切分節奏和換氣記號,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
1學唱歌曲感受音樂表現
2準確演唱歌曲用明亮輕巧的聲音體驗歌曲輕快優美的情緒 3正確掌握切分音等節奏型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切分音,附點等節奏型 2正確換氣,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方法 :
講授法,聆聽法,演唱發,合作發 教學工具:
電腦,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禮儀
二、導入新課 1謎語導入
A、師:今天老師很高興給大家上這堂音樂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新朋友。(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黃鸝鳥還想邀請一位新朋友出來,你們猜猜它是誰?
謎語: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 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 (打一動物) : 生: 一起回答(蝸牛)
師:蝸牛和黃鸝鳥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 (出示課件聽歌曲)
師:誰能給老師說一說蝸牛和黃鸝鳥之間發生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生:回答
師:那么老師給同學們來整體講一遍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吧!(出示課件) 冬冬家門前有一棵葡萄樹,春天葡萄樹剛長出嫩綠的葉芽,一只蝸牛背著它那重重的殼就開始從樹低下慢慢的往上爬,這時正好被站在樹枝上的兩只黃鸝鳥看見了,它們倆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蝸牛,“蝸牛兄弟,葡萄成熟還早著呢,你這么急著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蝸牛抬頭看了看黃鸝鳥說:“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時候,葡萄不就成熟羅!”黃鸝鳥聽了搖搖頭飛走了 師:聽完這則故事,老師想問你們,蝸牛和黃鸝鳥你們更喜歡誰呀? 生:回答(出示課件)讓學生一起朗讀歌詞
B、師:這首歌曲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贊揚了蝸牛堅持不懈,積極進去的精神,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這首臺灣校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放音樂)
師:同學們,歌曲中說到葡萄在剛發芽的時候,蝸牛就慢慢的往上爬,今天蝸牛在往上爬的時候遇到了重重關卡,只要我們闖關成功,小蝸牛就能吃到美麗的大葡萄了,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師:同學們知道葡萄的味道嗎? 生:回答。(酸酸的)X X X 師:看老師這里,跟老師一塊讀,伸出你們的右手食指,跟老師畫著節拍讀一讀。 師:小蝸牛繼續往前爬,誰能告訴老師小蝸牛是怎么爬的呢?(學生模仿動作) 師:小蝸牛繼續勇敢的往上爬,你們知道葡萄成熟了是什么顏色呢? 生:回答(紫色的)X XX
師:請同學跟我來讀一下,打開你們的雙手,我們打著節奏,同學們的節奏感真強,前面都沒有難倒大家,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一塊來打一下前兩小節節奏。 (和學生一起復習前兩小節節奏)
師:小蝸牛繼續向前爬,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它的面前,誰能直接把它讀出來。 生:學生回答(大葡萄)X X X
c師:前面的難關都沒難倒大家,我們都順利的闖過去了.老師換一個方式,大家能讀一下嗎?老師讀原詞,大家讀新詞( 出示課件) 師:這兩句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歌曲的前兩句
三、學唱歌曲
(一)老師唱旋律,學生填歌詞
(二)完整聽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并畫出旋律線。
(三)通過仔細的聽賞歌曲,觀察歌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了解“換氣”記號
(四)分析歌曲結構:全曲共分兩個大樂句加一個尾聲,采用重復的節奏和重復 的旋律,易記易學。 (五)多種形式練唱:
師:“我們所有的難關都攻破了,蝸牛吃到了美味的大葡萄。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 比一比” a分小組唱
B接龍演唱
C老師表演,學生伴唱
四、小結:
通過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使我們懂得不能像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小蝸牛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學唱,并回
答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