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口哨與小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課《口哨與小狗》福建省 - 三明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口哨與小狗
課 型: 欣賞課
教學年級: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材分析:
《口哨與小狗》,又譯《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他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于1905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它描繪了小主人吹著口哨,和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
樂曲為回旋曲式。C大調,2/4拍。樂曲前面有一個短小的前奏:它取自A段的第一樂句,后半部稍有變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樂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樂器為之襯托。由于這里用了許多附點音符和三連音,顯得十分活潑而富于彈跳性。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小主人輕松、愉快的心情。經過一段過門,是樂曲的B段。它轉到F大調上,這時,口哨停止,主旋律轉給低音樂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描繪了小狗跟小主人跑跑跳跳的可愛動作,同時,也描繪了他們嬉戲打鬧的景象;緊接著A段再次出現,在一聲重音后C段出現,由八拍重音及四個輕快的音組成,小男孩和小狗眼前又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八拍重音重復四次之后,再經過一段過門,A段再現,接尾聲。 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完整感知分段聆聽再完整聆聽的方式使學生在一個個聽賞、想象、體驗活動中聆聽感受音樂,并樂于參與表現音樂,在反復活動聆聽中熟記音樂主題,理解音樂形象,從而初步了解樂曲曲式結構。在不斷的走步等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造過程中的樂趣;在游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設計亮點:
圍繞本年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在設計亮點上較為突出的是運用圖譜展示樂曲旋律,運用身勢律動解決欣賞教學難點。
1、運用圖譜展示樂曲的旋律走向。從第一遍欣賞A段樂曲開始就采用圖譜呈現樂曲走向,簡單明了的幫助學生了解樂曲。形象直觀的圖譜,很好的幫
助學生記憶了解樂曲。
2、遵循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利用豐富的情感及細膩的指導使學生能體會樂曲輕聲愉快的音樂情緒。旋律由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組成,它具有強大的美感力量。因此,本課設計在學生的帶問題聆聽、走步體驗樂曲等活動中,通過教師不斷的啟發以及學生的活動,強化和鞏固學生對樂曲情感的體會。這種方法既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對音樂各要素的聆聽體驗,又能逐漸培養學生專心聆聽的習慣。
3、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在本課教學中,采用聽、說、唱、演等環節感受,并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示范、學生踏步體會樂曲情緒,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本課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口哨與小狗》,感受音樂所描繪的小主人與小狗林間散步的情景,體驗樂曲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2、熟悉并能模唱作品音樂主題,聽辨主題情緒、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并初步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
3、能用肢體語言表現樂曲,并能配合音樂進行走步、表演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記憶。 教學重點:
1、通過聆聽記憶主題。
2、能感受與描述音樂情緒、力度、速度的變化并初步感受作品的曲式結構。 教學難點:
能較好地用走步等肢體語言的形式表現樂曲的不同樂段。 教學用具:
多媒體、彩色粉筆、鋼琴、帽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律動熱身
1、歡迎大家來到快樂的音樂課堂!上課之前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表
現一段音樂,等會兒我考考你這些動作的順序怎樣?你在音樂中聽到了哪些特殊的聲音?
【設計意圖:音樂先入為主,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巧妙設計動作為后面回旋曲式的音樂結構做好鋪墊。】 三、導入,作品介紹
美國有位了不起的作曲家名字叫普亞,他用好聽的口哨聲和管弦樂合奏合奏,創作了剛才這首動聽的音樂,曲名就叫《口哨與小狗》。樂曲表現的是一位可愛的小主人邊吹口哨邊帶著他心愛的小狗,一起在林間散步的情景。今天這節課啊,就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玩一玩,盡情感受音樂中的美妙故事。 四、 新授(分段聆聽) (一)聆聽主部A 1、初聽A段
師:請聽第一樂段,邊聽邊思考:音樂一開始,表現這個吹口哨的小主人和小狗在干什么?(教師邊聽音樂邊手執粉筆畫圖形譜。) 2、感受速度,走步練習。
師:為什么會想到他們在走路?我們聽到音樂速度是怎樣?
3、你們從音樂的情緒中感受到小主人走路時心情是怎樣?你覺得小男孩走起路來是什么樣的?請你來模仿一下。
師:對,心情愉快的小男孩走起路來昂首挺胸、蹦蹦跳跳的,就像這樣。 4、第二次聽。讓我們伸出小手邊聽邊跟老師一起畫圖譜,聽聽小主人他們是一直走?還是有走有停呢?
5、停下來時,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老師用了這個彎曲的弧線表示口哨聲,這兒有第一聲吹哨,走著走著到這兒是第二聲吹哨。(引導學生結合圖譜聽音樂理解音樂)
6、第三次聽,原地踏步體驗節奏。我們一起來表現一下小主人散步時輕快的步伐吧!聽到口哨聲時我們再起立,老師看看哪些同學走得最好就把這段音樂獎勵給他們表演,再獎勵走得特別好的當小隊長。 7、第四次聽,指定兩排繞場表演
師:我看到第X、Y排的同學走的最整齊最神氣,我把這段音樂獎勵給他
們,來,第一次口哨響起時請第X排的同學起立跟著老師繞場走一圈,第Y排的同學你們在第二次口哨響起時起立,跟著老師繞場走一圈,一定要踏著節拍走哦。來我們試一次。
8、這么好聽的音樂,讓我們用Dǖ 模唱音樂主題記憶主題。 9、第五次聽,集體表現A段
師:我們再聽一遍第一主題,這回請剛才表演的那兩排同學自己配上音樂用Dǖ哼唱主題繞場走步,其他同學在坐位上用Dǖ哼唱主題給他們伴奏。 【設計意圖:熟悉、記憶A段音樂主題,體驗A段旋律活潑歡快的音樂情緒;看圖聽音樂,暗示學生A段旋律中的四個樂句;通過角色扮演,走步充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二)聆聽插部B 1、初聽B段
師:請問小主人與小狗在散步途中有可能會發生什么事?請仔細聽第二樂段的音樂,邊聽邊感受音樂情緒發生變化了嗎?(教師合樂畫圖形譜) 2、復聽
師:這段音樂還是像第一段音樂一樣那么輕快嗎?音樂中口哨聲還有嗎?你們聽到了低沉粗厚的樂器聲嗎?讓我們帶上這些問題一起結合圖譜再聽聽音樂,哪兒是樂器表現小狗的叫聲,哪兒是表現小狗緊張的心情?
3、結合圖譜講解音樂,從粗線條表現低音樂器,從而情緒變化了。最后速度加快了情緒也相應變化,線條也變了。最后的強音要表現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3、第三次聽
師:這段音樂就獎勵全班同學一起來表演,聽到音樂中的樂器表現小狗叫聲時大家用動作配著音樂比出來。聽到音樂中速度加快情緒緊張時用你的表情與動作做出相應變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有意聽覺并初步熟悉B段旋律;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音樂要素中感知音樂的表現力,用肢體模仿小狗的動作。】 (三)聆聽主部A1
1、初聽A1
師:請聽第三樂段,你們熟悉嗎?能用Dǖ來哼唱嗎?(教師邊聽邊畫圖譜)
2、哼唱主旋律
師:與音樂第一樂段是相同還是相似?不同在哪兒?你能哼唱一下這一段旋律嗎?
3、再聽A1
師:這一次我們把這段音樂交給第Z排的同學,其他同學來扮小狗,用Dǖ哼唱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主題的記憶。】
(四)聆聽插部C
1、初聽C段
師:同學們,沿途的風景真好看,你想小男孩和小狗還會在郊游途中看到什么呢?(教師隨音樂畫圖譜) 第二次聽C段
師:哦!!小狗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啊? 生:興奮、驚訝、開心
師:有幾只?讓我們看著圖譜伸出小手一起數一數。 2、第三次聽C段
師:你們要起立幾次呢?(引導生看圖譜)對,重復了四次。讓我們跟著音樂來表演一次。
【設計意圖:這一段主旋律轉給低音樂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與A段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引導學生通過力度表現聽到的音響效果,同時運用律動感受法熟悉C段旋律并聽辨旋律特點。】
(五)聆聽主部A2
1、初聽A2
師:音樂要結束了?小主人和小狗要干嘛呢?(教師隨樂畫圖形譜) 2、復聽A2
(1)師:樂曲尾部部分小男孩用什么聲音呼喚小狗回家?小狗用了幾聲回應小主人,他們之間好像在說話。他們在說什么呢? 邊聽邊想象一下。
(2)回顧梳理。讓學生結合圖譜回憶在哪一樂段誰來表演?表演什么動作?順序是怎樣?
【設計意圖:再次檢測、鞏固學生對主部主題的記憶。】 五、完整聆聽和表現作品,了解曲式結構 1、完整聆聽樂曲
師:請邊看圖譜邊聽音樂,先不做動作,內心思考自己什么時候參與表演。 2、完整復聽樂曲,并加上動作做相應的表演,完整表現作品。 3、了解回旋曲式的結構。
師:同學們,音樂中的小主人名叫天天,他看到大家這么開心分享他的故事,也要給我們分享個小秘密,標出樂段用字母表示,了解ABACA的音樂結構形式叫回旋曲式。
4、首尾呼應,點出課前的律動也是回旋曲式結構的動作在律動。
【設計意圖:看圖譜聽音樂,完整感受樂曲,進一步熟悉全曲。通過有趣的小秘密形式讓學生感悟了解音樂的結構——回旋曲式】 六、總結
1、小天天考一考同學們:①今天欣賞的樂曲曲名叫什么?②它是由口哨和什么樂隊合奏的?③作曲家是誰?④A+B+A+C+A的曲式結構叫什么?⑤用Dǖ哼唱一遍主題旋律。
2、看到同學們這么開心的表現,相信通過這節課你們一定更加熱愛生活了,讓我們合著《口哨與小狗》的音樂,用走步合上音樂節奏有序離開教室。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意猶未盡地離開教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