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阿拉木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柳州市第十三屆小學青年教師三年級下冊欣賞課《阿拉木汗》廣西 - 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柳州市第十三屆小學青年教師匯報課
單元備課參考模板
縣區 柳北區 學校: 北雀路第四小學 姓名: 蘇陽 學科: 音樂 年級: 三年級
單 元
(寫明第幾冊、第幾單元、單元標題)
第六冊第六單元五十六朵花
主題研制
(從課標、教材、學情出發,體現基于問題解決的單元主題制定)
單元解讀
單元教學
內容及分
析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愛我中華》的歌中唱的好“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
妹是一家”,本單元選擇了幾首很有特色的民族音樂作品,包括柯爾克
孜族《幸福花兒開心上》、仡佬族《打秋千》民樂合奏《阿拉木汗》和
葫蘆絲獨奏《月光下的鳳尾竹》。通過演唱歌曲和聆聽音樂豐富學生的自然與生活常識,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學段課標要求
單元教學目標
1. 能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柯爾克孜族《幸福花兒開心上》,并熟悉而部合唱,準確演唱重音記號。
2. 能用和諧,自然的聲音演唱仡佬族《打秋千》,了解下滑音記號并準確演唱。
3. 能感受《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情緒,并能哼唱樂曲的主題旋律。 4. 認識民族吹奏樂器葫蘆絲,并感受傣族音樂風格。
5. 能感受維吾爾族民歌《阿拉木汗》的歡快情緒,并能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4課時
課 時 設 計
課 時 解 讀
教學內容 欣賞課《阿拉木汗》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樂曲《阿拉木汗》歡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聽、唱、奏、跳來了解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的節奏特點。
3.能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教學 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樂曲《阿拉木汗》歡快活潑的情緒。 難點: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教法學法 教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學 過 程 一、激趣導入
二、新課教學
1.出示課件:游戲:民歌連連看 2.師總結(民族音樂特點的提升)。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具有濃郁新疆色特的民樂合奏曲《阿拉木汗》,先一起來欣賞由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這首《阿拉木汗》。在欣賞的同時,思考這首樂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二、欣賞音樂: 1.聆聽音樂:女子十二樂坊演奏視頻。 提問:這首樂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2. 這首歌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節奏富有舞蹈性。給我們帶來一種熱鬧、熱烈、熱情的感受。 3.哼唱:
(1)進入課本樂譜,哼唱旋律。 (2)用“la”來哼唱旋律。
(3)新疆音樂特點: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后半拍起唱的地方講解 (4)跟著旋律拍一拍節奏。
4.演唱歌曲:
(1)出示歌詞,師范唱; (2)生跟唱,同時打拍子; (3)簡單介紹“阿拉木汗”。 5.分辨民族樂器:
(1)再聽音樂,看視頻,找一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用了哪些樂器? (2)師生分享看到的樂器。
(3)情景模擬:看視頻,生模擬民族樂器的演奏姿勢,為這首音樂伴奏。 6.打擊樂器合奏表現音樂 (1)出示總譜,聽賞音樂
(2)逐句練習鈴鼓、響板、三角鐵的節奏,注意空拍。 (3)合奏表演 7.新疆舞步學習
(1)觀看視頻,自主學習 (2)跟音樂旋律表演 三、課堂小結
1.說說今天學習的收獲。
引導學生聽辨不同民族的音樂。
總結特點
彈旋律 帶唱
拍節奏 彈唱
帶領學生模擬感受
聽 欣賞 說 哼唱
拍節奏
唱歌詞
找樂器
模擬民族樂器演奏
看視頻,自主學習
通過各民族音樂進行對比,引入課堂。
通過旋律感受音樂
拓展: 歌詞
深入了解民樂合奏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三、小結 2.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用了聽、唱、奏、跳的形式了解和感受了新疆維吾
爾族音樂的特點,
3. 簡介西部歌王——王洛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