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故鄉的小路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五課《故鄉的小路》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五課《故鄉的小路》浙江省優課
教材分析
《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宮調式,單二部曲式。歌曲以委婉而又抒情的旋律、和諧的二聲部,表達人們回憶童年時激動、思緒聯想萬千的心情,曲調流暢而又抒情。
歌曲的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此段音區低而深沉,樂句都以弱拍起音開始,平穩的曲調,表達了人們帶著思緒萬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對往事美好的回憶。在第一樂句中的臨時變化音使旋律色彩發生變化,讓人浮想聯翩,在音調上使人感到對小路是多么親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樂句中一個八度跳進,使人仿佛追憶到兒時歡樂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并加入第二聲部的合唱,使情緒漸漸地得以抒發,在音區上升高,成為歌曲的小高潮,由衷地抒發了熱愛家鄉的心情。結束以哼鳴重復末樂句的后半句,仿佛還沉浸在無窮的思念之中,仿佛往事歷歷在目,人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童年還有很多美好的話語要向你傾訴……
2教學目標
一、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追憶故鄉的美好,表達對故鄉的熱愛。
二、唱準變化音,了解變化拍子并能正確演唱。
三、能用柔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合唱歌曲《故鄉的小路》中的的一個聲部,進而嘗試二部合唱,體會合作之美,和聲之美,和諧之美。
3學情分析
本班為四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方面都不錯,尤其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音樂感悟和個性獨特見解。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較豐富,善于關注音樂要素,樂于思考、探究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以及音樂情緒之間的關聯。最為明顯的是,孩子們很享受音樂課堂。《故鄉的小路》是第九冊的內容,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作品的情感表達及音樂風格還是很適合四年級孩子的音樂審美的。他們剛剛學過變化音,也慢慢接觸了教材中幾首合唱歌曲。把這首作品帶給孩子,旨在把歌曲中豐富的情感表達帶給他們,讓他們獲得美好的音樂體驗,在唱好一個聲部的基礎上,嘗試二部合唱。
4重點難點
一、感受歌曲風格特點,理解、表現《故鄉的小路》的情感內涵。
二、變化拍子地準確演唱;嘗試二聲部合唱。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送你一支歌《大海啊,故鄉》
師:大海,你好!故鄉,你好!同學們,你們好!我們蒼南位于東海之濱,寬廣遼闊的大海就像媽媽一樣,我們都是海的兒女。送你們一支歌,讓我們在音樂的懷抱中與大海對話,對故鄉傾訴。訴說我們心中對大海、對故鄉無限的深情,無比的熱愛。
學生體態律動感受三拍子節奏特點,并用奧爾夫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提問:這首《大海啊,故鄉》是幾拍子的歌曲?
三四拍子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師小結:《大海啊,故鄉》用略帶搖蕩感的三拍子,輕松、愉悅、優美,我們仿佛置身大海的搖籃。
二、新課教學
1.出示歌曲《梨花又開放》片段,感受四四拍子節拍特點。
師:詩人、作家用文字表達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作曲家則用音符寄托對故鄉的思念。這首歌曲同樣是表達對故鄉對往事的追憶,但作曲家用了四四拍子,我們來感受一下四四拍子又是什么特點?
學生聆聽歌曲片段,感受四四拍子節拍特點,自由回答:抒情、寬廣、深沉……
2.變化音
(1)出示:“媽媽坐在梨樹下 紡車嗡嗡響”
師:除了選擇合適的節拍,作曲家還會選擇一些合適的音樂
符號來幫助他表達情感。學生聆聽這一樂句,說說用了什么音樂符號?
(2)學生試唱,感受變化音的作用。
生自由回答:勾起甜蜜的回憶……
師小結:變化音具有穿越的魔力,讓游子夢回故鄉,重溫往事。我們跟隨游子回家的腳步,踏上故鄉的小路,走向游子心底的圣地。
3.變拍子
(1)聆聽《故鄉的小路》片段,請在聽到變化音的地方舉手示意。
思考: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2)聲勢律動,再次聽辨。
(3)出示曲譜,認識“變拍子”。
(4)提問:兩種拍子在歌曲中是按怎樣的規律出現的?
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尋找答案。
5.學習歌曲第一聲部
(1)學唱第一樂句,唱好弱起小節、變換音。
師:除了變拍子,在這首《故鄉的小路》中,作曲家還用了哪些音樂法寶?
學生回答。
演唱第一樂句,唱好弱起小節,唱準變化音。注意聲音連貫,氣息平穩。
(2)圖譜呈現歌曲基本節奏型。
師:作曲家用了那么多的音樂法寶來表達他對故鄉的魂牽夢縈,但整首歌曲卻只用了一種基本節奏型,卻還是能勾起我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請隨著老師的畫筆走進這神奇的音樂世界。
第一段師畫圖譜
第二段學生跟隨音樂畫圖譜。
(3)解讀圖譜:每一樂句都以弱拍起音,每一句節奏都很相似。
(4)師生PK,老師“學習”第一樂段,學生自學第二樂段。
聽范唱。
師生用“lu”模唱。
唱歌詞。
(5)問: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在旋律和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回答:第一樂段曲調平穩,著重表達對往事的回憶,情緒深沉、平靜。第二樂段曲調起伏,情緒較為激動,抒發了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
(6)師:游子對故鄉魂牽夢縈,在夢中,路旁的小花時刻傾訴著故鄉的點點滴滴。
指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深情而激動地演唱第二樂段。
(7)師生用柔美的聲音再次深情演唱,唱出力度對比,情緒對比。
(8)學唱結束句。
提問:結束句給你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要在歌曲最后加上“Hm ”的哼鳴?
生自由回答: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念遠未停止,往事歷歷在目,仿佛還要向你傾訴……
生演唱結束句。
6.學習歌曲第二聲部
(1)師:世上的路有無數,最難忘的是故鄉的小路,路旁盛開的小花給我歡樂和幸福。
生自學第一樂段,唱準八度大跳音程。師范唱第二樂段第二聲部。
(2)生學唱歌曲第二聲部。
師:高聲部激動熱烈,低聲部淺吟低唱,我們一起來唱唱第二聲部。
7.嘗試二聲部合唱
(1)師:故鄉的小路是我童年走過的路,印下我第一串腳印;是我離家走過的路,印下我一次次遠行的腳印。這密密麻麻的腳印化為兩條相互交融的旋律線,始終縈繞在我心懷。
聽范唱錄音,感受二聲部和聲效果。
(2)生唱第二聲部,與范唱錄音合作。
(3)聽琴演奏雙聲部。
(4)嘗試二部合唱。
(5)鞏固練唱。
三、拓展延伸
1.師:我們在嘗試合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合作之美,初步感受到和聲之美,和諧之美。下面老師想與《故鄉的小路》的范唱錄音進行合作,為同學們獻上一曲“不一樣的合唱”。
師生合作,將《大海啊,故鄉》與《故鄉的小路》結合,創造性地改編歌曲。
2.音樂廳
聆聽《橄欖樹》合唱版,再次感受弱起小節、變化拍、變化音對歌曲的作用。
3.小結:歌如詩般,不染人間塵埃。人在遠方,故鄉永在心底。愿故鄉的小路永遠飄蕩如詩如畫的動人歌聲。
活動2【導入】教學反思
《故鄉的小路》低沉委婉的旋律,深情地向我們訴說著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故鄉濃濃的回憶和深深的眷戀之情。如何用歌聲表達這種蘊藏在內心的“游子思鄉之心”充沛情感,對于幾乎沒有離開過家人和故鄉,尚處在小學四年段的孩子來說,成了一道難題;而這首歌曲中的變化拍子、弱起小節、變化音、二聲部合唱也對三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提出更高更難的要求。
如何把“難點”變成“亮點”?通過對本單元目標細致的解讀,我把教材進行了重構,以“故鄉情”為主線,將音樂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孩子可見可感、直觀易懂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分析、聆聽比較、圖譜感受分析、合唱改編等方式,引領學生踏上“故鄉的小路”。同時遵循了大目標、小步走、有效積累的教學方法,在無形中落實了雙基,培養了學生的歌唱能力,也體驗感受多聲部的魅力。
我對難點作了充分的鋪墊,利用身體動作、奧爾夫樂器輔助感受節拍規律,通過圖譜清晰地了解變拍子的節拍組合方式以及節奏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專注聆聽音樂。為了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廣度和深度,我還選擇了貼近學生年齡特點、描寫故鄉的不同藝術作品,在聆聽中感受不同作品的情感表達,使孩子們了解到:對家鄉的記憶,不僅僅在那條通往故鄉的幽靜小路上,那風吹浪涌的大海,那漫天飛揚的梨花,那夢中的橄欖樹,無不寄托著一個游子對家鄉的深深離愁別緒。
“啊,彎彎的小路,夢中我思念的路;啊,路旁的小花,時刻向我傾訴……”悠揚的歌聲在教室里響起,孩子們沉浸在音樂編織的鄉音鄉情里,歌聲雖稚嫩,音樂的種子已然生根發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