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情系江淮,拔根蘆柴花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情系江淮唱拔根蘆柴花 -張家港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少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情系江淮唱拔根蘆柴花 -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拔根蘆柴花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本節(jié)課《拔根蘆柴花》選自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是一曲反映江南水鄉(xiāng)人民插秧情景的江蘇民歌。樂曲分為三個樂段,A、C樂段多以八分音符為主,而B段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整首歌曲由高音區(qū)起腔起伏大,聲調高亢、歡快,節(jié)奏明朗,具有活潑的山野風格。這是一節(jié)以學唱為主,融入欣賞、演唱和創(chuàng)作于一體的音樂綜合課。在直觀的情境中讓學生了解歌曲的誕生背景和感情色彩。在“聽一聽、唱一唱、動一動”等過程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感受民歌的獨特魅力。教材設計本節(jié)內容,意在從民歌引導學生充分領略江南豐富多樣的色彩與風貌,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學情分析:
五年級五年級學生對于音樂興趣濃厚,也已經掌握了初步的演唱技能,同時具備一定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但在體會音樂作品的音樂情緒及其感情上,還有待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因此這堂音樂課,著重引導學生在能有熟練演唱的基礎上,感受江蘇民歌的風格特點和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對于中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設計理念: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歌唱為橋梁,來感受“情”、享受“美”。輔以直觀的情景模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鑒賞。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熟練的演唱《拔根蘆柴花》并嘗試用方言演唱,把握裝飾音的唱法。 2.在欣賞、勞動、演唱的過程中掌握歌曲的情緒,表現(xiàn)揚州民歌的獨特魅力。 3.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民歌的興趣及愛好,對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產生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感情色彩。
教學難點:
裝飾音的唱法,尤其是下波音處的唱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聆聽江蘇民歌
導語:同學們今天陳老師給大家?guī)淼娜捉K民歌,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1、《打麥號子》
這首歌曲歡快熱烈,表現(xiàn)的是什么場景呀? 這是江蘇靖江的民歌,是人們打麥時演唱的歌曲,用一領眾合的形式邊勞動辺喊號子,讓我們感受到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我們知道民歌可以分為山歌、小調、勞動號子,這首《打麥號子》很顯然是一首勞動號子,下面我們再聽一首揚州民歌。
2、《楊柳青》
這首歌曲情緒怎么樣? 這是一首用揚州方言演唱的小調,也是表現(xiàn)人民田間勞動時的場景,歌曲歡快活潑,表現(xiàn)了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揚州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這個城市不僅有美景、有美食,當地的人們?yōu)榱耸惆l(fā)他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民歌呢,下面陳老師再給大家演唱一首揚州民歌。
3、《拔根蘆柴花》
這首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場景呢?我們一起來看下歌詞,“()”里的是襯詞,我們不讀,“叫我里來„”哦原來他們在插秧呢!你見過插秧嗎?我們來體驗一下吧!
跟陳老師一起來學一學插秧的動作吧!左手抓好一把秧苗,右手開始插秧“一二三四”,秧苗要排整齊,慢慢一排排往后退“一二三四”,彎下腰勞動起來(老師演唱第一第二樂句)
農名伯伯插秧都要彎著腰,辛辛苦苦勞動一整天,累不累啊?恩,他們很辛苦。但是辛苦勞動以后看到這整整齊齊的秧苗,心情又怎么樣了呀?
“小小的郎兒來„”(老師演唱第三樂句)雖然他們辛苦的滿頭大汗,但是看看這整整齊齊的秧苗,心里非常的開心,跟著陳老師做一做。農民伯伯仿佛看到了沉甸甸的稻子壓彎了腰,已經想象到了大豐收的場面,開心到了心里面,農民伯伯的幸福就這么簡單!
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勞動的快樂吧!
我們感受到農民伯伯雖然辛苦,但是他們有著樂觀的態(tài)度,這首《拔根蘆柴花》就是他們勞動時候演唱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老師演唱第一段歌詞)
二、學唱歌曲
導語:同學們,我們發(fā)現(xiàn)歌詞中既有勞動的動態(tài)又有情感的抒發(fā),老師根據這個特點,已經用三種不同的顏色把歌曲分了三個樂句,第一樂句藍色部分是勞動的動態(tài),是實詞,第二第三樂句出現(xiàn)了很多花的名稱,和插秧有沒有關系呀?
揚州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花是農民伯伯隨處可以見到的,在他們心中花代表著美好代表著希望,農名伯伯是借花寄興來表達他們愉快的心情,剛剛我們欣賞的《打麥號子》中有這個特點嗎?我們來找一找。(海棠花)這些花都是表達了他們愉快的心情,都是特有的襯詞。
A.首先我們來聽一聽第一樂句的旋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
1、第一第二小節(jié)是重復的旋律,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節(jié)奏比較密集,顯得活潑,我們來唱一唱。
2、第一小節(jié)起音在高音還是低音上?起在高音上并且重復同樣的旋律,強調了人們的心情怎么樣啊?愉快,我們用愉快的心情唱一唱。 3、加入歌詞
4、連線處有什么特點?這是民歌的一大特色,一字多音的唱法,唱的柔和連貫一些。
真棒!聽一聽陳老師接下來唱的這一遍和同學們剛剛唱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這一遍陳老師加上了裝飾音,這又是民歌的一大特色,我們來看一下波音記號。波音分上波音和下波音,中間有一豎的我們叫它下波音,試著劃一劃,唱一唱。
歌曲加上下波音以后給你什么感受?
是啊,下波音加上旋律的重復強調了人們的心情像波音的記號一樣,心情像波浪一樣開心快樂,強調的愉快的心情,并體現(xiàn)出揚州人民擁有江蘇北方人的樂觀爽朗的性格,你們感受到了嗎?
第一樂句的最后一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前倚音記號,把前倚音唱的圓潤連貫一些,把手拿出來劃一劃,唱一唱。
B.下面跟陳老師唱一唱第二第三樂句的旋律,注意加上裝飾音記號 1、我們發(fā)現(xiàn)第二樂句的開頭和第一樂句很相似 2、下波音、前倚音、小切分唱好 3、加歌詞。
4、第三樂句開頭也起在高音上,要把快樂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5、連線處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要連貫柔和一些。前倚音和一字多音又體現(xiàn)了揚州人民擁有江蘇南方人的溫婉柔美的性格。
我們來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一段(1、鋼伴 2、伴奏)
C. 同學們唱的真不錯,還記得我們剛剛的動作嗎?我們加上動作辺勞動辺歌唱吧! D. 同學們民歌來自于民間,用方言演唱跟能體現(xiàn)出民歌的韻味(播放方言版) 陳老師把個別字換成了揚州方言,我們來聽一聽,是不是更有地方特色。想不想嘗試一下呀?我們來唱一唱。 同學們唱的還真有揚州味兒呢!
E.我們來讀一讀歌曲第二第三段歌詞,“()”里的是襯詞,我們不讀。看到出揚州人民非常的淳樸、勤勞,我們來唱一唱。
F.我們感受到他們非常勤勞,熱愛生活,下面我們來接唱歌曲,藍色部分由陳老師來唱,橘色部分由同學們演唱,綠色部分我們一起唱,讓我們在合作中體會農民伯伯在勞動時團結、愉悅的心情吧!(播放伴奏) 我們發(fā)現(xiàn)揚州人民既有江蘇北方人的樂觀爽朗的性格,又有江蘇南方人的溫婉柔美,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熱愛生活!最后讓我們在領略揚州風光的同時來演繹這首民歌《拔根蘆柴花》,全體起立,讓我們離揚州更近一步!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有沒有喜歡上揚州這個城市呀,有機會一定要去欣賞那里的美景,品嘗那里的美食,當地的人們都非常的熱情!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屬于當地的民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搜集跟大家分享!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