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拔根蘆柴花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江陰市小學音樂“三力課堂”教學大比武蘇少課標版五下唱拔根蘆柴花 -江陰市云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少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情系江淮唱拔根蘆柴花 -江陰市云亭實驗小學
《拔根蘆柴花》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熟練地演唱《拔根蘆柴花》,并能用一領眾和、對唱、齊唱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
2、能積極地參與到律動活動中來,模仿農民拔秧、挑秧、插秧的動作。通過跟著老師有節奏地律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恒拍感。
3、通過學習,知道“秧號子”有解除疲勞、鼓舞情緒、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4、通過學習,了解“下波音記號”,并能唱好歌曲中的“下波音記號”。 5、嘗試用揚州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膽的演唱體悟和表現民歌的特色。 6、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民歌的喜愛。
7、了解民歌的一些特點:①使用民族五聲調式②出現襯詞③運用“一字多音”④運用“裝飾音”⑤方言演唱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唱好、唱美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唱出民歌的韻味兒。教學難點:“月下”的切分節奏、 “開(口虐)”的一字多音。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師生互動
1、同學們,最近《中國詩詞大會》比較火,你們看過嗎?老師也出個題考考你們:“煙花三月下揚州”,說的是哪一位大詩人呀?
2、今天,我們就追隨大詩人孟浩然的腳步,走進揚州,一起來感受當地的音樂文化。
二、學體態律動感受歌曲
1、師:初次見面,老師唱段揚州民歌送給大家。如果你們喜歡我的演唱,聽完別忘了給我一點掌聲鼓勵。(師唱《拔根蘆柴花》第一段歌詞)
2、師:老師唱的是一首流行于江蘇揚州地區的“秧號子”,也叫“秧田歌”。主要唱用于插秧等勞動中。同學們,每到插秧時節,不少人都在水田里忙碌著。 a、你們瞧,這個阿姨在拔秧。誰來模仿她的動作?勞動人民勞動時都有一定的節奏,你能試著用這個節奏來拔秧嗎?(2拍一次)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拔秧吧!(師帶生做動作)
b、這位叔叔挑秧走。你能來模仿一下嗎?你能有節奏地挑著秧走嗎?可以用這個節奏來試試。讓我們跟這位挑秧師傅一起來學一學吧!
c、這位阿婆插秧忙。老師可是個插秧熟練工,你們愿意學學我的本事嗎?我們用這個節奏來插秧。
3、師放《拔根蘆柴花》范唱為同學們的勞動助興。
師:學會了這三樣技術活,讓我們一起加入當地農民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吧! (三段歌詞分別帶同學們做拔秧、挑秧、插秧的動作。)
4、師:同學們,勞動時有“秧號子”相伴,你們感覺如何?是不是感覺疲勞都減輕了,更有干勁了?“秧號子”呀就是有解除疲勞、鼓舞情緒、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三、學唱歌曲
1、復聽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師:這首“秧號子”有個有趣的歌名《拔根蘆柴花》。同學們一起來看看,這就是蘆柴花。蘆柴花就是蘆葦開的花,俗稱蘆花。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唱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先請同學們看著歌詞聽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和情緒?(中速 明快、悠揚地)
2、感受旋律特點
a、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旋律。這首歌曲由三個樂句組成,一段體結構。老師來唱一下旋律,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畫旋律線,體會一下:歌曲的旋律線特點? 師小結:歌曲的旋律起伏較大,具有山野風格。
b、師:接下來,同學們跟著老師輕輕唱譜。找一找:旋律中出現了哪幾個音? 師小結:在我國的民歌中經常只使用do re mi sol la五個音,我們把它稱為——民族五聲調式。
出示民歌特點一:使用民族五聲調式。 3、生跟琴自己唱譜
師:同學們自己跟著鋼琴來試試,把聲音唱出來。 4、分析襯詞
a、師:這首“秧號子”有三段歌詞,雖然有三段,但后面都是?(相同的)這些相同的部分和前面括號里的都是歌曲的“襯詞”。
b、師:很多同學可能迫不及待想填詞唱了,好,老師放范唱,請同學們張口默唱,等會告訴老師:歌曲的襯詞都唱了些什么?(各種花名)
師:襯詞在歌曲中沒有實際意義,但歌曲中運用多種花名作襯詞,讓歌曲都因這些花名而變美了。
出示民歌特點二:出現襯詞,美化歌曲。 5、唱第一段歌詞
師:同學們跟著鋼琴唱一唱第一段歌詞,待會說說哪幾個地方唱起來有點小問題?
突破難點:“月下”的切分節奏、 “開(口虐)”的一字多音
解決方法:“月下”上面是切分節奏,中間的切分音改變了強弱規律,所有這個“下”字唱的時候稍微強調一下。(老師示范)
“開(口虐)”這2個字都是?(“一字多音”),哪個字上面的音更多,拖得更長?(老師示范)你可以像老師這樣畫一畫圓滑線,用氣息把“一字多音”唱得連貫又圓潤。
6、指導學生唱好一字多音
師:像“(口虐)”這樣的“一字多音”在歌曲中還有好多,我們把這幾個跟老師也來畫一畫圓滑線。我們邊張口默唱,邊畫。想一想:“一字多音”的出現使歌曲聽起來怎樣?
出示民歌特點三:運用“一字多音”,使歌曲委婉動聽。 生跟琴再次唱第一段歌詞,唱好“一字多音”。
師:同學們跟著鋼琴再來試試,身坐正、背挺直,用氣息來帶“一字多音”。唱好“一字多音”,唱美歌曲。 7、學習“下波音記號” 師:請同學們再聽老師唱一唱前2小節,你覺得哪2個字發生了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變化呢?
師:原來是這個可愛的小記號,它叫“下波音記號”,唱的時候要像小波浪一樣往下走再回來。(師示范,生學習。提醒學生唱得輕巧些)
師:我們可以用這個手勢來幫助自己唱好“下波音記號”。(師示范) 師帶生唱一唱前2小節。
師:還有那些地方有“下波音記號”?你能試著自己來唱一唱嗎?(師帶生唱好后2個“下波音記號”)
8、復習“前倚音”
師:同學們,“下波音記號”是裝飾音的一種。這首歌曲中還出現了一種裝飾音你發現了嗎?對啦!這個小音符叫“前倚音”,唱的時候要轉個小彎。我們用這樣的手勢來唱好它。(師示范,生學習) 9、指導學生唱好“裝飾音”
師:歌曲中這么多裝飾音的運用,使歌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再來唱一唱,感受一下。唱好“裝飾音”的好方法別忘了用一用哦!
出示民歌特點四:運用“裝飾音”,使歌曲更有民歌的韻味兒。 10、生有感情演唱第一段歌詞
師:剛才一遍同學們唱得非常好!如果再帶著感情有表情地唱就更棒了!同學們跟著鋼琴試試看。 11、唱二三兩段歌詞
師:同學們這次的演唱打動了老師,老師還想聽你們唱一唱二三兩段歌詞。 12、完整唱歌曲 師:我們已經能熟練地跟琴演唱,下面我們就完整地隨著伴奏音樂大膽地唱出來吧!
四、采用多種演唱形式表現歌曲
師:同學們,歌曲有三段歌詞,你們能設計一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的美
嗎?
三段歌詞分別采用:一領眾和、男女對唱、齊唱。演唱時加上拔秧、挑秧、插秧的動作。
五、學習用方言表現歌曲
1、師:同學們唱得不錯,民歌往往用當地的地方語言來演唱更為親切動聽,因為民歌就是當地人民的口頭音樂創作。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揚州方言版的《拔根蘆柴花》。聽一聽!你能學一學其中幾個關鍵字的發音嗎? 2、跟師學習幾個關鍵字的揚州方言發音。
3、師:同學們現學現賣,用揚州方言來演繹這首《拔根蘆柴花》,一定別有一番滋味。
生用揚州方言唱。
出示民歌特點五:方言演唱,顯示地方特色。 六、總結
1、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還嘗試了用揚州方言演唱了這首歌曲。通過歌曲的學習,了解到了我國的民歌有哪幾大特點呀? 生說一說 2、師小結 師:民歌是我國音樂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有一些好聽的民歌由于長期沒有人傳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們自己的國土上了,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去關注咱們國家的民歌藝術,讓她能一代代傳下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