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情系江淮,鳳陽花鼓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情系江淮鳳陽花鼓-江蘇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少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情系江淮鳳陽花鼓-江蘇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歌曲《鳳陽花鼓》,初步了解《鳳陽花鼓》的歷史文化,了解“魚咬尾”、“襯詞”等民歌常用的創作手法。
2.情感目標:了解和喜愛鳳陽花鼓,并能用稍快的速度、喜悅的情緒表現歌曲《鳳陽花鼓》。
3.能力目標:A.能唱好歌曲中的切分音、襯詞。
B.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2設計理念
1.緊扣音樂元素,把握民歌特點。
《鳳陽花鼓》是流行于安徽一帶的民間歌舞曲,富于生活氣息的地方特色。教師緊扣音樂元素,從開始的感性聆聽到后面的理性介紹,再到歌曲教學中重點解決切分音和襯詞兩個難點,了解魚咬尾的創作手法等,教師緊緊抓住民歌的特點進行教學,從各個方面讓學生了解和體驗民歌常用的創作手法。
2.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體驗。
《鳳陽花鼓》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經典民歌,有很多的版本,教師除了教學歌曲之外,還讓孩子們欣賞了各種不同版本的《鳳陽花鼓》,豐富孩子們的音樂體驗,拓展了孩子們的音樂視野,為學生的音樂表現和音樂實踐作了很好的鋪墊。
3.重視音樂實踐,搭建表現平臺。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該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創編表現歌曲,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搭建表現自己,展示自我的舞臺和空間,使學生用音樂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在音樂實踐中享受到音樂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3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展,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受流行音樂的影響,已經不滿足于課堂教學上的曲子,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逐漸減弱,他們渴望音樂,卻不喜歡書本上的歌曲。因此,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教師要靈活處理、自由組合教材,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質,并在教學中進行教育,滲透人文思想,使學生得到高尚的音樂情操熏陶。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稍快的速度、喜悅的情緒表現歌曲《鳳陽花鼓》。
教學難點:能唱好歌曲中的切分音、襯詞,并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感知體驗 導入歌曲
1.欣賞花鼓表演。
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音樂課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安徽民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師表演)
2.認識鳳陽花鼓。
師簡介鳳陽花鼓。
3.嘗試為歌曲伴唱。
請學生模擬鑼鼓的聲音用“咚 嗆嗆 咚咚 嗆”的旋律短句來為歌曲伴唱,并注意強弱。
活動2【講授】層層深入 學習歌曲
一、教學襯詞部分
1.找襯詞。師:請你們再來欣賞一遍歌曲,聽完了,告訴我,你感覺哪一句最有特色?
2.講作用。師簡介襯詞作用。
3.找規律。請學生找出襯詞部分相同的樂句。
4.接龍學。師唱一三句及最后一句,生唱二四句。
5.做處理。當歌曲中連續出現兩個相同樂句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力度的變化處理來增強表現力,你們聽!(師范唱)請你們也來試一試。最后一句有點難度,我們放慢速度來唱一次,師示范,我們加快速度來唱一次。好,我們把襯詞部分連起來唱一次。
二、教學歌曲部分
1.合作唱。師:現在我們來一個小小的合作,老師唱前面的部分,你們來唱襯詞的部分。
2.分樂句。請學生找出歌曲中(除了襯詞)一共有幾個樂句。
3.找規律。老師唱歌譜,請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每一個樂句結束的音和下一句開始的樂音有什么特點。
師簡介魚咬尾。
4.合作唱。師唱一三句和最后的補充樂句,學生唱二四句,并注意觀察,二四句有什么特點?
5.完整唱(前面部分)。
6.講難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歌譜,(點擊課件)這幾處的節奏有什么共同點呢?老師告訴你們,這些都是切分音,切分音的運用,改變了原來的強弱關系,中間的音要唱得重一些,長一些,兩邊的音要唱得短一些,輕一些。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6.完整唱(整首)。現在就讓我們連起來完整地唱一遍。
7.接龍唱。我們來接龍唱,請這邊的同學先唱,這邊的同學后唱,到襯詞部分就一起唱。
8.合作唱。請學生加上前面學習的伴唱,分聲部合作表現歌曲。
9.情緒唱。師:左手鑼、右手鼓,手拿著鑼鼓來唱歌,你們知道嗎?在鳳陽,凡逢年過節、遇到喜事,接待賓客,鳳陽人總要熱情地唱起這首歌曲,把心中的喜悅和祝福送給大家,那你們能把祝福通過歌聲送給大家嗎?
那我們演唱的速度要?情緒要?來,讓我們抬抬小眉毛,保持微笑,用歡快的歌聲來表現鳳陽人們的喜悅心情!
活動3【活動】合作探究 表現歌曲
1.欣賞合唱版《鳳陽花鼓》。
師:《鳳陽花鼓》作為一首家喻戶曉的經典民歌在中國大地上廣為傳唱,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另外一個版本的《鳳陽花鼓》,請你們來聽一聽,這個版本的鳳陽花鼓跟我們今天唱的有什么不同?采用了怎樣的演唱形式呢?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呢?(播放無伴奏合唱)
師生交流。
2.練習輪唱。
師生討論,為歌曲的前四個樂句設計輪唱,表現載歌載舞、鑼鼓聲聲的情景。
3.整體表現。
齊唱——輪唱——合唱(加入伴唱)
活動4【作業】拓展欣賞 小結延伸
1.學生欣賞另一個版本的《鳳陽花鼓》。
師:同學們,一首安徽民歌《鳳陽花鼓》讓我們感受到了鳳陽人們的快樂和喜悅,可是你們知道嗎?舊時的鳳陽旱澇災荒不斷,許多人唱著花鼓,乞討為生。下面大家就來聽聽這首舊時的《鳳陽花鼓》。聽聽它在訴說什么?
( 音樂起: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2.師生交流。
3.小結延伸。
師(結束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勞動人民唱著不同版本的鳳陽花鼓,表達了他們不同的心聲。由此可見,音樂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將我們的民歌發揚光大,使它代代相傳……
師生在《鳳陽花鼓》音樂聲中愉快地走出教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