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教師基本功
所屬欄目:小學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全國小學英語教師基本功牛津版五年級《Module 4 Unit 11 W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6年全國小學英語教師基本功比賽優質課視頻牛津版五年級《Module 4 Unit 11 Water》湖北商玲
牛津英語(上海牛津版)五年級上冊Unit4 The Natural world教學設計
湖北宜昌金東方小學 商玲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牛津英語(上海牛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課型是會話課,教學內容是奶奶和孫女談論泡茶的對話。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學會運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來描述泡茶的步驟。
該課的操作性和文化氣息很強,由于泡茶的方法會根據茶的種類而發生變化,所以教師根據地域和茶文化的差異,設計了真實的情境:教師教學生泡家鄉的茶,引導學生將所學語言與本地茶文化相結合,最后學生向教師介紹當地的茶。教師從選茶、準備茶具、了解泡茶的步驟和體驗泡茶這四個方面一步步引導學生用英語來描述,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猜測、思考、歸納、表達和體驗。同時,教師圍繞真實的情境,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體驗,大膽表達;另一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落實語言知識點的訓練。
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福建廈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該校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活躍。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理解、聽懂并認讀如下詞匯:first, next, then, finally, tea, teapot, cup, hot water, 能明白詞匯put…in和pour… into的意思,并能邊讀邊做相應的動作。
(2)能運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來描述泡綠茶的步驟。
(3)能根據已學的語言,并運用已有的知識來介紹當地紅茶和烏龍茶的沖泡步驟。
2.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了解兩地茶文化的差異,培養文化意識。
(2)通過朗讀、展示等活動,能初步掌握簡單的泡茶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模仿和表演對話。
2. 運用新的語言介紹泡茶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茶葉、茶壺、茶杯、功夫茶具、句型條、頭飾、地圖板塊等
五、教學過程
Step1:Warm-up and Task
1.教師介紹家鄉,創設情景
上課伊始,師生相互問候,教師介紹評價機制,埋下伏筆。接著播放PPT介紹宜昌,介紹宜昌的特產五峰綠茶。然后拿出一杯五峰綠茶,請學生品嘗,并表達感受。
T: Mmm, it tastes great. Would you like some?
T: How’s the tea?
S: It’s sweet. It’s a little bitter.
T: Do you like it?
S: Yes, I do.
T: I’m happy you like it.
2.提出任務,導入主題
教師依據真實的情景,提出任務:教師教學生泡家鄉的茶,最后學生向教師介紹當地的茶。
T: I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kinds and famous tea in Fujian. So today I teach you how to make green tea from my hometown, and at last you tell me how to make tea from your hometown. OK?
S: OK.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家鄉和特產綠茶,不僅能迅速拉近師生距離,還能快速進入本課情境和主題,通過讓學生品嘗綠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Step2:Lead-in
1. 引導學生思考:泡茶前需要準備什么?(見圖1)學習詞匯tea, cup, teapot, hot water, covered bowl.
T: Before making tea, what do we need?
S1: We need some tea.
S2: We need hot water.
S3: We need teapot.
S4: We need cups.
T: Yes. You know tea very well. But sometimes we need teapot for some tea, sometimes we need covered bowl for other tea.
(圖1)
2. 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泡茶需要幾個步驟?(見圖2)引發學生學習對話的欲望。
T: How many steps do we make green tea?
S1: Three steps.
S2: Four steps.
T: Look! Kitty and her grandma are making green tea too. Let’s watch and find the steps with them.
(圖2)
【設計意圖】從介紹綠茶,到準備茶具,再到猜測泡茶的步驟,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去了解泡茶,為了學會泡綠茶,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產生學習對話的欲望和動力。
Step3:Learn the conversation
(1)整體感知對話,引導學生發現、觀察和歸納單詞
教師播放對話課文,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泡茶的四個步驟(見圖3)。
T: How many steps do we make green tea?
S: Four steps.
T: Yes, we need four steps. How do you find that? There are four words can help us. What are they?
S: First, next, then, finally.
(圖3)
【設計意圖】旨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歸納視頻動畫傳遞的信息,總結出first, next, then, finally這四個生詞,同時為后續學習泡茶步驟提供支持。
(2)自學課文,TPR體驗,了解泡茶步驟
學生通過自學文本,找出泡茶的步驟。接著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順其自然的教授對話中的難點單詞和詞組“boil, put..in, pour... Into”,最后通過TPR引導學生扮演茶壺,內化語言(見圖4)。
T: What do we do first? What’s next? And then? What’s finally? Now first, please take out your paper. Next, 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yourself. And then, find the steps and underline it. Finally, raise your hands and tell me your answer.
(圖4)
【設計意圖】教師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語言陳述要求,旨在把本節課的重點單詞進行復現,加深學生對其意義的理解。學生自學對話,意在促進學生內化語言,加深記憶。TPR體驗泡茶步驟是本節課中的亮點之一,學生邊做邊說把泡茶的步驟表達的淋漓盡致,由此課堂教學也靈動起來。
(3)跟讀、模仿對話,朗讀指導,深入學習泡茶語言
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重音、語調和連讀等。
【設計意圖】通過跟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學生對泡茶步驟的理解和記憶。
(4)師生示范,語言與操作相結合
教師扮演奶奶,學生扮演孫女Kitty,示范對話,邊說邊做。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的示范為后面學生的表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表演對話,學會泡綠茶
學生兩人一組,練習對話,展示表演對話。
【設計意圖】學生表演對話的過程中也是內化語言的過程,學生在邊做邊說的過程中把泡綠茶的步驟牢記心中,為后面學生表演功夫茶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Step4:Introduce the ways of making tea in Fujian
(1)了解茶的種類,感知湖北和福建茶文化的差異
教師從課文的學習自然過渡到對茶的種類的了解,引導學生思維拓展,感知家鄉福建的茶文化。(見圖5,圖6)師生對話如下:
T: Green tea is a kind of tea. Could you tell more? What’s the kind of tea do you know?
S1: Black tea.
S2: Oolong tea.
S3: White tea.
S4: …
T:Yes. We have many kinds of tea. They are green tea, yellow tea, dark tea, white tea, black tea and oolong tea. In my hometown, we often drink green tea. How about you? What kind of tea do you often drink?
S1: We often drink black tea.
S2: We often drink oolong tea.
T: What kind of black tea do you know?
S1: Jinjunmei.
T: Have you ever drunk it before?
S1: Yes.
T: Do you like it? How’s the tea?
S1: It’s great.
T: Cool! You know a lot about tea.
(圖5) (圖6)
【設計意圖】教師圍繞主題創設連貫的情景,引導學生在了解綠茶的基礎上,拓展思路,掌握更全面的茶文化知識。這樣即豐富了課堂的內涵,也讓對話情景向縱深發展,對話得以延續。
(2)觀看泡茶的視頻,感知茶具的變化
教師緊接學生話語,展示福建當地的3種茶:鐵觀音,大紅袍和金駿眉,并再次提出本節課的任務:介紹福建的茶。啟發學生思考:How do you make them? What do we do first? 接著觀看泡茶的視頻。通過視頻的啟發,學生了解到: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具。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福建的茶文化,明確本節課的任務,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當地茶的沖泡方法,喚起學生舊知,激發他們去回顧、搜索記憶中對茶的認識。
(3)選擇填空,建構、完善泡茶新對話(見圖7)
【設計意圖】 唯美的視頻勾起了學生記憶中泡茶的場景,加深了他們的印象,而此時對話填空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了泡茶的步驟,為下面介紹奠定基礎。
(4)討論泡茶的步驟,創編并運用語言
學生兩人一組,選擇一種茶來介紹,自選展示形式。
【設計意圖】此活動旨在鼓勵學生真實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輸出。
(5)介紹福建的茶
學生討論后上臺介紹并展示如何泡茶。(見圖8)
(6)情感升華,文化傳承
展示后,教師總結評價方式,6個板塊的地圖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中國地圖。地圖上覆蓋了一些茶文化的圖片,教師點出主題。
T: I drink green tea in Yichang. And you drink black tea and oolong tea in Xiamen. Different places have different tea. Different tea has different ways. So tea culture is very deep and rich in China. We should learn and know more about it.
【設計意圖】地圖的呈現為本節課畫上圓滿的句號。從地圖上的圖片和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從課文中學到了泡茶用英語如何表達,而且領悟了茶文化的差異性。
Step5:Homework
1.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tea culture.
2. Make some tea for your family.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圍繞泡茶這一個話題展開的,教師在真實的情境中逐步引導學生完成有意義的語言活動。從選茶、準備茶具、了解泡茶的步驟和體驗泡茶四個方面逐層深化,學生在語言不斷的復現中,強化記憶,最后真正實現了學生從學到教,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過程。
1.創設真實情景,師生角色互換,激發學生興趣。
本節課是一節會話課,內容是泡茶。該話題在平時學生的生活中看的多但不了解,了解卻不一定會用英語表達。教師根據地域的差異創設了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先學如何泡來自宜昌的綠茶然后再教老師如何泡福建的紅茶和烏龍茶。該任務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更關注課文里的語言,更將已有舊知和新學語言相結合,最后成為小老師,向教師介紹福建的茶,自然表達。
2. 肢體語言表達,捋順激活思路,豐富對話內涵。
學生既要掌握泡茶的語言,還要會正確的操作,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清思路,教師設計了TPR肢體語言體驗活動,帶領學生扮演“teapot”,把泡茶的步驟一步步做出來,在活動中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言,活用語言,有效突破了說和做的結合,豐富對話內涵。
3. 文化強烈對比,拓展語用空間。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茶文化,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課堂上,綠茶和紅茶、烏龍茶的截然不同,形成了強烈對比。泡綠茶,只需要簡單的茶具,而泡紅茶和烏龍茶,要用功夫茶的茶具,并用泡功夫茶的方式來泡,這在操作體驗上就給學生帶來沖擊。教師一邊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語言輸出,一邊又給學生創造體驗條件,讓學生體會到了泡茶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文化視野。
本節課也有一些遺憾。30分鐘內要實施太多的教育想法,會使課堂顯得倉促。如果將泡茶的拓展環節移至第二課時,這樣就便于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合作和展示。第一課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而細致的練習,這樣會更有利于學生把握對話語言和茶文化的內涵。
商玲,湖北宜昌金東方小學英語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區級骨干教師。
2012年, 在“宜昌市PEP新教材培訓及課程研討會”上,“The Little Red Hen”榮獲“優秀研討課”。
2012年-2015年,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宜昌賽區、湖北賽區榮獲“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2013年7月,論文《一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課的磨課歷程與反思》在“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18次學術年會”論文評審中獲一等獎第一名。
2013年9月,“The Little Red Hen”教學設計榮獲二等獎。
2013年9月,參與完成的課題《小學英語任務型課堂設計》是“中國K-12英語教育創新研究”子課題,通過專家組驗收,順利結題。
2013年10月,論文《一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課的磨課歷程與反思》在“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刊登發表。
2013年12月, “Letters and sounds”榮獲宜昌市小學英語優質課暨說課展評一等獎。
2014年4月,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PEP小學英語六年級培訓光盤錄像課”的錄課,執教的“Story time”課程,獲專家一致好評。
2014年11月,參加湖南省長沙市舉辦的語音教學研討會,執教的一節語音展評課,獲專家一致好評。
2014年11月,PEP六上Unit4 Story time教學設計榮獲一等獎。
2015年3月,榮獲”伍家崗區第十四批骨干教師”的稱號。
2015年11月,榮獲湖北省單元整體教學比賽單課一等獎和團體一等獎。
在教學和比賽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各種課型都有一定的研究。不僅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更注重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英語思維的培養和學生的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教師基本功”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2016年全國小學英語教師基本功牛津版五年級《Module 4 Unit 11 W”,所屬分類為“小學英語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2016年全國小學英語教師基本功牛津版五年級《Module 4 Unit 11 W”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