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良好的人際關系,同理心
所屬欄目:心理健康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人際關系《同理心》遼寧省 - 營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模板
課 題 《同理心》
專 題
良好的人際關系
年 級
六年
課 時
1
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發現每個人的思考角度的不同,懂得換位思考, 理解同理心的深層內涵,懂得同理心的運用方法,以及應用范圍,促進學生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形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上的思維游戲、微課、動畫、觀看后,小組交流研討、通過課上的真實情感互動和共情模擬,來真實發現人與人的思維的不同,有些事物沒有唯一定論,也集體總結出同理心的深層內涵和同理心的意義。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同理心的力量;懂得尊重、接納別人的情緒;理解,包容與自己觀點的不同,促進學生的新的思維模式的建立,體驗到被人共情的溫暖,和給予別人精神上的支持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學生正值進入青春期的年齡,他們的思維正處在二元對立思維成熟期,應轉向更高級的思維形式——辯證思維模式。所以此時的他們是同理心學習的最佳時期。而且對人際關系也具有探索,和良好處理的欲望,內心的助人情結也會推動他們同理心的發展。
同時小學六年級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方法,所以把微課和視頻提前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在預置性學習中觀看,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獨立觀點,在利用課上良好的資源直接進行探討交流,完成這部分的翻轉課堂,即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理心的理解和體驗 難點:同理心的深層體驗和運用。
四、教學亮點(紅筆標出)
教師最佳配圖的設計巧妙,能讓學生未交流前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配圖是最佳的,當交流過后恍然大悟,覺得沒有什么唯一,各有各的角度和道理,促進同理心的理解和運用,體驗式學習效果好于理論學習。
五、現代信息技術資源
課前預置性學習,讓學生在自家的移動終端里下載下微課和動畫資源,并提前觀看。
課上利用課件幻燈片展示觀察心理雙關圖片進行理念引入。
課上利用ipad投屏,進行匯報交流。和現場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討論。
五、教學過程(教學亮點用紅色字體)(可靈活運用)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 設計意圖 導入 激活心靈 營造氛圍
播放心理雙關圖并引導思考體會 觀看心理雙關
圖,初步發現換
位思考理念
課件幻燈片 多媒體演示 引入理念,破冰熱
身
合作探究
激發體驗
漸入佳境
活動一
(題目自擬)
最佳配圖指導
連線方法(需獨立,可無序)
獨立完成后,平板電腦投屏展示匯報,說出不同想法。 Ipad 多媒體演示
發現思維的不同
角度性,促進換位
思考。引出同理心
的深度學習。
小結:教師最佳配圖的設計巧妙,能讓學生未交流前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配圖是最佳的,當交流過后恍然大悟,覺得沒有什么唯一,各有各的角度和道理,促進同理心的理解和運用,體驗式學習效果好于理論學習。
活動二
提出問題,課上組織播放觀看微課,動畫,引發學生思考。組織回答,引導區分同理心與同情心等的不同
帶著問題可以利用手中ipad反復觀看視頻,小組探討交流對問題的看法,集體間交流匯報。
Ipad 多媒體演示
理解同理心的深層含義,走出同理心誤區,了解同理心應用領域,懂得尊重和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和情緒情感。促進平等
的人際交往,重點得以突破。
小結:從感悟換位思考升華到對同理心的深層次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活動三
組織小組現場體驗同理心的力量,引導學生通過談收獲,明白什么是情感上的支持和溫暖(同理心的量)也明白建議是實際行動的支持。
組內一名傾訴自己的心結,小組同學努力感受他
的內心情感,先
共情再提出建議。然后每個人談收獲。
多媒體課件提示
活動要求。
真實體驗同理心的力量,區分行為和感受的支持是不同的。突破難點,深度理解同理心和學會運用。促進平等良好的人際交往。
小結:再由理性回歸到感性,學習運用到真實的情感生活實際。并拓展到以后的各個領域:工作、家庭等的人際交流中。
總結反饋 激勵成長 強化行為
教師小結同理心的力量 學生吶喊“精神支持”
——
激勵成長,促進行
為。
六、板書設計
同理心
換位思考
≠了解 ≠贊同 ≠同情 =連結
七、教學反思
課上學生熱于參與體驗式學習,能從內心得到體會,所以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學習態度高漲,情緒高漲.預置性學習,能利用課堂的有效優良資源進行交流和匯報,,確實節省了課上時間確實提高了效率。一個同學在發言中,有不當的語言,教師沒有給與評價和糾正,而是通過同類問題的其他發言來表達教師的感受,暗示學生在課堂中不要有恐怖性的發言。但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在區分精神支持和行動支持不是很透徹,這樣教師點明后,今后注意引導和體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