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學會寬容
所屬欄目:心理健康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級第五單元性格培養15學會寬容-福建“送你一輪明月”心理課教學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級第五單元性格培養15學會寬容-福建省 - 廈門“送你一輪明月”學會寬容-心理課教學設計-高林中心小學蘇巧妙
送你一輪明月——學會寬容
【設計思路】
四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待人接物方面已經有著自己的看法。在情緒調控、社會經驗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生理和心理還不成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情緒情感的敏感期,人際誤解和矛盾沖突時常發生,加上現在學生大都是獨身子女,在家中備受寵愛,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和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往往使他們陷入極大的困擾之中。緊張的人際關系和不良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和寬容,遇事容易斤斤計較,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往往使人陷入極大的困擾之中。
2.行為目標:在人際交往中,逐漸學會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
3.情意目標:形成理解與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行。
【活動重點與難點】
1.重點:認知寬容的重要性,學會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
2.難點: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人際摩擦時,能夠真正地學會寬容他人。
【活動方式】
游戲體驗、故事啟迪、小組合作等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 寬容案例視頻拍攝
3.聽眾來信
【教學過程】
一、游戲體驗,感知寬容:感受寬容的力量
1.反口令游戲規則:當聽到向左轉時,你要向右轉;當聽到向右轉時,你要向左轉;當聽到向后轉時,你原地不動;當聽到向左看齊時,你要向右看齊;當聽到向右看齊時,你要向左看齊;當聽到向前看時,你要向兩邊看……如果哪一組在游戲結束時沒有出現任何錯誤,就可以得到老師神奇口袋里的小禮物。同學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2.游戲體驗后交流分享:
(1)因為有同學做錯而不能得到禮物,你有什么話要說?
(2)那做錯的同學你的心情怎么樣呢?你們想說什么?
(3)聽了剛才做錯同學的感受,你現在又有什么感受呢?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小結:此時老師感受到的是全班同學對做錯同學的諒解,瞧,做錯動作的同學此時也不再感到郁悶了,這讓老師看到了寬容的力量(板書:學會諒解)。
【設計意圖:以游戲體驗方式,讓學生初步感受用寬容這把鑰匙化解人際誤解和矛盾沖突的力量。】
二、故事啟迪,認知寬容:送你一輪寬容之月
故事內容: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里,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一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1.讀完故事,結合剛才的“反口令”游戲,你有什么感想?
2.根據學生分享揭示主題: 送你一輪明月——學會寬容(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故事啟迪方式引發學生對寬容的思考,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寬容的重要作用,喚起學生探索本次主題的需要和愿望,并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三、主題活動,學會寬容:讓寬容變成一種習慣
過渡:下面,讓我們在“青蛙跳水”這樣的趣味游戲中,學習寬容,使用寬容,讓寬容變成一種習慣,請聽游戲規則。
(一)教師講述活動規則
1.每個小組從1號開始說:“一只青蛙”,然后2號說:“一張嘴”,3號說:“兩只眼睛”,4號:“四條腿”,5號:“撲通!撲通”,接著下一號:“跳下水”。
2.繼續下一位組員便要說:“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然后三只、四只......
3.小組一旦出現反應較慢或接不下去的組員,便重新從1號開始,從一只青蛙開始數。
4.游戲時間為4分鐘,比比看哪組跳水青蛙最多(記錄結束時的成績,非歷史最好成績)。
注意:其他成員不得提醒,否則視為犯規,犯規小組成績為0。
(二)學生交流分享
1.整個游戲過程還順暢嗎?為什么?
2.當小組成員犯錯誤而影響整組成績時,你是如何使用寬容這把鑰匙的?
3.面對別人的指責,我們又該如何使用好寬容這把鑰匙呢?(板書:換位思考)
(三)案例辨析
播放視頻《如此寬容》,視頻內容梗概:快上課了,組長催著交作業,曉杰想抄襲李琳的作業,李琳不讓,曉杰不由分說拿過李琳的作業就抄起來,李琳很生氣,可是想到老師說的“要寬容”的話,決定不跟他計較。
交流:1.對李琳的做法你怎么看?(注意點:寬容不等于縱容)
2.如果是你遇到這個情境,你覺得怎么處理更合適?
教師小結:對于犯錯的人而言,被別人指責心情都會很難過,沒有人愿意故意犯錯,沒人希望被指責。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可以用一顆理解的心來包容他們。我們寬容別人,別人感受到這種寬容,也會給你以回報。同時,請注意寬容不是縱容,不是無原則的寬厚,要有原則地寬容他人(板書:要講原則)。
【設計意圖:通過“青蛙跳水”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寬容,知道寬容就是原諒和不計較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寬容別人。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寬容不是縱容,不是無原則的寬厚,要有原則地寬容他人。】
四、體驗寬容,享受快樂:此時我寬容
1.教師創設“此時我寬容”廣播欄目情境:老師擔當“此時我寬容”廣播欄目的節目主持人。學生作為聽眾,當舉手示意時,表示播打進欄目的熱線,從而來講述自己在與同伴或長輩的交往中所遇到的摩擦,借助電波主動握手言和或寬容他人。
欄目宣傳語如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總免不了各種各樣的摩擦,別人也許在不經意間傷害過你,你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對別人苛刻了一點。如果你曾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做出了傷害他人心靈的事,你愿意用縮小鏡將他的缺點縮小嗎?如果別人曾誤會過你,你愿意首先跟他握手言而嗎?“此時我寬容”欄目給大家提供這樣的機會。歡迎你們播打欄目的熱線,期待著你們的聲音!(整個節目中播放輕音樂《遠方的寂靜》)
2.在音樂聲中,大家回憶以前在交往中發生的摩擦,考慮如何借助電波來寬容他人。
3.播放事先準備好的聽眾來信:此信來自某位學生的真實生活,而且內容具有普遍性,作為聽眾來信比較合適。
4.請舉手的學生上臺,講述自己要寬容的人及兩人之間所發生的故事,節目主持人做適當的引導。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回想自己不寬容的情節,借助“此時我寬容”廣播欄目傾訴出來,學生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寬容對自己的好處,同時又更深入的學習、實踐了寬容,是前一環節的深化。】
五、結束活動,升華主題:送人寬容之月,亦將收獲寬容之月
1.學生談感悟收獲。
2.結束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和睦相處,彼此生活愉快。所以對別人的過失要做到:(出示字條)要學會寬容,與人為善,遇事要忍讓為先,做到胸懷寬廣,不斤斤計較,處處為他人著想。真誠的希望每個同學都成為寬容的人,記住:送給他人一輪明月,你肯定也能收獲一輪明月。
【設計意圖:學生談感想和體會的過程不僅使活動主題得到了升華,而且也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產生了飛躍,而這正是促進自身心理品質發展的關鍵。】
3. 課后實踐活動“我的寬容銀行”:讓我們一起收集寬容,積蓄寬容,成為一個寬容的人。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寬容的事存儲到“寬容銀行吧”!
【板書設計】
送你一輪明月——學會寬容
【活動反思】
入職八年來,我不斷在蛻變。一開始,我總更傾向于通過花哨包裝的設計,費盡心力的道具制作,煞費苦心的小組安排……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可是,這樣的課,聚焦的是老師能做什么,會做什么,而不是學生想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兩種不同視角的教育觀,所反映的具體問題是備課究竟是備教師還是備學生。我想,后者應該更需要關注。于是,我開始思索,如何設計一堂樸實的心理健康課,把學生的需求和成長擺在首位,而我做一個引導到位的老師,但是不“越位”,不“占位”。
所以,便有了《送你一輪明月——學會寬容》這節課。這節課設計的思路是:首先,通過游戲體驗方式(“反口令”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用寬容這把鑰匙化解人際誤解和矛盾沖突的力量。接著,用故事啟迪方式(故事《送你一輪明月》)引發學生對寬容的思考,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寬容的重要作用,喚起學生探索本次主題的需要和愿望,并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繼而,通過“青蛙跳水”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寬容,知道寬容就是原諒和不計較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寬容別人。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寬容不是縱容,不是無原則的寬厚,要有原則地寬容他人。緊接著,借助“此時我寬容”廣播欄目傾訴出來,學生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寬容對自己的好處,同時又更深入的學習、實踐了寬容,是前一環節的深化。最后,通過學生談感想和體會的過程使活動主題得到了升華,也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產生了飛躍,而這正是促進自身心理品質發展的關鍵。這樣的一節課,樸實而不失實效。因為它是一節展示課,我希望,觀課的老師聽完之后不會有畏難心理,而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借鑒。
課后,反思這節課的亮點,應該是當一個組的學生質疑其它組的成績時,我及時察覺了這個學生的不服氣,并及時點撥在“寬容”這個主題里的一個延伸拓展“容人之長”,這是設計之外的生成,是課堂上臨時出現的狀況,我能根據不在預設之內的生成巧妙地應對,也許某種程度上說明了自己教學機智上的成長。接下來我提到了“容人之短很容易,容人之長很難”,現在反思覺得自己當時還可以再深入點出容人之長的難是因為當別人比我們好時,我們容易生嫉妒之心,如果我們帶著欣賞,替別人高興的心情去看待別人的長處時,我們便不那么嫉妒了,同時悄悄對自己說:“加油,我也可以做到時,嫉妒可能會自己走掉,取而代之的是以后要努力的方向,這樣我們便做到了‘容人之長’。”我想這樣說這個問題可能更清晰深入。
這節課來自孩子們的寄予我的感動應該是不勝枚舉的:感動于每個孩子的全身心地投入,感動于孩子們對同伴犯錯時真誠的寬容,感動于他們教會我不要讓寬容“變質”,感動于孩子們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哪怕是“自黑式”調侃地說:“老師,我暫時做不到對別人錯誤的寬容”……這就是不加粉飾的真實又可愛的他們,而這難道不是每個心理老師在心理課上追求的那種“彼此不設防,我愿意靠近你,你也愿意讓我靠近”的那種自由且受保護的師生關系嗎?頓時,讓我聯想到了趙冰潔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關系大于技術。”是的,無論我們使用多么棒的教學方法,都比不上“我在你眼里,你在我心里”這樣美好的師生關系。
課末,當我和孩子們道別之后,一陣熱烈的掌聲劃破了教室的寂靜。這也是今天最感動我的瞬間。我們骨干班的班長起身為我鼓掌,真誠的,欣賞的,肯定的,走心的掌聲。而那一刻,他用他的掌聲給予我非常珍貴的禮物,叫“自我效能感”。謝謝你,班長。也謝謝各位每一位伙伴的欣賞與鼓勵,更謝謝胡老師、雷老師、嘉欣老師等老師提出的中肯建議。是你們送給了我一輪“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明月,它將伴我左右,照亮我的心房,也會照亮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路,讓它變得越來越亮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