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面積和面積單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面積和面積單位》重慶市 - 秀山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面積和面積單位》重慶市 - 秀山縣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71~74頁內容,練習十八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面積的間接比較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并在自學與交流、聯想與類比等活動中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3.能用觀察、重疊(直接比較)、測量(間接比較,包括估測)等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正確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多媒體課件一套,雙面膠。
學生:每組一張紅紙(長18厘米,寬6厘米)、黃紙(長12厘米,寬8厘米)、綠紙(長12厘米,寬9厘米)、藍紙(12厘米,9厘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正方形紙片、圓形紙片若干。草稿紙每人一張。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揭示學習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到這兒上課,心情怎么樣?(生匯報:緊張、激動)那這樣吧,同桌之間互相擊擊掌、給對方加加油!
師:我也想把這節課上好,誰來給我加把勁呢?你的鼓勵讓我輕松多了。誰愿意再鼓勵我一下?別動。同學們,請看,我的手掌和這位同學的手掌貼在一起的這一塊叫做手掌的掌面。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這樣的面有關。(板書:面)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一)理解面積含義
1.認識面及其特征。 (1)找生活中的面
師:同學們,除了手掌的掌面以外,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面?它們又叫什么面呢?(指名3位學生回答)
生:黑板的面,課桌的面,書本的面,生活中的面還很多很多(板書:黑板面、課桌面、書面„„)
(2)摸面
師:用我們的手掌摸一摸身邊的面吧,摸起來感覺怎樣?(教師邊說邊摸自己身邊的物體,試圖用肢體引導學生)(以數學書為突破點,帶領學生摸面)
(3)說感受
學生動手摸物體的面,并說出自己的感覺。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師:數學書除了這個面以外,還有沒有其它的面?(學生摸其它的面) 師:是這樣的,平平的、滑滑的一片。 (4)感知曲面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水杯,水杯上有面嗎?在哪兒?用手摸一摸。
生:水杯上有面(用手比劃)。 學生(可能會摸它的上面,可能會摸它的側面) 生:前面的面是平的,這個面是彎的。 (如果學生說不準確,引導學生)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杯子的四周有一個面了嗎?摸起來什么感覺?和前面的摸起來有什么不同?
師:你的感覺不錯,小杯的側面也是一個面,這是一個曲面。 (5)感知球面
師:接下來請看這是一個橙子,他有面嗎?摸摸看。(就請身邊的1位同學摸) 生:用手比劃(把手弓起來,模擬成球的形狀) 生:這個面也是曲的,也是一個曲面。 師:大家表現的真棒!其實這是一個球面。 (6)總結
師:看來呀,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那么,這些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可以啟發:板面是從那找的?墻面從哪找的?封面從哪找的?)
小結:是呀,面離不開物體。面一定是跟物體連在一起的,它可以是物體的外面和里面;
可以是物體的上面和下面;也可以是物體的前面和后面。面,看得見、摸得著。所以我們通常把物體上的面稱為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畫物體的面 A、(課件出示圖片)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這些物體上有面嗎?比劃比劃它們的面各是什么樣子? (課件演示,立體圖形上的平面圖形。以醫藥箱為例)
①邊演示邊解說:我們先看藥箱上的面,藥箱的正面畫下來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配合課件)提問時引導學生用手描畫物體的面。
②給學生1分鐘用手描畫的時間。
③匯報,課件逐一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不規則圖形。
B、師總結:我們畫下來的面,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圓形,還有的是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雖然畫下來的形狀不同,但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3)比較面的大小
師:物體表面和平面封閉圖形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A、(出示課件)比一比
師: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墻面和黑板面,墻面比黑板面(大),黑板面比墻面(小)。 師:黑板面與桌面比較呢?
生:黑板面比桌面大,桌面比黑板面小。 出示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這些平面封閉圖形比較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生:正方形比圓形大,圓形比正方形小。 生:三角形比圓形小,圓形比三角形大。
師:這說明我們所有的面都是有大小的。(點課件)想一想為什么不說成誰長誰短呢?(教師稍加停頓,學生不必回答)和你的同桌相互說一說。
同桌相互交流,教師抽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傾聽不作回應)。 教師課件演示:線、面的關系。 我們來看一看動畫演示。 師:你發現線和面有什么? 生:線變長了,又變短了。 生:面變大了,又變小了。
師:通過課件的演示,我們發現線用長短來表示,而面用大小來表示,說明面是有大小的。 2.歸納面積的含義
師:好,現在我們一起回過頭來整理一下學習成果。
師: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找到了很多很多的——(點“面”字,提示學生回答),這些面都是跟物體連在一起的,通常我們稱為——物體的表面;把這些面畫下來就是各種各樣平面封閉圖形;而且這些物體的表面或者封閉圖形都是有——大小的。
師歸納:像這樣,物體的表面或者是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面積。(板書:面積)
(二)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重疊法比較大小(直接比較)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叫面積,也通過觀察,一眼就能夠看出黑板面和墻面的面積誰大誰小。
出示紫色紙(長:12cm,寬:8cm)和綠紙(長:12cm,寬:9cm)。
師:老師這兒有兩張長方形紙,一眼看過來,你能確定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嗎?你說?你確定嗎?(抽2人)有不同的意見,說明我們這種判斷是不準確的?那有什么好的辦法比較出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呢?
生:把兩張紙疊放在一起比較。(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件演示重疊比較的方法。
師小結:真聰明!當我們一眼很難比較出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時,我們可以用重疊比較的方法直接比較出面積的大小。(說清楚:當一端對齊時,另一端有多余的漏出來,我們就判斷漏出來的面積大)
2.間接比較
出示黃紙(長:18cm,寬:6cm)與藍紙(長:12cm,寬:9cm)。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1號信封,從信封中拿出一張藍色的長方形和黃色的長方形。試試還能用重疊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嗎?
(教師用紙操作一遍)學生也在下面操作 生1:不能
師:還有別的什么辦法嗎?(抽2人) 生2:把多余的部分切下來進行比較。 (征對生2出現的情況):
師:如果把多余的部分切下來,還是不能比較出它們的面積大小,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有
別的什么辦法嗎?
A、
擺一擺
師:(在展臺上出示信封里的圖片)或許我們手邊的小圓形、小正方形、小三角形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在請大家拿出1號信封,這里邊就有這樣的小圖形。小組的同學一起想一想做一做吧!
教師巡視,選取2個組展示。 B、
匯報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2個組操作的情況吧。請你代表你們組發言。
引生說:我們用什么東西擺?每個長方形用了多少個圖形擺?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 師:同學們覺得他們兩個小組的方法行不行?(引導學生評價)
師:的確,當我們用重疊法無法直接比較出兩張紙的面積大小時,我們可以借助其它比較小的面來擺一擺、量一量,間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其實呀,這一個個圖形就是一個個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學習的另一個主要內容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C、突破統一圖形的必要性(明確正方形的優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組同學擺的圖形,你們覺得用什么樣的圖形表示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為什么?
抽3個學生回答。
師:嗯,看來同學們的看法比較一致。的確,選用正方形來表示面積單位更合適一些。 D、突破統一大小的必要性(明確統一正方形的大小)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先請一、二組的同學閉上小眼睛“靜息”。
教師拿出用小正方形格子作單位的長方形紙板。
師:請三、四組的同學們默數一下,這個長方形里邊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學生默數完后)把你們的答案裝在心里。
教師把長方形卡片放在講桌盒里。
師:好了,現在交換過來。請三、四組的同學閉上小眼睛“靜息”。一、二組的同學“坐正”開始游戲。
教師拿出用大正方形格子作單位的長方形紙板(同一長方形紙板)。
師:現在請一、二組的同學們默數一下,這個長方形里邊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學生默數完后)把你們的答案也裝在心里。
教師把長方形卡片放回講臺桌盒。
師:好,現在請大家都“坐正”。請問一、二組的同學你們看到的長方形里有多少個面積單位?三、四組的同學呢?看來你們看到的長方形面積不一樣大哦。(教師適當停頓一會兒)你們確定不一樣大嗎?
教師拿出長方形的卡片。
師:剛才一、二組的同學看到的是這一面,三、四組的同學看到的是這一面。通過這個小游戲,你發現了什么?
抽2個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的大小不統一,是不能比較出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師總結:是啊,用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無法比較出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因此,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塊能不能測量出封面、桌面、板面的面積呢? 學生討論:用這個小的單位來測量太麻煩了。
師:在實際測量時,根據具體情況,面積單位也是有大小的。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這些面積單位是如何規定的?它們與那些長度單位有關系? (3)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跟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的大小比較接近? (4)在這些面積單位中,誰最大?誰最小?
師:現在你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學數學書73~74頁的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
(1)師:通過剛才的自學,誰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A、1平方厘米 ①說一說
師:1平方厘米是怎么規定的呢?(學生邊說課件邊演示) 生: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他與那個長度單位有關系?(厘米) ②找一找
師:現在請同學們從2號信封里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舉起來看一下。
③估一估
師:在我們身邊,你覺得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1平方厘米? 生:紐扣、手指甲蓋、橡皮擦„„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師:請大家看到P74頁“做一做”第一題。
先估計右面的長方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B、1平方分米 ①說一說
師:1平方分米是怎么規定的呢?
生: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師:他與那個長度單位有關系?(分米) ②比劃比劃
師: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找一找
師:現在請同學們從2號信封里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舉起來看一下。 ④估一估
師:在我們身邊,你覺得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1平方分米? 生:手掌、半邊臉、額頭、開關„„ C、1平方米 ①說一說
師:1平方米是怎么規定的呢?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師:他與那個長度單位有關系?(米) ②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兩手張開的長度)
師:大家四人小組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 ③找一找
師:現在請同學們從2號信封里找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舉起來看一下。 生:找不到。信封裝不下邊長1米的正方形。
師:同學們真聰明!大家看(出示教具:1平方米的紙片)老師手里拿的這張紙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
④估一估
師:在我們身邊,你覺得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1平方米? 生:1張桌子的面,1塊玻璃、一扇門„„ D、面積單位的大小
師:現在誰能說說這些面積單位中,誰最大,誰最小? 三、鞏固練習 填空:
白天,我們坐在高約4( )的椅子上,每節課都能認真聽講,并不時舉起面積約( )的小手,積極要求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時,還不時露出可愛甜美的笑容和幾顆面積約為1( )的門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積約為3( )的床上,做著各種古怪離奇的夢。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2人)
師:為了慶祝我的自己的收獲,那我們同桌之間再次擊掌慶祝一下吧! 五:組織下課
好,同學們,下課!大家請看,下面地板上的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班的同學緊緊站在一起需要多少平方米嗎?那請同學們有序的排隊去站一站吧! 六、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掌面 墻面
警示牌面 物體表面
桌面 „„ 大小 叫做面積
„„ 封閉圖形
常用的面積單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